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大陆的主流不是长弓,而是反曲弓,而欧洲的反曲弓质量不如蒙古弓

【本文来自《几百年前,燧发枪发明时,很多中国人吐槽不如弓箭可靠,不如弓箭射程远》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在一个回复中说明欧洲弓的发展不如东方(中国)的弓。在另一个回复中要回答弓的极限射程。

这两个回复并不矛盾。

英国长期居于欧洲边缘,只是由于近代崛起而掌握话语权。

英国编造历史的能力是出名的,以长弓为例,有的文献说,长弓兵一分钟能射10~12支箭。但是很快被打脸了,因为体力不可能支持这样高的射速,于是就说:开始一分钟能射10~12支箭,后面每分钟射5~6支箭。但经现代人实测短时间内是1分钟6支箭。拉长弓对身体是极大的摧残。

以克雷西战为例,文献关于长弓兵的数量都不确定,有的说三千人,有的说七千人。反正尽可能往高的说。

但是一篇文章说英王登陆法国后带着六千兵(一千重骑兵,五千长弓兵),这就是明显的造假了,长弓兵适合远程作战,没有近战能力,一般是至少需要两个步兵保护一个长弓兵。这好比现在一个将军带着1000辆坦克和5000自行火炮打仗,这合理吗?

克雷西之战主要是法国人指挥失误,英国人利用地形取得胜利。

所以在英国之外,严肃的西方学者不会认同英国的说法,他们会指出英国长弓兵是不可持续的,整个英国高峰时只能集全国之力,找到12000~20000男人适合练习长弓射箭(女人拉力小,达不到45KG以上拉力,拉不开长弓),而且这些人不能满打满算地用上(有2/3在训练)。最多只能征集3000~7000长弓兵。这些人死一个就没得补了。因此这种长弓兵只能是昙花一现,不是欧洲作战史上的主流。

就象中国的魏武卒一样,虽然战斗力惊人,但是这些人都是兵户出身,平时不要交税,专心练武,所以战斗力强,其它国家的士兵是临时征招农民当兵,魏武卒培养周期长,死一个没法马上补了(要补也得等一代人时间),因此庞涓开始时带着年轻的魏武卒能所向披靡,但是十年后,这些精兵迅速老化,被孙膑击败,然后魏国就一蹶不振。

所以说历史,拿极端的例子可以说明弓的最大射程,但是不能说明历史的真相。欧洲大陆的主流不是长弓,而是反曲弓,而欧洲大陆的反曲弓的质量不如蒙古弓,因为西方没有学会蒙古人加工牛筋的方法。但蒙古带着火器入侵欧洲后,西方迅速接受了火器,并热心发展火器,所以欧洲弓箭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太多的名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