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不准转专业是我认为中国大学最没有人性的举措,不是之一

【本文来自《“为什么中国大学开了这么多垃圾专业,却又不准转专业(希望很小)?”》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大学不准转专业是我认为中国大学最没有人性的举措,不是之一。学生想转专业的理由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以下几种:1、高考分数够学校招分,但不够理想专业分数,进大学后对此专业没兴趣;2、高考时选择专业不谨慎,或错误评估了专业情况,导致上大学后在此专业迟迟进入不了状态;3、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自己更有兴趣的专业,从而对原专业产生了抵触;4、觉得本专业又苦又累,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又处理不好,发现其它专业比较轻松的。凡此种种吧,可能还有其它原因,恳请朋友们指正。

而现在国内大学的普遍做法是什么呢?学生只有在原专业取得拔尖成绩后才可选择新专业,这是什么狗屁举措。想想孩子们十几年寒窗苦读,只要稍微有点自尊或上进心的,谁又会轻易放弃,但如果对这个专业已经没有兴趣或产生抵触心理了,你又怎么指望他能好好学习取得拔尖成绩呢?这就是一条悖论。

孩子们上大学的年龄正好是他们心理年龄走向成熟的时候,如果这时候不能帮助那些苦苦支撑又无奈的学生,这样的心理阴影可能会伴随其终生的,又怎么能指望这样的学生对学校产生感激、对社会充满关爱、对国家甘愿奉献呢?

为什么这些年很多高校(尤其是名校,因为学习竞争压力大)学生自杀的例子层出不穷?为什么这些年很多人呼吁在大学建立心理辅导课程?只有从根上理顺这些因素,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一点浅见,还请各位朋友指正。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