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有很多复合词为什么英语没有?

随便写一点猜想(没错,我又来钓大神)。基本上罗曼语和日耳曼语代表了西方的两种构词潮流,前者似乎基本不用这种连在一起写的形式,而是借助词缀、形容词化、用介词和用格等方式来表达。比如“校车”这种词,法语就会处理成autobus scolaire (学校的车)——名词+形容词,德语就直接写Schulbus。还有比如和平鸽,法语会写成colombe de la paix (属于和平的鸽子),德语就直接把和平和鸽子拼在一起,写成Friedenstaube。

作为深受罗曼语毒害的英语自然要学习高雅的法语这种构词手段,怎么能像野蛮的日耳曼人那样粗暴地把两个词品拼在一起呢你说是不?然而英国人毕竟还是日耳曼人,改不了这种直接的臭毛病,就有了school bus啊peace dove啊这种“中间产品”——果然奥卡姆是个不列颠岛上的家伙:“如无必要,勿增烦恼”(好像我还在哪一题吐槽过别人乱用哲学名句2333)——什么形容词啊,什么de啊,德语还中间加什么s什么en什么e来连接两个词(真是烦得要死,谁学谁知道!!!),如今学了岛国语,腰不酸了,背不疼了,造字也轻松啦!但是必须要注意,德语之所以要把这些词拼在一起,是为了表明“他是一个东西”,法语用形容词和de也是严格地对这个词“进行定义”,这两种思路都是综合语的特征——语素不太自由。

但是英语这种school bus之类的词,已经有一点分析语的味道——要依靠语序来理解意思:school bus这个短语严格意义来说是没有意思的:学校 公交车,只有当他们在特定的联想,结合语境时,这两个词才有一个新的“校车”的意思。

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拉丁语和希腊语本身就代表了这两派不同的传统——希腊语是个造字狂魔,单词长长长长长长,拉丁语就是喜欢用属格啊形容词啊什么的,比如校车,我想拉丁文大概会是autoraeda scholae,希腊文估计就会写scholalewphoreios(这个词是我根据现代希腊语生造的,在古希腊语字典里我只找到了“学习室”或者“阅读室”这个词scholastikos,它就是从学习(scholazw)和房间(stege)演变复合而来。

以上内容收集整理自法语助手、德语助手、谷歌翻译、Gemoll希腊语词典、维基百科等,本人不会这些语言,不保证收集整理材料的正确性,也不懂什么语言史和语言学理论,各位看官随便看看乐呵乐呵就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