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烧烤式轰炸和原子弹,美军还用过什么大招收拾日本?

500

NO.1613 - 饥饿行动

作者:季风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与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1944年底,太平洋战争大局已定,曾横行一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在美国海军的不断打击下损失惨重。即便如此,距离战胜日本,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为了以最快速度、最小代价取得胜利,迫使日本投降,美军决策层认为需要从政治、经济、军事、民心等多个维度对日本进行综合打击,彻底消灭日本的战争潜力。

500

欧内斯特·金上将,二战美海军掌舵人

而如何做到这一点,则让美军高层伤透脑筋。而日本的基本国情,给了美军一条死路。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岛国,本土耕地有限、资源匮乏,除了少数矿产品外,严重依赖于海外供应。海上交通线是否畅通,直接影响了日本这个国家的经济是否能够正常运转。

有数据显示, 在整个战争期间日本每月需要通过海运的方式输入100-150万吨的食品与原材料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运作。除了这些基本的生活物资外,日本所需石油的80%、铁矿石的80%、24%的煤炭都需要通过海运的方式获得。而本州岛与四国、九州、北海道及周边岛屿的联系也脱离不了海运的范畴。如果海运瘫痪,日本连基本的生存都难以维系,更无力维持战争。

500

 日本工业分布图

基于这一现实,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力排众议,提出了以水雷封锁和战略轰炸相结合的作战模式。通过这种作战模式的运作,日本将被彻底锁死在大大小小的岛屿上,最终倒在“封杀”下。这个计划被美国高层采纳,并得到一个十分贴切的名字——饥饿战役。

按照计划,饥饿战役分步推进。第一步是对吴港、佐世保港等海军基地及下关海峡实施布雷,阻止联合舰队残存的舰只南下增援冲绳岛顽抗的日军。第二部则是对日本本土的的主要工业中心进行封锁,学过初中地理的都知道日本的工业中心机种在东京湾、大阪湾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所以封锁重点也集中在这几个地区。

500

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

接下来就是进一步巩固第二阶段的实施效果,打击日本人反封锁的努力。之后加强对本州和九州的打击力度,对下关海峡、神户至大阪的港口进行补充布雷,确保美军在这一区域的绝对制海权。最终的目的是让日本这个国家完全瘫痪,迫使其无条件投降。

1945年3月27日,“饥饿战役”开始施行,美军开始用各种手段对日本手段进行封锁。从这一刻开始,水雷充塞了日本周边的各个海峡与航道。与此同时,李梅麾下的B29超级堡垒机群开始出没日本各大城市,从送爆竹到送温暖……李梅凭借自己的表现,为自己赢得了“烧烤大师”的诨号。

500

不过最初的布雷行动还有一个潜在威胁,那就是史上吨位最大的战列舰——大和级首舰大和号。虽然这个大家伙在美军航母编队面前十分脆弱,也无法承受水雷爆炸的巨大威力,但是大和号上的460mm大管子不是摆设,干扰布雷行动还是可以的。

1945年4月6日,在日军联合军队第2舰队司令伊藤整一的率领下,大和号在一艘巡洋舰和八艘驱逐舰的护卫下取道丰后水道,驶向冲绳海域。这是一次标准的自杀行动,大和号在出航不到24小时后就被美军舰载机用炸弹和鱼雷送入海底。至此,日本人负隅顽抗的最后一丝希望彻底破灭。美军水雷封锁与海上歼敌相结合的战术效果的得到了证实。

此后,美军在日本沿海的布雷行动开始加速。到1945年5月初,美军以损失5架飞机的代价,在目标海域投下了2030枚各型水雷。战后的统计显示,在此期间共有35艘日本舰船被水雷击沉或击伤,损失船舶吨位达到了10万吨。更重要的是,日本的海上交通减少到正常状态下的25%,下关海峡的货运量下降了约50%。

