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大学开了这么多垃圾专业,却又不准转专业(希望很小)?”

很多专业已经烂到家了,找不到工作,为什么中国还要开这些专业,为什么在大学里又管的这么死,很难转专业,听说国外的大学转专业很容易,甚至在本校没有要学的专业还可以转校。

干脆直接承认吧,你所谓的“好专业”无非就是就业好、待遇高的专业而已。

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学、北京大学的社会学、西北大学的考古学等等,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水平,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不差,但你们选么?

而反过来说,如果真按你们的说法,凡是“垃圾专业”都应该取消,会发生什么?

20年前,计算机基本上算是各大学里垫底的理工类专业之一,反倒是生物、化学才是热门专业。

那时候是不是大力发展生物专业,然后把计算机砍掉?然后上大学人人刷试管、做培养基?

2010年前后,中国四万亿计划余温仍在,那时候大学里最好的专业是土木、建筑,很多省市的高考状元甚至都以土建为第一专业。

那时候,是不是所有学校都该上土木,然后把其他专业砍了?

2020年,师范院校分数暴涨,是不是全国所有大学应该统一改师范?

还是说,所有学校只留计算机,剩下的专业都撤了?

那我就问一句,万一五年之后,再有新的高薪专业,你怎么办?

临时招人,再重新攒出一个专业院系来?

一个社会的热门就业方向,五年、十年可能就会有一个大的变化,但是一所大学,本硕博读下来少说七八年,多则十几年。很有可能某个专业,你本科读的时候还是热门,博士毕业就成冷门了。

大学不是不可以适应社会,但一所还准备办得长久点的大学,怎么也得是以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为目标建设的。面对五年、十年就有一个大变化的就业市场,如果大学唯一的价值,就是给这些行业搞职业培训,那你真还不如上个高职来得实在。

如果你把难就业的专业定义为垃圾专业,那么目前全世界的大学,绝大多数都是垃圾专业。你学过点基本的人文地理学也该知道,发达国家的产业特点是第三产业占主导,而三产的核心就是服务业。欧美国家的大学,自然也是以这个为导向,因此在这些国家里,人文社科类的专业才是大头,但这些专业的就业同样很困难。中国相对好一点,理工类专业招生较多,部分专业对口就业虽然不难,但在很多人眼里也是天坑。

但话说回来,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社会其实已经对一个专业“垃圾”与否直观的评价,这个评价标准就是分数。拿国外来讲,承认中国高考成绩的澳大利亚某知名大学的申请标准是申请人高考分数要达到满分的65%,但如金融、法律、医学等专业,申请人高考分数需要达到75%。

按照750的高考总分计算,这10%的差距就是75分。放在某些地方,这75分已经是清北复交和普通双非的差距了。以此作为类比,你也可以知道在国外的大学中,热门专业与普通专业之间的生源质量是有差距的。

当然,国内的情况也是一样。拿吉林大学来说,2021年其在甘肃的最低分是水利类的531分,最高分是临床医学类的596分;在广西,最低分是地质类的562,最高分是临床医学的626。也就是说,在同一所大学,低分专业和高分专业考生的报考分数可以差到五六十分以上。

再举个极端点的例子,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类专业2021年在山东的录取线是600分左右,而兰州大学物理学、数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分数线也是600分出头。为什么有人愿意用能上985的分数去一所双非院校?

这就是跟老杨叔说的一样,如果大学专业可以随便转,那人家用能报985的分数上个双非图的是个啥?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