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喊话朝鲜国王:不是处女,我不要
作者| 清歌向暖
来源| 历史教师王汉周
01
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派使臣出使朝鲜。
一为追查朱允炆的下落;
二是找一些朝鲜女子充实后宫。
永乐五年(1407),徐皇后病逝。
永乐六年(1408),朱棣倍感后宫没什么漂亮女人,就正式派太监黄俨去朝鲜找李芳远要人。
老大要女人,小弟不敢怠慢,李芳远在朝鲜境内搞起了海选。
半年选拔,最后脱颖而出五名女子:权氏、任氏、李氏、吕氏、崔氏。
全都是朝鲜权宦家的大家闺秀。
朱棣好色,但他也不敢大张旗鼓的诏告天下,还是要脸。
朝鲜人对外宣称她们是给朱棣进贡纸张的。
永乐七年(1409),朱棣给她们都封了位分:
权氏封为贤妃
任氏封为顺妃
李氏封为昭仪
吕氏封为婕妤
崔氏封为美人
五人当中,朱棣最宠爱权贤妃,她个性活泼,善于吹箫。
走哪都带着,连北伐也带着她。
好花美丽不常开,永乐八年(1410年),权贤妃去了,时年19岁。
朱棣十分痛心,对权贤妃一直念念不忘。
02
不过,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权贤妃不是正常死亡(病死)。
说——
有一天,两位宫女日常斗嘴,曝出了惊天大瓜:
吕婕妤嫉妒权贤妃的位份比自己高。
都是朝鲜人,一个批次进宫的,为什么就你得宠?
就因为你箫吹的好?
笑话!谁还没有点技能压身?
都是因为你!皇帝陛下才看不见我!
那你就去死吧!
吕婕妤就暗中勾结了四个近侍太监,在权贤妃日常饮用的胡桃茶里下了砒霜粉。
得知消息的朱棣恨死了吕婕妤,将其宫中上下一干人等全部抓起来处死。
吕婕妤被打入冷宫,朱棣命人用烙铁烙了她一个月才把她杀掉。
不仅如此,朱棣还特意给李芳远稍了话,让他把吕婕妤的妈逮送南京。
这其实是一桩冤狱。
事后查明,宫里有个商人的女儿也叫吕氏,因为位份低贱,就想巴结吕婕妤:我们俩都姓吕,以后要互相照应啊......
虽然吕婕妤是外国人,不过好歹人家在朝鲜也是见过世面的,不吃吕氏这一套。
和我论姐妹,你算老几?
吕氏女热脸贴了冷屁股,愤恨之下便诬告吕婕妤毒死权妃。
03
那这件事又是怎么被扒出来的呢?
因为吕氏水性杨花,耐不住后宫的寂寞,便和亲信侍女鱼氏,一起和宦官私通。
这个事,朱棣其实是知道的。
但被人戴绿帽子终究难以启齿,所幸对方是太监,没什么实际伤害,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吕氏女和鱼氏打探到朱棣可能已经知道这个事了,就畏罪自杀了。
俩人双腿一蹬痛快了,却逼得朱棣不得不下旨查问她们俩的死因。
伺候过吕氏的所有宫女都被传唤接受审问。
这一下事情就闹大了。
既然是审问,保不齐有把吕氏那些年干过的脏事儿说漏嘴的。
拔出萝卜带出泥,一层又一层的审问下去,所谓吕氏的“同党”越抓越多。
最后连坐凌迟处死的人多达2800多人。
有些宫女在临刑前,还哭骂朱棣,说朱棣“阳衰”(就是阳痿)。
朝鲜《李朝实录》载:
先是,贾人子吕氏入皇帝宫中,与本国吕氏以同姓,欲结好,吕氏不从,贾吕蓄憾。及权妃卒,诬告吕氏点毒药于茶进之,帝怒,诛吕氏及宫人宦官数百馀人。后贾吕与宫人鱼氏私宦者,帝颇觉,然宠二人不发,二人自惧缢死。帝怒,事起贾吕,鞫贾吕侍婢,皆诬服云: “欲行弑逆。” 凡连坐者二千八百人,皆亲临剐之,或有面诟帝曰: “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 后帝命画工图, 贾吕与小宦相抱之状,欲令后世见之。
04
后宫更空了。
有了第一次可循,朱棣对朝鲜送女人的事情上瘾了。
又给李芳远捎去口信:
“去年你这里进将去的女子们,胖的胖,麻的麻,矮的矮,都不甚好。是看你国一敬重心的上头,封妃的封妃,封美人的封美人,封昭容的封昭容,都封了也,一如今有好寻下的女子,多便两个,小只一个。”
——《李朝实录》
其实,权贤妃她们样子能不好看?
