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都市传说不想吓人,只想把人干碎……

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

「白天刷不到,晚上躲不掉。」

它经常出现在恐怖视频的弹幕里。

想象一下,夜深人静,房门虚掩,然后你点开一个恐怖视频,这时候房间里不管有没有其他声音,都会很哈人……

而前两天,我就很应景地在凌晨刷到了这种视频。

不过比较幸运的是,这条视频里没有狰狞的鬼脸,也没有突兀的音效。但那种欲说还休的恐怖感还是给我拿捏死了——折磨到四点才勉强睡着。

它正是up主“大祭尸”的作品,《除夕》。

500

(不得不说,大过年的刷到这个心情还蛮复杂的)

整个视频没有直接出现恐怖的画面和情节,而是模仿八十年代电视机的风格,以高噪点的画面和低音质的画外音,介绍了一系列新春的习俗。看起来这和“恐怖”元素沾不上边,但是慢慢看下去,就会察觉到这些习俗的诡异之处,这些诡异之处埋在熟悉的传统和怀旧的屏幕下,因而显得更突出。

诚实地说,即使看完整个视频,我也没有完全搞明白视频背后的故事设定是怎样的,但那种无孔不入的危机感令人难忘,仿佛正常生活里的一个零件慢慢腐朽,但你不清楚具体坏在哪一环,于是整个运作的系统都变得摇摇欲坠起来。

而这种体验,对很多用户来说,可能并不新奇。在过去两年时间里,B站和微博上有一个视频博主在悄悄地火了。他的视频风格,正是利用多种文本拼接形成一种熟悉又荒诞的喜剧效果,同样的八九十年代的电视屏幕,同样的不知所谓的内容和驴唇不对马嘴的回话,一样在观众群体里引起了相当广泛的关注。

500

(不过金广发的大部分创作都是喜剧)

如果你对这种风格感兴趣,那你还可以见识见识国外大神的创作。2017年,YouTube上一个名为“Local 58”的博主横空出世,正是他创造出一种诡异的叙事风格,即在形式上模仿常规的广播电台或晚间新闻,但放送内容却十分不合常理,令人不寒而栗。

主持人的念白是慢条斯理、字正腔圆的,背景音乐也选择了经典且常规的电台音乐,但是播放的内容却是“美国已经完蛋了,你们麻溜的给自己两下,咱们下辈子再见吧”。

500

随即,一则紧急播报出现在屏幕上:“憋多想,刚刚是失误啦~”

500

(怎么可能不多想)

这种很容易让人多想的风格,也被称为“模拟恐怖”。

它旨在利用媒介本身的特点叙事,而非直接告诉你一个恐怖故事。

类似的还有“曼德拉记录”和“Channel 7”,在这些成功的模拟恐怖风格的作品里,故事的主干和背景隐而不见的,但你平日不假思索就给予信任的、用来接收讯息的媒介本身开始变得言辞模糊,前后矛盾,好像有一些事坏掉了,好像一切如常。

以熟悉的媒介形式,讲述鬼畜的内容,从而凸显一些“怪奇”的要素,这种创作方式,被称作“新怪谈主义”。这并不是新鲜事物,“新怪谈主义”的创作风潮,起码已经席卷了小半个世纪。

注意,这并不是一种常规意义上可以概括出方法论的创作主张,因为它所要求的,正是从现代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出发,不拘于传统的恐怖作品的创作方式,多义地调动人地知觉、感官和理性,最终达成一种难以言喻的审美体验。

500

(一度引起讨论的游戏《Control》)

而新怪谈主义的新,也就是它和旧怪谈的区别,就在于两点,一是前文提到的,通过强调媒介的特性,来使读者沉浸其中。

第二点,则是放弃传统的故事创作模式,即一种源自于戏剧的,要求具体时空和情节的创作方法,转而发掘非文学文本的叙事潜能。

比如你一定听说过的SCP基金会系列,就是由多人共同创作的多份档案集合,以秘密档案的形式记录虚构的奇异现象。

500

冲浪好手们一定记得,去年十月份左右,一篇名为《动物园守则》的文章破圈大火。或许你没有直接看过原文,但你也一定或多或少地听说过,或者看到过相关的内容或二创,兔子血、山羊肉、溺毙的大象一时间也成为非常流行的梗。

这并不是一篇带有情节的小说,而是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由几份行为守则和日记残篇构成。但是吊诡之处就在于,这些守则里有太多不合常理、不合逻辑的部分。比如

“看到红着眼睛的兔子向你奔来,请立刻逃开”

“本园并没有海洋馆”

以及最经典的

“看到用泳池里的大象,不要惊慌,那只是本园最新的3D投影”……

各种离奇的规定看的人san值狂掉。

(图源自贴吧“废墟图书馆”)

而在其余的几篇文本中,又出现了和上述命令相左的、新的要求。它们一齐摆在读者面前,无声地要求作者做出选择,没有选对的结果?不好意思,自行想象。

这一类创作也被称为规则怪谈,你可以根据不同场所的规则里逆推出一部分作者设置的世界的真相,但也只是一部分,而且随着阅读的进行,你会不停的动摇之前的所想,并在一次次的怀疑里精疲力竭,san值清零。

而在多篇规则类怪谈里,都会由作者设置一个邪恶的存在。这个在日常场所引起多种异常现象的造物往往被设定成一个不会被直接提及的邪神,ta会污染人的正常认知,让你不再能对日常事物保持原有的判断,从而扭曲你身边看似安全的生活。

500

这种有机结合游戏、一部分跑团、推理和克苏鲁要素的新创作,也是新怪谈的一种。以往克苏鲁的创作里,各种邪神虽然恐怖,但是是一种隔着书本和画面的恐怖,是在一个遥远故事里的恐怖。在最初的几本奠基之作中,克苏鲁的故事依旧依循着传统的创作模式,让主人公在冒险里接触一个又一个邪恶迷离的故事,然后丢失自我。这些故事共同创作出一个影响深远的世界观,即规则和逻辑是短暂的偶然,混沌和非理性才是世界存在的根基。

500

这种世界观在随后一个世纪,跟随着多种媒介的创新,已经从一种较为清晰的形而上构思,变为一种触手可及但面目模糊的存在,你不是去看去读主人公的故事,而是直接置身那个邪神所在的世界。媒介带来的沉浸式的体验,让受众可以直接触碰到这个世界的bug,而这种触碰,比一切故事都更有说服力。

不论新旧,日常的非日常化,始终是怪谈创作的灵魂。我们的生活里确实有很多经验无法触及之处,而在这些地方,符号和逻辑不在可靠,生活不再可以理解,我们的理性有限又无能为力。对这些对混沌的深层次体验,已然在不经意间成为很多人新的感情需求——与其沉浸在虚假的安全感里,不如体验那些早就有所预感的危险。而这危险除了出没在一个个媒介叙事里,还体现在作者隐而不发的的追问中:我们所体验到的战栗,到底是源自生活本身的暴虐、汹涌,还是又一次安宁此岸的遐想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