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我父母两人的工资加起来有110元,算是高收入了,可那时的生活水平…

【本文来自《七十年代红烧肉两毛一份,好吃的邪乎,香得一塌糊涂!不要肉票~》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大火柴
  • 说实话,六七十年代当工人是很光荣的,我没见过什么大锅饭养懒汉~

    就是到了九十年代初,进国企也是大多数人人生的渴求,为啥?你想,国企一个是地位高,一个是福利好,大中型国企基本都能分到免费的房子,医疗教育基本免费,即便是进入九十年代初期,也是如此。就说我们厂,拥有可容纳千人的俱乐部,车间有卫生所,厂部有卫生院,化验设备、影像设备齐全,一般的病根本就不用去医院,而且分文不取,车间就有托儿所,厂部有大的幼儿园,根本就不要钱!~有的小企业不具备托儿所、医务室的条件,托费、医疗费也是给予报销的,厂长在工人没有违法犯罪的情况下,是无权随便开除任何一个职工的,车间主任、工段长就更甭想!八十年代前根本就没有大锅饭一说,每个班组都有每天的工作量,必须完成,哪来的大锅饭?就是很坏的小年轻,他也不好意思不干活,因为大家都在干,他不想干,那也是不好意思不干;后来吗。

本人是68年的,我父母都是60年代初大学本科生,70年代初两人工资加起来有110元。

当时算是高收入了吧,至少高于全国90%以上的人口。父母的工作单位属于大型科研事业单位,有医院、食堂、电影院、体育场、舞厅、游泳池、澡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中专,除了没火葬场可以说应有尽有。可以想象福利待遇也至少超过全国90%以上的人口。

可即使如此,生活水平可能还不如今日的五保户。

当时我们一家五口只能挤住在18平米的集体宿舍,一层楼十几户人家共用一间公共大厨房、一间男女混用的公共厕所。家里唯一的电器是父亲援外带回的一台半导体收音机。那时一星期最多只能吃2、3次肉,其实是有钱也买不到肉,凭票供应。

那时候几乎天天停电、停水,儿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停电时一大群小伙伴在宿舍里玩躲秘藏。以前小时候天天盼过年,无他,只为过年能有好东西吃,能有新衣服穿。

根据联合国粮家组织发布的统计数据,1976年,中国人均食物消费量还不如非洲,属于世界最低水平。

2019年,中国人均食物消费量已经远超我们最富有的邻居日本。

500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