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奶茶社交」,是当代年轻人的酒桌文化
“这个班只有喝着奶茶,还勉强上得下去。”
没有什么比一杯奶茶,更能抚慰一天烦过一天的职场人生了。
距离五一还有遥远的4天,办公室里仿佛坐着一群行尸走肉,只有在响应奶茶局的时候,还有那么点人气儿。
我最近发现,我和同事战友情的升温,都是靠一杯杯奶茶堆起来的。
奶茶,在我们这种年轻人的职场里,好像是一种特殊的社交筹码,能体现人情世故,也能反映公司变动。
今天就给你分享一下,我发现的,那些藏在奶茶里的职场真相。
↑↑向左滑动查看真相
tip .1
俗话说,没有奶茶暖不了的场子。
不要相信刚进工作群的时候,新同事们集体刷的欢迎,他们连你的头像都没记住。
能让你们互相记住的,除了第一次开会,就是职场里的第一杯奶茶。
新同事们也许记不住你的名字,但一定会记得你加入奶茶拼单时那熟练的姿态。
↑↑向左滑动查看真相
tip .2
几乎每个部门都有一个没有领导在的机密小群。
在一开始,它成立的理由要么是奶茶拼单,要么是聚餐AA分账。
但是最终,它永远会转变成苦兮兮的打工人发泄怒火的地方。
直到群里某个人离职,才渐渐归为沉寂。
↑↑向左滑动查看真相
tip .3
“请你吃饭”的“饭”一般特指晚饭。
但年轻一代,很少有人会想在下班后,还跟同事“厮混”在一起,更何况还要选个“良辰吉日”。
而“请你喝奶茶”的“奶茶”,会根据不同情况,自动分级成不同价位。
中低档说出去也没面子,统称奶茶,只有25块以上的奶茶能够拥有名字。
↑↑向左滑动查看真相
tip .4
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
在中国,每当部门业绩不景气时,奶茶的外卖包装袋反而天天能见到。
糖分负责安抚焦虑的心情,茶碱负责振奋失眠的神经。
反正新工作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不如再躺一会,再喝一杯吧~
↑↑向左滑动查看真相
tip .5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的奶茶买单方式都不一样。
有将零头四舍五入的,有精确到几毛几分的,也有非要帮你买单的。
每个人的“买单推拉”方式也不太一样,有互惠互利的,有从善如流的,也有坐享其成的。
想知道一个人的人品如何,除了拼一次酒,也可以拼一次奶茶。
↑↑向左滑动查看真相
tip .6
不好意思,上一条没说全,还有的人拼了奶茶,根本就不买单。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不熟悉奶茶社交的人群里,常见于凑不到起送和满减,就随便找了个人拼单的情况下。
不要期待一个尴尬的误会,能造就一个美丽的误会。
因为不买单的人,往往不会得到第二次拼单机会(安息吧,逝去的爱情)。
↑↑向左滑动查看真相
tip .7
OKR,堪称职场人最痛恨的三个字母之一。
奶茶,堪称减肥计划最忌讳的增肥杀手,没有之一。
但如果要完成OKR,就不得不求助奶茶的力量,用糖分刺激脑细胞,激发出身体里仅剩的那点创造力。
以上是我为了喝奶茶找的借口。
最终的结果往往是,OKR的flag倒了,减肥计划的flag也倒了。
↑↑向左滑动查看真相
tip .8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打工人的地方就有千奇百怪的社交筹码。
烟酒、咖啡、奶茶,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职场规则载体。
而每一代人。也都有在这一载体下的职场真相。
时间走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00后已经涌入职场,不知道他们以后的“职场潜规则”,又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