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把儿子培养成“丁博士”这样的渣男

500

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大家最近可能也看到了,量化投资界大佬丁鹏博士,在聊天中畅谈对儿子的教育观,主要是“两性教育观”,说白了,就是性教育,再说白点,是他YY出来的性教育。

如果把丁博士自以为很能体现其“成功人士身份”的言论著书立传,那么大致可以写出这么几本能在黑市流通的禁书:

《不要求你发财,只要求你多*几个女人,给你老爸多生几个孙子》

《大儿子初二已经就有两个女朋友了,比我厉害》

《我准备带小儿子看小黄片》

《亲自教育他,高中应该就可以睡女生了》

《大学了就给我生娃吧,老子这一辈子太苦了》

《培养他从小当渣男》

丁博士的儿子们以后可以捧着自己爸爸的著作到处去炫耀自己的成长痕迹。

这是什么人设呢,高配版的董某民,低配版的吴某凡。可他却以为自己是个成功人士,到了足以可以饱暖思淫欲甚至能拖家带口一起思淫欲的洒脱境界。

500

其实这个丁博士代表了一部分人对当代婚恋观和两性关系的误会。

这都什么年代了,他们还以为能谈恋爱的男孩子是胜利者,能渣到女孩子的男生是神,能多睡几个女孩的男人是值得在微信群里吹嘘的。

以丁博士为代表的这类人,自己可能没当过渣男,或是达不到当渣男的水准,所以总以为渣男的快乐不可想象。但实际上,渣男不仅是一个高风险的人设,而且是个高代价的人设。

换句话说,渣男也是有门槛的。

别的门槛先不说,最起码的颜值、学识、阅历、魅力、才华,五选三打底,你有吗?

没有的话先从基因上审视一下自己能到达的“渣”的巅峰也只不过就是个“土渣”。

什么叫土渣,就像那些搞了一套洗剪吹就以为拥有了全宇宙的杀马特,会两招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骚造型,就敢从乡下来到城乡结合部迷倒城里的妹子,成为快意人生的浪子了。

500

很多女性会非常不理解,不明白这些言论为什么能堂而皇之地说出来。

其实这没什么好诧异的,这种言论在很多以油腻男为主的微信群以及饭局中是常有的,有些男人甚至可以当着女性的面绘声绘色炫耀自己又结交了多少个“单纯的傻妹妹”。而其他男性则会为他欢呼,他们生活在一个被同类捧杀的环境里,如同井底之蛙。

现在只不过是这帮人又老了一点,开始寄希望于儿子了。但是这并没什么可恐慌的,他们的过度自信其实还停留在上世纪,连渣都不懂得与时俱进,他的问题不是在于他祖传的渣以及敢说这种话,而是在于他没发现自己的愚蠢和慢半拍。

人啊,任何时候要留后路,不管是给自己还是给下一代。

而丁博士的下一代有多惨,别人一看,哇哦,你是丁鹏的儿子啊,好了,纵然他有一百样高于别人的技能也没门了,公元二零二二年他就已经被他爹轻描淡写地给说“社死”了。

丁博士震三观的性教育理论火了之后,他还自信地说:

500

但很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又说:“几个老男人在小群里私聊吹牛x,口嗨点,粗鲁点,你们媒体这么搞有意思吗。”

500

可以想象,日积月累被认同、认可、拍手叫好的类似言论应该不在少数,因此才会这么不当回事。

其实我也可以相信,他不一定真的带小儿子看黄片,他也不一定会真的指导大儿子如何去渣女生,但是,敢不敢做和说不说出来,性质又不一样。

正因为他的底层逻辑和两性观决定了他的底色,所以才会在聊天的放松状态下,跟同类人(狐朋狗友)吐露真实想法,也许在他那个圈子里,认为大家都半斤八两,以能够把女性玩弄于股掌中为荣。

但他以为的牛X,他以为的口嗨无害,他以为的男人都懂的那些正常事,都是他以为的。

可他忘了一件事:时代在改变,女人已经不是以前的女人,男人也不是以前的男人了,否则是谁把你聊天的截图发到网上的呢?

