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刚之气,不是男性的专属,现代社会女性也一样要承担责任

【本文来自《保尔:外媒想替中国男人谋“审美自由”,还得多读史》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第一,天性温柔和善富有同情心和矫揉造作“我要吃桃桃”是两回事。温柔内向不代表男人没有责任心,所以请不要以“阳刚之气”为由去校园暴力你的同学、家庭暴力你的家人。

第二,长得柔美、舞台上妩媚和穿透视服搞男性色情是两回事。比如“蓄须明志”的梅兰芳。所以不要冲戏曲艺术家、反串艺术家、女声歌手、女装COSER开火,人家靠这个吃饭的好吗!

第三,阳刚之气并非永远、绝对的正确,视外界环境而变,阴阳协调、平衡才是正道。比如美国,穷兵黩武那么多年,再“刚”下去估计要凉。比如俄罗斯“刚”了那么多年,现在想柔和一些都不行,诸如韬光养晦的政策想执行都执行不了。

第四,为什么如今社会上需要阳刚之气的回归。首先,外部环境的改变,中美合作的时期一去不复返,东西方的竞争对立已成事实,这个时候社会需要阳刚之气的整体回归,毕竟要对抗“外敌”。

其次,早年间提倡的“审美多元化”有往“审美变态化”的方向狂奔,亟须纠正。审美多元化是大方接受与主流不同的审美,前提是那要是“美”。中性美是林青霞、张国荣那样的,不是现在某些“穿渔网装涂口红画眼线舞蹈姿势怎么下流怎么来”的小鲜肉那样的。且你不能“为了多元而多元、为夺眼球而多元”,非主流的审美不能篡位,也不能极限跑偏啊!

最后,中华文明本身属于农耕文明,在漫长的和平年代很容易“刀兵入库、马放南山”。本身具有极强的自我“转阴”的属性。除了历史上的魏晋那种极限跑偏的,任何一个朝代到了中后期几乎都是“阴性压到阳性”而后国家就凉了。所以中华文明需要时不时的给自己打一针“阳刚之气”的疫苗。让国家的阴阳属性达到平衡。既不至于“好战必亡”;也不至于“忘战必危”。

第五,阳刚之气是“阳气”不是“男气”,不是男性的专属。现代社会女性也一样要承担责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为自己的事业负责,为家庭负责。女性一样需要“积极进取、勇于任事、临危不惧、艰苦奋斗”等一系列“阳刚之气”。这些过去被认为专属于男性的“权力和义务”女性也必须承担起来。应为现代女性不是某个男性的附属物。既然获得了独立人格,就必须要承担与之俱来的责任。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