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印学者:QUAD须协调经济与安全利益,否则凝聚力(印度)会被削弱…
点击立即阅读全文:重磅 | 印学者:QUAD须协调经济与安全利益,否则凝聚力(印度)会被削弱…
导言
近日,印度政策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教授布拉马·切拉尼撰文指出,近年来“四方安全对话“(QUAD)在巩固印太地区主要“民主国家”的战略联盟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未来四方机制发展需要注意“双平衡”,即平衡好印太事务和全球事务的参与度、平衡好四国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的进展。然而,“双平衡”折射出在QUAD框架下,印度同美日澳之间的差距与分歧。一是认知差距。美国意在调整既有国际秩序,遏制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因此QUAD这一美“印太战略”的核心机制难以避免会关注全球问题,但印度更聚焦于如何捍卫其周边霸权,因此在其它全球问题上缺乏合作意愿。二是立场差距。美印虽是“价值观伙伴”,但在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议题上的立场区别更多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普遍矛盾,是美国谋求“网络霸权”和印度追求“网络主权”之间的立场差距,因此在印度看来过分关注全球议题有损印度利益。三是能力差距。印度与美日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希望通过四方经济合作撬动更多实利。但令人好奇的是,以当下印度经济的发展理念和水平,既难以加入RCEP,又如何在未来加入拜登政府即将公布的(详见文末)号称超越RCEP和CPTPP的经济协定呢?南亚问题研究小组特此转载“武大边海”本篇编译,供各位读者参考。
美日印澳四国国旗。图源网络
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于2017年11月重启四方安全对话,并在巩固印太地区主要民主国家的战略联盟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内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四方安全对话将走向何方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尽管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让一些脆弱的国家陷入了“主权债务陷阱”,作为全球最大贸易集团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及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仍在寻求促进中日两国周边的经济一体化。美国和印度原本分别打算加入上述合作组织,但后来都放弃了。
2018年,中国曾讽刺“四方安全对话”只是一个“抢占新闻头条的想法”,“就像太平洋或印度洋的泡沫一样”。然而,建立在自由开放的印太愿景基础上的“四方安全对话”用不断增强的实力回应了中国的轻视态度。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政府的先后更迭非但没有减缓四方对话的发展势头,反而助长该机制建立了利于其长远发展的连续性。2021年是四方安全对话里程碑式的一年。成员国先在三月召开了首次四方安全对话领导人线上峰会,又在九月于白宫举行了面对面峰会,发表了第一份四国联合声明并清晰地阐明了四方安全对话的愿景。在此之前,四方安全对话的会谈模式只是在成员国官员会议结束时各自发表本国声明。
当美国总统拜登当选时,四方安全对话以及印太战略的未来确实存在不确定性。在宣誓就职后,拜登才正式接受了印太愿景的概念与四方安全对话。尽管拜登与澳大利亚和英国建立了新的澳英美联盟,但四方安全对话仍然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考虑到美国的实力相对衰落,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与盟友合作以应对国际挑战。因为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的实力随着其盟友和战略伙伴的力量增强而增强。没有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帮助,美国无法在亚洲建立所谓“力量平衡”。
与澳英美联盟的安全使命不同,四方安全对话还拥有延伸到地缘经济问题的议程。特朗普政府赋予四方安全对话以战略意义,而拜登政府则重新将该机制的目标定位为应对地缘经济挑战。自2021年以来的四方安全对话倡议反映了这一新的重点。例如从技术和公共卫生部门延伸到半导体和清洁能源的弹性供应链建设倡议,它从许多经济体依赖中国供应链的惨痛教训中汲取了力量。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国的疫苗伙伴关系是最引人注目,该倡议旨在通过扩大四方的疫苗制造能力和向其他国家捐赠疫苗,从而促进新冠肺炎疫苗的公平分配。如今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国的疫苗捐赠总额已经位居世界第一。这些倡议表明,四方安全对话在应对中国强硬态度的过程中实现了转型,已经可以直面更广泛的地缘经济问题。
过去看起来更像镜中花水中月的民主国家伙伴关系得到了加强,各国领导人承诺促进以规则为基础的印太地区合作并“毫不畏惧胁迫”。然而,四方安全对话最近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与疫情等全球问题的关注,可能会冲淡该组织对印太地区的注意力。该机制拓展的地缘经济议程也可能成为拖累。
此外,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例如,面对中巴战略合作,印度保持陆地防御态势,而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都将重点放在海洋领域。不仅如此,中美对抗以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挑战等非军事领域为主,但日本和印度面临着来自中国的直接军事威胁。
据中国媒体评论,日本和澳大利亚参与RCEP使得四方安全对话的反华气势一泄如注。澳大利亚和日本一直拒绝屈服于中国的压力,但他们被RCEP提振区域贸易可能带来的数十亿美元额外收入所吸引,这让中国在制定印太地区的贸易规则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事实上,RCEP和CPTPP等类似协定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突显了为印太愿景建立经济支柱、以赋予四方安全对话更全面含义的必要性。拜登政府近期表示,它将公布一个超越以上机制的经济框架。
四方安全对话的安全合作需要与印太经济的具体领域相辅相成,实现安全和经济利益的深度融合。否则,如果其成员国选择经济利益而非安全利益,四方对话的凝聚力将被削弱。
本文转载自“武大边海”微信公众号2022年1月21日文章
原标题为《【专家评论】布拉马•切拉尼:四方安全对话必须协调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
本文来源于“印度政策研究中心”2022年1月10日文章
作者布拉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为印度国内著名的战略思想家和分析家。印度政策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教授,德国罗伯特•博世学院研究员。其代表作有《水:亚洲新战场(Water: Asia's New Battleground)》、《亚洲主宰:中国,印度和日本的崛起(Asian Juggernaut: The Rise of China, India and Japan)》等
本期编辑:陈珏可 陈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