如果不好看,黄俨敢带她们进宫?
弄几个丑货,天天给朱棣堵心,有几个脑袋砍?
所以,这道旨意的意思就是:
小弟,你送来的这五个女人大哥我笑纳了,但五个太少了,你多找几个来。
05
李芳远立刻又挑了几位大美女,马不停蹄送到南京。
这里面有一位韩丽妃,可以着重说说。
韩丽妃出身青州韩氏,系出名门。
她是西原府院君、左议政韩确(李氏王朝权臣)的妹妹,她的另一个妹妹后来也来到了中国,还做了明宪宗朱见深的保姆。
没错,和万阿姨是同事。
不过,出身名门的韩丽妃,还是遭到了无妄之灾。
朱棣发现和韩丽妃一道来的另一美女很漂亮。
但黄氏并不是处女,而且在朝鲜就曾生育过。
朱棣很是恼怒,认为李芳远以次充好,就决定给朝鲜点颜色看看。
韩丽妃一看朱棣生气了,就替黄氏和李芳远求情。
朱棣余怒未消,便命韩丽妃扇黄氏的脸。
后来朱棣原谅了黄氏,但韩丽妃因为当众责打黄氏,被所有朝鲜籍宫妃冷落。
异国他乡,一个说话的也没有。
这还不是最惨的。
06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北征,回军途中病逝。
丧报传来,明宫上下,凡是没生过孩子的宫妃万分悲痛。
她们不是替朱棣哀伤,而是替自己哀伤。
因为从朱元璋开始就有一个十分残忍的规矩:后宫凡是没生过孩子的有品级的妃子,皇帝驾崩之后,一律殉葬。
所以,包括韩丽妃在内的30多位妃子,被列入了殉葬名单。
韩丽妃此时正值妙龄,怎么可能愿意给朱棣殉葬呢?
临殉葬前,韩丽妃哭求新皇帝朱高炽放她回朝鲜赡养老母。
而一向仁厚著称的朱高炽,只是斜眼看了看年轻漂亮的韩丽妃......
“娘(奶妈),吾去!娘,吾去!”
韩丽妃对着一旁的奶妈哭喊道。
还没喊完,太监就撤掉了韩丽妃脚下的小凳子。
扑棱,扑棱。
几下,就消停了。
朝鲜《李朝实录》载:
“帝崩,后宫殉葬者30余人 。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撤,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圈于上 ,以头纳圈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韩氏临死,顾谓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语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与崔氏俱死。”
ps:
明英宗朱祁镇临终前, 吩咐太子朱见深:
“宫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
朱祁镇这个人槽点不要太多。
废除殉葬制度是他为数不多的高光。
可能是因为他这辈子的经历太精彩,不像皇帝吧。
在明代皇帝里,朱祁镇活得像个人——
他被抓到瓦剌,然后被囚禁南宫,那十年,基本就是很平淡的生活。
第二次登位的时候,不管是抓于谦也好,流放徐有贞也好,杀曹吉祥也好,都没有搞株连。
这种事情放在别的皇帝身上都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明史·后妃传》、朝鲜《李朝实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