显著的成效让美军信心倍增。在空军不断轰炸日本心脏地区的同时,美国海军的布雷行动进一步加速。5月3日至12日,短短9天内,美军向预定海域布下了1422枚水雷。日本下关海峡及主要港口被迫关闭,113艘船只被水雷毁伤,占到了日本商船总量的9%。日本通过海路运输的物资数量下降到之前的10%,曾经繁忙无比的濑户内海短时间内变得一片死寂。

500

 水雷刨面图

对于美军咄咄逼人的水雷攻势,日本人也没有坐以待毙。为了对付水雷,日军在下关组建了第7舰队,专门负责清扫下关海峡及其附近港口的航道。从美军开始饥饿战役的3月开始到6月,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日本人部署在下关周边海域的扫雷兵力增加了9倍,各种扫雷舰艇达到64艘。

不过日本人的努力没有取得大的成效,哪怕大量人力、物力被投入其中,哪怕全民总动员,整个日本范围内招募专家研究对策,水雷的威胁依旧存在,日本人的扫雷技术始终无法赶上美军水雷技术的进步。日本技术相对与美国的差距在雷达及引信领域上就暴露无遗。

下关到濑户内海的航运被切断后,美军开始寻觅新的活动区域。此时的日本借助自己控制的朝鲜半岛,依然可以从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获得一定的物资。齐楚,美军对这一海域的封锁效果有限。

直到1945年6月,美军一支潜艇部队成功突破日本人在朝鲜海鲜的反潜系统,成功突入日本海。短短15天的时间内,这支拥有9艘潜艇的分队击沉27艘日本运输船。直到24日,仅仅损失1艘潜艇的美军潜艇部队返航。潜艇大闹日本海的时候,美军的超级堡垒和卡特琳娜水上飞机不断拜访日本海,把大批水雷送给日本。

500

美军潜艇

在美军的不断努力下,日本连接亚洲大陆的所有港口全部陷入瘫痪,只有朝鲜少数几个港口还能使用。随之而来的是日本国内各种物资极度匮乏,25个造船厂中的22个彻底瘫痪,日本经济已经走到崩溃的边缘。

当时的日本学者估计,如果战争再继续1年,700万日本人将饿死。几乎所有日本人都认识到,他们的国家已经必败无疑。唯一的问题是,强硬的军国主义分子死扛着,妄图赢得一个较为体面的结局。

很快他们就彻底绝望了,因为一系列的事件让日本已经失去了最后的筹码:“胖子”和“小男孩”让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成为一片废墟,美国究竟还有多少这种大杀器,日本人不敢赌;苏联对日宣战,盘踞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全灭,几十万日本俘虏被慈父打包送到西伯利亚种土豆了;中国战场的日军深陷全民抗战,敌后战场的日军已经惨不忍睹……

日本也许想不到的是,水雷这种自己曾经玩的贼溜的家伙最终会把自己的黄粱美梦送进历史。而且,这些水雷对日本的影响是长远的。直到1957年,只有40%的水雷被扫除。

几年后的1961年,日本计划用35艘扫雷舰再干三年,预计也只能扫除全部的80%。这证明了水雷的特点:造价低,布设容易,扫除却十分困难……二战时期的日本缺乏扫除水雷的技术与兵力,水雷造成的运输断绝对于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是致命的。

饥饿战役的成功除了美军强大的生产能力与做战略外,也与日本的自身的缺陷密切相关。日本在战略和战役层面上缺乏反封锁作战的准备,甚至可以说日本的战略思维依然停留在一战前有限战争的时代,对于长期作战缺乏思考。这一点在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就已经暴露,可是日本决策层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500

B-29投下水雷

其次就是日本在技术上的落后!日本虽然有几样在当时看起来的不错的武器,但其真实的技术水平比起美苏这些强国还是差了很多。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在雷达、引信等技术上一直被美军碾压。到了饥饿战役发起是,日本缺乏反水雷技术的缺点暴露无遗。可以说,日本在军事科技上严重偏科,这个问题一直延续到现在。

有趣的是,现在的日本在扫雷领域堪称世界一流。海湾战争时期,美军甚至邀请日本海自到波斯湾对付伊拉克的水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