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2018“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下)

来源:罗辑思维

关联:

罗振宇2018“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上)

罗振宇2018“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

 

第七部分:时间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1——

关于小趋势,前面我们讨论了第四个问题:我的力量从哪里来呢?我们知道,用人的体验丈量世界,启动你的信用飞轮,你就会有力量。

现在,最后一个问题来了。这可能是本场演讲最扎心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平时就很残酷,在这个晚上问出来,尤其扎心。我们的主题叫《时间的朋友》,所有关心这个活动的人,都希望自己是时间的朋友。但是,你问没问过自己:我想和时间做朋友,但是时间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我们先来看,什么人肯定和时间做不成朋友。

这两年,很多人抱怨抖音是个时间黑洞,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吃掉了。当然了,作为一个几千名工程师开发的工具,抖音的目的就是为你服务、吸引你的眼球、耗尽你的时间。在算法的力量下,不管你内心有多少种隐秘的欲望,它都能测试出来,捕捉到、满足它、诱惑你。你哪里是被抖音耗尽了时间,你是把自己的欲望放出了瓶子,但自己又收不回来。时间碎片化了,你也把自己碎片化了。那时间怎么和你做朋友呢? 

怎么办呢?我给你看我的一个同事是怎么玩抖音的。我们都知道,抖音背后是算法。你打开它,算法会想,“您来了,您上座,我好好伺候您”。数据显示您是一先生,那您要不要看美女?要不要听段子?我们这位同事对此一概装作没看见。他只看一种视频,就是打羽毛球的。因为他希望通过刷抖音,精进自己的羽毛球技术。

算法怎么能善罢甘休呢?每给他推几个羽毛球,就偷偷给他推一个美女,再来测试下。我那位同事就是坚持不听、不看、不打开。是不喜欢美女吗?不是。而是因为他知道,只要点一下美女,那紧接着就是无穷无尽的美女。

算法一看不奏效,就会换个办法,既然爱看羽毛球,那就给你点儿网球、排球、乒乓球试试?我这位同事还是坚持不听、不看、不打开。结果怎么样呢?时间不长,他生生把抖音调教成了一个高效率的学习工具。你想,把高手的羽毛球动作视频分解为15秒,反复分解给你看,时间一长,你的羽毛球水平当然会大增。

那段时间,我看见他就问,还和抖音较劲呢?他说:“对,我正在驯化它。”

你发现了吗?只要你能足够地强大,跳出时间给你设置的陷阱,你就能成为时间的朋友。这位同事还告诉我一点,如果你三天不打开抖音,再打开,美女、段子就会再次偷偷跑进来,你只能从头开始。你看,这个驯化抖音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持续地、长期地守住目标。这种行为模式,叫作“长期主义”。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 

500

就像吴声提醒的:长期主义不仅要坚持你想做的事情,而且不能中断你在做的事情,还要持续地不被诱惑。一旦中断,前功尽弃。

小趋势的信号即使再微弱,只要一旦被识别出来,长期主义就能把它放大。

任何一个人,不管你的力量强弱,放眼于足够长的时间,你都可以通过长期主义这种行为模式,成为时间的朋友。

500

 

——2——

我知道你心中可能有一个疑问,不是说“时间会磨损一切”吗?时间怎么可能成为一个信号的放大器呢?

2018年2月20日,亚马逊的贝索斯公开发了一条消息,宣布自己参与投资的万年钟开始建造。这座钟建在美国西部得克萨斯州的群山中。这座钟,每一年秒针跳一格,每一百年分针动一次,每一千年有一只报时鸟出来报时,整个钟的设计寿命是一万年。 

500

你会说,这不就是有钱人的行为艺术么?这有啥用呢?等这只钟的分针第一次挪动,我们这批人即使有百岁人生,也都不在了呀。这分明就是个秀啊。人生不过百年,千年尺度上的事太虚无了。但是,你还真别这么看。

其实,在中国西部甘肃省的群山中,就有这么一个万年钟,已经走了1600多年。你们很多人都看过。

1600年前,有一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来到敦煌。在一座山脚下停下来休息时,夕阳照在对面的三危山上,刹那间金光万道。他被眼前的情景极大地感染了,便决定留下来,请人在山上开凿石窟,用以修行。这是敦煌的第一座石窟,这是这座万年钟走出的第一格。 

此后,这座钟就走起来了,走了一千多年,无数后继者效仿乐尊的模式,继续开凿石窟,雕塑佛像,绘制壁画。当地人管这里叫千佛洞,全世界都知道这里是中华艺术瑰宝、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

当我们说莫高窟是中华艺术瑰宝的时候,你不觉得奇怪吗?莫高窟那些传世作品的创造者,其实只是普通的工匠。他们画的每一笔,他们刻的每一刀,本来是要被湮没的呀。如果不汇入这条长期主义的大河,所有的努力都会随风而逝。而现在,虽然工匠们的名字没有留下来,但他们活着时候的努力,成了中华艺术瑰宝,他们也成了中华艺术瑰宝的创作者。

所谓的伟大,有时候就是这么回事。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会积累成奇迹。时间帮助了他们,他们成为了时间的朋友。 

说到这里你可能还是觉得抽象,这和我的人生有什么关系?什么一千年一万年?能不能教我一个短平快就能见效,但又符合长期主义精神的方法?

