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持续一个月了,俄罗斯还有钱打下去吗?
NO.1642 - 俄罗斯能否打得起
作者:小法师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与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俄罗斯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它的经济相对领土面积来说实在疲软。它的GDP只相当中国的广东省,但广东的其他几乎所有经济指标上都比俄罗斯还好。俄乌战争已经打了一个月了,俄罗斯是否还有经济实力打下去?让我们从历史角度来分析一下。
解体后陷入混乱
▼
1991年底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诞生。苏联的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谢幕离开。叶利钦成为新俄罗斯联邦的新统治者。这次权力转移造成数百万俄罗斯人失业,缺吃少穿,没人知道新国家何去何从。要命的是,这个不稳定的国家有上万枚核武器。所以西方对冷战头号对手的消失感到兴奋。但其实,他们更害怕俄罗斯彻底崩溃。
叶利钦
叶利钦希望尽可能地平稳局势。俄罗斯的领导层抓住一个救命稻草——《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包含10个基本政策:1财税改革、2重新规划公共支出、3税收改革、4优化利率、5具有竞争力的汇率、6贸易自由化、7投资的自由化、8国有企业的私有化、9放松管制、10财产权利的法律保障。
当时人们认为只要把这些东西落实到位,俄罗斯应该走上正轨。不幸的是,《共识》在俄罗斯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在苏联解体后的十年里,俄罗斯的GDP实际上减少了一半以上。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国家工业私有化的失误。私有化的好处是可以建立一个自由市场,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为国家赚取大量的金钱。
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寡头古辛斯基
俄罗斯确实有很多有价值的产业,除了电信、公用事业和制造业外,自然资源开采是其中的大头。唯一的问题是应该把它们交给谁。合理的答案是出价最高的人。但是,当时出价最高的是西方的公司,俄罗斯当然不会接受一家美国公司控制他们的油田。
这些国有资产大部分卖给了内部人士。负责分配国家工业的官员被收买,将国有资产授予自己的家庭成员或给了高额贿赂的人。
这不仅使主要产业掌握在极少数非常腐败的人手中,而且还意味着,国家的收入几乎没有增加。这些既得利益者被称为 "寡头",他们不仅对这些行业管理不善,而且还将赚到的钱几乎全部投资到国外。寡头们将在俄罗斯境内赚到的钱换成美元或英镑,用以在外国大肆购买资产、甚至足球队。俄罗斯政府为了维持高汇率默许甚至暗中鼓励这种资产转移。
切尔西老板阿布拉莫维奇
资本外逃意味着政府很难筹集资金,不得不继续依赖国际借贷。危机在1998年爆发,车臣战争失利,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给新的俄罗斯联邦带来了第一次经济危机,政府无力支付债务,汇率急剧下降。管理不善的行业无法吸引外国或国内买家,公司甚至无法向员工支付工资,导致全国各地出现工人罢工。
外国投资者逃离该国,进一步推动了资本市场的下跌,并导致俄罗斯中央银行的储备被挤兑。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俄罗斯注入220亿美元救市。毕竟没有人希望俄罗斯崩溃。不出意外,后来发现其中多达50亿的注资在资金进入俄罗斯后就被相关官员贪污了。
第一次车臣战争
时来运转
▼
在令人失望的十年之后,俄罗斯的运气开始转好。货币贬值80%,看上去是很可怕的,但却极大缓解了债务压力。在接下来的十年里石油价格稳定增长,俄罗斯无疑是巨大受益者。正是在这个时候,普京接替叶利钦成为总统。新总统监督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确实对经济有很大的好处。
尽管腐败没有铲除,但俄国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总体上顺风顺水。能源工业变得越来越巩固,国内市场也开始恢复繁荣。俄罗斯人民第一次有机会使用靠谱的金融系统。人民能够借钱融资,找到正式的工作。俄罗斯也成功地度过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因为它的银行系统是不成熟的,避免了先进的金融工具所带来的问题。
到2013年,俄罗斯经济规模暴增到1990年时的10倍以上,迎来了高光时刻。新总统当然不完美,但一个陷入困境的国家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来使其走向正确的方向。
2014年隔靴搔痒的制裁
▼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对俄罗斯实施了制裁:1、禁止为能源开采提供技术。2、对与普京关系密切的寡头进行旅行限制。3、限制向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国家银行提供信贷。如果国有银行和石油公司不能贷款,会使俄罗斯失去继续战争所需的资金。
俄国经济确实萎缩了,而且由于进口商品被禁止,国家经历了更高的通货膨胀水平,卢布贬值了一半。但这些措施并不特别严厉,而且在事后很快就被收回了,而且俄罗斯也或多或少做好了准备。
几十年来在国际上销售石油和天然气意味着俄罗斯拥有巨大的外汇储备。因为卢布贬值使俄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这一时期普通的俄罗斯人不是很好过。但问题是,寡头们并不关心,制裁根本动不到它们在境外的财富。
伤筋动骨,代价高昂
▼
但是,这次情况完全不同了。欧美国家的全面制裁使俄罗斯处于破产的边缘。
俄罗斯银行利率增加了一倍,股票市场关闭,卢布跌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卢布在2013年克里米亚危机前对人民币的汇率是3:1左右,2014年跌至13:1,近日更是跌至20:1。俄罗斯经济明年可能萎缩7%,最悲观的估计,下降幅度可能高达15%。黑市上卢布换美元的汇率甚至达到500:1。这样的跌幅甚至超过1998年俄罗斯经济的崩溃。
卢布兑人民币汇率跳水
如果普京在乌克兰取得胜利,经济实际上会更糟糕。扶植一个傀儡政府,肯定要花钱重建被破坏的基础设施。而且,随着乌克兰公民越来越反俄,在这样一个敌对的环境中维持和平将需要巨额预算。
历史上,经过1999-2000年的两场车臣战争,俄罗斯每年花费高达38亿美元来维持其在该国的政权。2014年后,俄罗斯还要为吞并克里米亚支出巨额预算。乌克兰的人口约为4000万,比车臣的人口多40倍,是克里米亚半岛的20倍。作为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占领它的代价将相当高昂。
就目前的战局看,占领乌克兰遥遥无期。而现在,维持前线十几万大军的后勤补给每天需要至少20亿美元,跟同等数量的美军相比这已经是相当低的水平了。据估计,仅在战争的头几天,俄军就损失了价值50亿美元的装备。到目前为止,根据乌方战报俄罗斯有多达14000名士兵损失,而美国的情报部门估计俄军人员折损在7000左右。
相比之下,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约有15,000名士兵伤亡,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有8,000人伤亡。而美军20年在阿富汗的损失只有2500人...根据预期寿命和人均GDP进行的粗略估计,1万名俄罗斯士兵的死亡相当于损失超过40亿美元GDP。
俄罗斯不可能因为乌克兰而启动二战那种规模的深度动员,那就太丢面子了。即便普京豁出面子,深度动员也不可能了,毕竟时代不同了,再也没有《租借法案》了。普京是否愿意让战争侵蚀即将崩溃的国家经济?这就取决于政府的面子和俄罗斯人的生活,哪个对他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