正是那些以前把你举得高高的、永远呵护着你的放荡不羁、永远附和着你自以为是的装逼症的男人。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今天能让你沉迷于以为自己是成功人士的幻想之中,明天就能让你扒光底裤在太阳底下晒晒,阴暗,猥琐,不择手段。

哦,这不正是你想要培养出来的那种“渣男”吗。

500

回过头来,我们还是要认真分析一下丁博士为何会发表这些言论,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 吃饱了撑的或脑子进水。

这类人往往大多不上不下,没有什么太了不起的建树,但也不至于沦为碌碌无为之辈,挂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半当中被毫无波澜的生活吊打。

这种时候,这类人就容易不向高标准看齐,而只想降维打击一些loser。比如发表一些和loser差不多的情色言论、探讨一些出格的两性关系话题,就能让loser们感觉:哇,他都那么有成就了,还这么接地气,然后一顿捧,于是双方实现了抱团取暖......

2. 掩饰在两性关系上的自卑。

我们基本可以十分确定、肯定、断定,这种人能说出对下一代的“性期盼”,不是没有生理或心理问题的。通常来说,从小在女生面前有多自卑,长大才会对女性产生多畸形的看待方式,甚至可以畸形到寄希望于下一代。

3. 为了出圈。

这个很好理解:干啥啥不行,惹事第一名。我不是针对谁,但有些行业本身就与某类花边故事高度贴近,很多人都是靠这个出圈的,给人一种“他真敢说,真透彻,找他投资一定会很有收获吧”的假象。

4. 意识形态版暴发户心态。

没有异性缘,缺少自己体会渣男生活的机遇,但可能在事业上或物质上获得了比较大的富足。于是,就会如同一个从小缺肉吃的暴发户,发财后每天都要啃肘子一样,利用物质上的优势进行精神上稀缺方面的弥补,比如口嗨就是一种典型症状。

500

知道了这些出发点后,我们就很容易在教育自己家孩子时,认真避免以上几点可能性。

丁鹏的出现其实是个及时雨。

在这个物欲横流、变化飞速的时代,在这个两性关系日新月异、自我认知容易恍惚的时代,认清自己,认清局势,尊重他人,学会共赢,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在教育下一代上,更要认真去思考和处理,以免把自己的不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了下一代,避免他成为一个令女性讨厌的人。

第一:有儿子的,首要的两性教育示范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一个很浅显的底线标准:凡是你爹不能对你妈做的事,以及做了之后会伤害到对方的事,你就不可以对别的女孩子做,比如暴力、欺骗、以及在网上胡说八道丢人现眼等等。

第二:告诉儿子,既要知道男女有别——要培养绅士精神;又要明白男女的实质一样——都是人。互相尊重,尊重对方就等于尊重自己,而不是要把对方当作是自己“成就”的一部分。

第三:对儿子的情绪教育和共情教育。现在有很多男女无法融合的观念,根源在于双方没有共情能力,这就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会了解、倾听。一旦了解,就更理解,理解了也就更尊重,尊重了也就减少产生那些扭曲想法的可能性了。

第三:教儿子选择正确的圈子,要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向更高级的人看齐,而不是留恋那些滞留于本能舒适区里、需要通过发泄和玩弄他人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人为伍。

第四:亲密关系的选择和珍惜。不管是爱情和友情,都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而不是为了赢。我前几天和我的小表弟聊起这个丁鹏,我问他现在男孩子中会有这种风气吗,他给我发来这个:

500

所以你看,学会判断事情的本质才是一个人成熟的体现,伪装的人生是很累的,并不能享受到过程中真正的快乐,皮毛上的一点点快乐仅仅是自己给自己灌输到大脑皮层里的一点幻觉而已,到最后,剩下的还是空虚,其实输得很不体面。

所以,我们对下一代的教育,包含了方方面面,父母不是这么好当的。

我们有儿子的人,可能无法保证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天选之才,无法保证他成为多么受欢迎的男人,但我们的脸皮和基本素养决定了要让他至少不成为一个令女性厌恶的人。

也希望广大女孩的父母和女孩子们擦亮眼睛,认清那些自以为是的土渣男,同时珍惜优秀男孩,也不要以偏概全地产生性别对立。只有当我们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未来的世界才会是更好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