还真有,哪怕时间短到一个月,你也可以运用长期主义的策略,达成自己的目标。你信不信?一千年有一千年的干法,一个月有一个月的干法。

500

给你分享个真事:我有一个前同事,和他们办公室的一个女孩处于关系的暧昧期,双方都处在互相试探的阶段。有一次男孩出差,回来之后就跟女孩说:“我知道你喜欢哈利·波特,出差给你带了一个小礼物,看到后随手给你买的。”女孩没啥心理负担,就笑纳了。

第二周这男孩又悄悄跟女孩说:“其实我还给你带了一个,这周再送给你。”第三周又来一个,第四周还有一个。分了四次,把他给女孩选的礼物,送给了对方。 

体会一下,这个时候女孩心里被撩动的程度。一次性送个很贵的礼物,希望出手快、效率高,谁都会,但这未必能打动一个好女孩。但是,挺便宜的小礼物,很用心地分几次连续送出去,把时间这个变量加进来,把长期主义这个算法加进去,你会发现,它的力量是不一样的。

在去年的跨年演讲上,我跟大家介绍了一个人生算法的公式:一个人的成就,来自一套核心算法乘以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这其实就是长期主义的原则,做一件事,长期地去做,持续地去做。你看,无论是这为期一个月的生活插曲,还是我们准备持续20年的跨年演讲,一直到修筑1600年的莫高窟,再到设计寿命一万年的钟,是不是都符合这个算法的公式?

说到这里,你就能理解接下来我要向你介绍的这件事的力量了。

500

 

——3——

距离2019年,越来越近了。我们的跨年演讲本身就是一件长期主义的事,而今年,我们要再加上一件长期主义的事:每年跨年之际,我们都将会全球首发一个我们心目中的年度最重要的知识产品。而今年,我们要首发的这个产品,它本身就是在印证长期主义。

这个产品的正式发布,我想留到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那个最有意义的时刻。我先跟你聊聊,它诞生的过程。

有一次我和经济学家何帆老师吃饭,他说他特别喜欢一本写美国历史的书——《光荣与梦想》。那是写美国崛起年代的,他这辈子也想写一本这样的书。我问,你为啥不写?而且你这个时候写,比《光荣与梦想》还伟大。《光荣与梦想》是事后回顾,而你有机会伴随这个国家的变化,一年一记录,一年一出版,连续记录30年。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人以这样的发心和做法去干一个文化工程。这事只要干,不可能不成。何帆老师说,正合我意。

500

从我们谈到这个创意到他下决心,中间有几个月。这几个月,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但是我知道他的难处。30年,太长了,这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不知道。我的跨年演讲,也才20年。但是我知道,这个信用飞轮一旦推动起来,它会卷入多少人和资源,会为多么独特的历史记录和记忆标杆。

在长期主义这个放大器里,个体的努力都堆成了奇迹。历史上无一例外,只要是长期主义,不管是司马迁,还是莫高窟,都会成为奇迹。何帆做这件事,肯定不例外,他也一定会成。 

你看,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你可以用自己的超级确定性,来对冲外界的不确定

500

这个世界到处充满了算法,算法每时每刻都在试探你、判断你、诱惑你、套路你。这个世界好像很危险。为什么算法很危险呢?因为算法是一个整体,我们作为一个人,被算法解体了,变成了碎片化的数据。

作为个体,我们貌似无力反抗。但是,我们手里还扣着一张王牌。我们为什么命中注定只能被碾压为碎片,只能成为被利用的数据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成为一个整体性的算法,来整合外部世界呢?我们也可以是算法,外部世界也可以是数据。

就像吴伯凡老师发出的那个灵魂拷问:这个世界其实正在发生一场博弈。你是数据?还是算法?

500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得选。只要我们是一个长期主义者,我们就有机会反败为胜,我们就有机会把自己变成算法。世界是丰盛的资源,还是恶意的陷阱,取决于你是否坚持长期主义。

听到何帆老师的这个创意,你可能已经很兴奋,在这么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居然有这么一个确定的成功方式。很神奇吧?只要听到这个创意,你心里其实已经有了判断,“这事肯定能成”。唯一变数,就是能不能坚持下来。当然,你肯定也想到了,坚持下来,30年,很难的,何帆老师很苦的,这后半辈子不就撂进去了么?

慢着,谁说的?难道你忘了我们前面说的百岁人生吗?我们来算算账:这件事干完,30年后,何帆老师才70多岁。他完全还有时间再讲一个故事,再干一件大事。这才是我们这代人真正的天赐好运。我们一生可以用几套算法,讲几个大故事、好故事。

每年的跨年时刻,我们都将发布一个年度最重要的知识产品。今年当然就应该是何帆老师这个30年的大项目第一次亮相。我们将发布他第一年的知识成果——一本书,这本书叫做《变量》。

500

新年马上就要来了,何帆老师最新著作,《变量》这本书从天而降。即使它身上没有未来30年的宏大意义,我也想说,它是你2019年的第一本必读书。在坐的各位现在是没有看过的,但我看过。我愿意用一个知识服务者的信用为它背书。

这本书的主题,和我们今年跨年演讲的主题一样,都叫“小趋势“。更准确地说,这本书是剥离眼下的那些速起速朽的小事,通过慢变量,找到小趋势。

如果你对以下几个问题感兴趣:

第一,中美关系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第二,中国特色的技术路线是啥样?

第三,未来中国最有生机的城市在哪里?

第四,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的方式是啥?

第五,平时我们看不到的中国边缘之处,正在发生什么?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3
最热 最早 最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