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上丑闻的外国品牌继续在华火爆销售,这事怎么看?
今天逛了一家北京郊区的奥特莱斯店,人非常多。北京的零疫情是它生意火爆的基础,另外消费者在舆论一波又一波声浪中对消费外国品牌的多元态度也是重要原因。
在一家前段时间就涉华问题沾上丑闻的运动品牌店里,付款的人排了好几圈。
我相信大家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多有分歧,甚至南辕北辙。但我认为中国社会的这种多元性是正常的。这是个开放的国家,触角越伸越远,外国的元素也会深入进来,形成反反复复的摩擦与碰撞。中国社会的目标也不是单一的,比如我们既坚决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尊严,也会致力于长远发展,给斗而不破并推动于我有利的事态发展留下回旋空间。结果就是中国在碰撞中不断螺旋式上升,充满韧性地成长。
现在,很多国产服饰品牌也在成长起来,我相信,它们的粉丝团势必不断壮大,就像国产家电、国产手机一样。开放的最终结果一定会指向中国的全面强大,老胡和很多人一样,对此充满信心。
外国品牌聪明点,找一些黑公关,爆一爆竞争对手猛料,竞争对手必死。我国就头部的公司在用,其中最强的 是某国产之光。
人家外国品牌还不屑于在商业领域这么干啊,人家把这种手法放到政经界,直接搞品类线的打击,棉花、肉类都是这类打法。
说白了,我国上梁这帮“大佬”本来是歪的,自己人打自己人,他们的价值观也影响到下面的中小企业的价值观。
------------------------
谈一谈外国品牌的品牌优势之事。
商业社会里,如果你是某“大牌”,那么很多时候在营销和政策上是有优惠的。好比拿地,你是某品牌,拿地价格可以便宜一大半,而你是小公司/散户,价格要比品牌贵。同等价格,品牌拿到的实惠是散户无法企及的。品牌有钱,不在乎投入,每一分投入都可技术。小公司钱财吃紧,拿不出过多钱去投入。领域:
商业投放领域:新闻媒体、网红、“明星”、科普平台/作家、投放渠道。
线下领域:地产、商场、各类商业交易平台。
这种“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现象,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讲,个人认为,这是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必定要经过市场反复拉锯考验的过程,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到底“孰高孰低”,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消费者对其的认可度以及品牌忠诚度,少数消费者对外其买单不能说明问题,但要是多数消费者对其长期买单,就很能说明问题了,比如:
第一,品牌忠诚度,一直就是西方时尚品牌的软实力之一,在以往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消费者只需要看牌子买货,无需看“货品”买货。这背后所反映的市场现象,是折射出西方时尚品牌在全世界的权重,而国产品牌的权重,还需要很长的路子要走。
第二,不少中国消费者之所以“青睐”外国时尚品牌,这未必是外国时尚单品的质量、设计、时尚度会有多高,而是外国时尚品牌的销售理念、设计理念、品牌理念至少能打动很大一部分中国消费者,这就是中国消费者的“购买潜动力”,而在‘理念’这一方面,国产品牌也同样要很长的路子要走。
第三,不要把时尚行业看做单纯意义上的“时尚行业”,“时尚行业”也如同科技工业一样,也是有“投入-研发-生产-沉淀-巩固-品牌”这一形成的过程,不能简单地把国产时尚品牌“不怎么吃香”、甚至大多数“不吃香”归咎于消费者的“崇洋媚外”,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品牌要形成稳固的“品牌忠诚度”,时间计量单位是以“十年计”,在国产时尚品牌的建设过程中,心浮气躁、好高骛远、自以为是、“小农意识”等等,都是很容易犯的常见错误。
总而言之,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外国时尚品牌在中国比较吃香,恰恰可以鞭策中国时尚品牌建设需的努力方向,讲真,进口牌子和国产牌子的时尚产品销售悬殊,不要去怪消费者、更加不要去怪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消费者不选择你,问题在你,不在消费者。
(实拍深圳南山科技园最繁华路段的服装店,外国品牌之所以热衷于在黄金地段开设旗舰形象店,这就人家众多销售理念的常用手段之一,在这繁华的路段里,这里的上班族消费水平基本都不低,但是,国产品牌“藏头藏尾”,对于路人来讲,每天看到的就是这样硕大醒目的LOGO,这就是外国品牌在打造“消费潜动力”的常用手段。)
估计你买到的是假货吧,应该也是国内产的。
阿迪价格平均的话千元左右吧,当然个别活动能到五六百,一两款回到更便宜而已。
李宁算是国产品牌中高端,价格最高的了,不过平均价格能到五六百就不错了,当然也有千元以上的。
搞活动的时候,一两百也是有的。
我媳妇喜欢李宁这个品牌,所以我穿的也就多一些。
质量和设计真的不输大品牌,我结婚前也穿过阿迪,耐克(那时候IT行业项目经理,收入很高,虽然也很熬得慌),不过碰上东南亚产的,质量真的靠运气,我算运气比较差的吧,最长的穿了一年多点,短的没几天开胶也遇到过,不过服务还算可以,退还都还挺痛快。
李宁对于农村很多地方来说确实有点贵了,其实国内品牌,安踏,361,鸿星尔克等也不错。
我有一双361的跑步鞋,太合脚了,穿了三年多,虽然最近不穿了,也没舍得丢掉,一直放在地下室,前几天打扫还看到,原装鞋盒发票等都在。
主要是我脚型很特殊,181cm的身高,脚只有42码,算是男性里面比较小一些的了。
但是我脚很宽,也比较高,所以买鞋很难,遇到合脚的太难了,一般买一双合适的就穿很久。
鸿星尔克的鞋子没穿过,但是去年初买过一件运动衫,质量真的不错,价格也非常便宜。
我这人穿鞋比较费,因为运动比较多,最近七八年体重从200进左右减到145斤左右,还保持住确实需要大量运动。
平时爬山,骑行,跑步比较多,尤其是爬山,很费鞋。
对了,登山的话,3514厂生产的3514神行太保的鞋子特别推荐。
记得沙漠色的马丁靴才400元左右一双,质量杠杠的,比我1200元买的进口货好太多太多了。
我们每次去爬山都路过3514工厂门口,都回去门口的专卖店(真正工厂直销)看看,有时候能碰上特别便宜的(其实很少搞活动,宣传推广活动方面还很少,比起国外品牌差很多,即便比国内的品牌也有差距),自从我们偶尔路过过去买了两双试用后,现在基本上我们这支小小的队伍都换3514的了。
性价比真的很推荐,17作战靴网上旗舰店300元多点(专卖店有时候比网上贵一些,网上活动多一些),里外都是真皮的,朋友说鞋底还加了钢板(这个暂时没法确认,我就买了一双给老丈人,这个靴子登山不如400元的那个好,400元那个穿了一年多,等穿废了我拆了看看吧)。
说起老丈人,3514还有一款透气布鞋,很有老老北京布鞋的味道,底特别柔软,质量也特别好,一百元左右的价格,买来送长辈挺不错的,老一辈对军工品还是很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