为什么国外多把茶念作tea
我们都知道,对于外语中的一些特有名词,常常使用音译。比如“芭蕾”是法语“ballett”的音译,“吉普车”是“Jeep”的音译。那么为什么欧洲“茶”不叫“cha”而多叫“tea”呢?
如果茶是由陆路运输入境的,则当地发音类似于“cha”,而如果是由海路入境的,则当地发音近似于“tea”。西欧的葡萄牙和东欧地区多说“cha”的,而其余地区则大多是“tea”的发音。在十六世纪,葡萄牙作为欧洲建立最早、持续最长久的殖民帝国,是第一个把茶和喝茶的习惯带入欧洲的。当时他们是与中原地区和广东一带进行贸易,那里的人对”茶“的发音就是”cha“,所以这个发音”cha“就被葡萄牙人沿用并且带到了其殖民地。而茶在中西亚以及东欧地区的传播,主要是以陆路为主,也就是广义上的丝绸之路——包括蜀身毒道和北方的茶马古道,所以这些地区”茶“的发音也都很接近于”cha“。
同理在十六世纪末期清朝的时候,台湾岛上驻扎着西班牙殖民者和荷兰殖民者。福建省因为紧邻台湾殖民地,用茶叶与殖民者进行贸易。福建人管茶叫做“TEY”(近似“贴”的音)。物名从主,殖民者也就把这种叫法带回了各自的殖民地。但是,这个叫做TEY的物品,为什么用英文写出来是TEA,读之为“梯”呢?
据正音学者说,这TEA字是十六七世纪时形成的。那时E和A两字连写,作为“双元音”,读音就是EY(类似汉语中后腔音“唉”)。所以当时的TEA读音就是TEY。莎翁戏剧中有若干台词,凡以EA为字尾的,都押EY的韵,可资佐证。
语言也是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的。到了后来,英格兰人把E----A两字不当作“双元音”念,于是“梯”音便大行其道。现在只有爱尔兰人还保持着古式的发音,字虽写作TEA,音仍读为“贴”。
所以茶之所以变成了tea,这完全是是福建人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