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方言保护的前景,不乐观;毕竟应用范围越来越小,很难重新活化起来
【本文来自《我们推广了二三十年的英语教学,如今还在争论该不该保护方言,有点“不智”》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任何文化都有生成、成熟和消亡的过程。
地球邻居的例子:拉丁语作为意大利的一种方言,成为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进而成为欧洲各国的通行语言,然后又随着罗马的衰亡而衰落了。今天,尽管西方国家的大学中学仍有拉丁语课,拉丁语也已经成为和我们的文言文类似的存在了。
我们的自己的例子:我们今天熟悉的儒释道文化,是经过历史上不断流变后儒释道,已经和原初的模样相去甚远。
方言是区域文化的一部分。原本相对封闭的区域打开了,生活方式变化了,文化也就随之而变,方言也也就无处附着了。
方言已经失去了源头活水,生命力弱化了。方言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小,很难重新活化起来。
我对方言保护的前景,不乐观。
非遗保护措施中,我认为非遗传承人这个方式不错。但,适不适合方言的传承,很难讲。
毕竟,方言的呈现方式,可能只有对话和歌谣。
方言区的人,能识别、挖掘出本地方言中有趣有料的点,或许能给方言增加一点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