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硕:世界格局重构下的大国战略

500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气候变暖等全球性危机之下,世界格局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和重构,大国发展的趋势也在产生持续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国应该采取何种战略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一局面?中美关系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具有极为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的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

500

新加坡著名外交家和国际问题专家马凯硕是一位中立的第三方观察者,他的最新作品《中国的选择: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2021年9月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为全球公认的亚洲问题研究专家,他既没有西方学者的傲慢与偏见,又谙熟东方传统文化,他在这本书中以局外人的,冷静、理性、客观的研究态度,试图驱散笼罩在中美关系上的重重迷雾,消除国际上对中国的误解和分歧,阐明中国的实际战略意图,也为中美双方在未来应如何改进自身的不足提供了建议。

500

2021年12月2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与中信出版集团联合举办的“大国战略:世界格局重构下的机遇与挑战暨《中国的选择》新书发布会”主题直播活动上,中信出版集团总编辑洪勇刚、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分别从出版方和译者方角度进行了致辞。马凯硕以“世界格局重构下的大国战略”为主题分享了他对中美双方制定长期发展战略的观点。作为《中国的选择: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的推荐人之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分享了他对中美关系中的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美国艾森豪威尔学院原经济系主任大卫·布莱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等也分别围绕中美产生误解的根源,中美两国为缓解贫富差距、解决不平等问题如何探索应对之道,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面对世界的巨变中美需要如何调整自身的战略等议题进行了精彩纷呈的讨论。

500

以下是马凯硕的主题分享实录。

 

虽然现代技术在帮助我们实现连通,但我们不得不去亲眼目睹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灾难或者是悲剧,现在有一场非常大的地缘政治博弈发生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你们可以想象,这里有两列火车,它们都在加速,而且是相向而行,如果它们继续朝着原来的轨道一直走的话,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冲撞?所以,我写《中国的选择: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这本书有非常崇高的目标——避免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悲剧的发生。

中美地缘政治博弈中既是不可避免的,又是可以避免的,这也是我的书要说明的。我想要说一下是哪些结构性力量推动了这场博弈,并且想要解释一下,我们如何可以避免这场博弈。

三个结构性力量推动大国竞争

为什么是不可避免的呢?我在书中解释了,中美地缘政治博弈是由深层次的结构性力量推动的。当然,这个博弈是特朗普兴起的,然后他又败选了,拜登上台了,他跟特朗普所有的观点都不一样,除了中国方面,针对中国的关税限制哪怕一项都没有解除,这就表明根本不是个人推动了这场博弈,而是结构性的力量在推动,主要有三个力量。

第一个结构性力量是地缘政治的铁律,已经存在了两三千年。每当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国家崛起的时候,那么现有的头号大国肯定是要打击新兴大国,几千年来一直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这么努力地打压中国,从而保持第一的状态,这是很正常的。所有的大国在过去几千年来都是这么做的。

我在美国待过一周,我觉得非常惊讶,因为对中国进行这样的竞争实际上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但是在美国政界有非常强的共识,他们好像铁了心要和中国干,虽然不一定是符合美国的利益,但实际上就推动了这次竞争,就是美国有巨大的愿望想要在世界上保持第一的位置。这是第一个因素导致这个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个结构性力量是对“黄祸”的恐惧。这一点从没有人讲过,特别是了在美国,因为如果要讲这一点在政治上是不正确的。“黄祸”在西方思维中已经深深存在八百年了。这个恐惧不是人的头脑里想象出来的,因为在美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130年以前,美国的议会通过了一个法案,就是《排华法案》,这表明他们非常担心“黄祸”。我们了解美中竞争时不但需要看一下它背后的理性因素,同时也要看到还有情绪的因素。这个情绪的因素实际也是非常强大的,我在美国已经待了一周,能感到他们对中国的情绪非常非常负面。

第三个结构性力量是美国对中国的误解。中国一直未能变成一个“西式民主”国家,对此美国两党都深感失望,这不是我想象的,我在书中有写到,非常重要的美国官员坎贝尔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说美国以为,当美国与中国接触的时候,当美国帮助中国经济实现开放以后,中国在政治上也会开放,中国就会成为一个“西式民主”国家,中美从此以后会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听起来像个童话,确实也是个童话怪。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只有不到250年的历史,人口只有中国的1/4,为什么相信自己能改变中国?

到底为什么美国人会这样想,有这样的信念,觉得年轻的自己能转变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呢?这本身就表明美国人有所误解,这也是《中国的选择: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这本书中指出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把中国的历史向美国人进行解释。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这里有非常深厚的结构力量推动中美博弈。此外还有一个悖论是,虽然美国发起了对中国的竞争,但他却没有一个竞争战略。我在书也指出了,我曾经和美国战略思想家基辛格一起吃饭,在吃饭的时候他就跟我说,美国没有一个针对中国的长期战略。因为当美国发起了对于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的时候,它没有明确说明它的目的是什么,美国希望取得什么结果。比如可以说我要成为老大,在世界上隔绝中国,就像它对苏联做的一样,也可以是避免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这些目标都是无法实现的。如果你想要进行一场竞争的话,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行,你到底想要实现什么。美国从来都没有明确说明,它也没有明白到底想对中国说什么。

中美之间存在根本上的“不矛盾”

为什么这个竞争是可避免的呢?我在《中国的选择: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里深入分析了中美之间的“五个不矛盾”。美国和中国之间本不应该有冲突和碰撞。

首先,如果美国根本的国家利益以及中国根本的国家利益都是提高人们福祉,让人们生活得更好。坦诚地说,美国和中国应该合作才对,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利益,如果他们合作,都会变得更好。

在所有的发达大国中,美国是唯一一个底层50%人民的平均收入30年没有任何增长的国家,美国是唯一一个发达大国中底层50%的人民平均收入已经有30年没有任何的改进,底层50%的人民的生活条件实际上是下降了。而且贫困率在上升,自杀率也在上升,这是非常让人悲哀的。如果美国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福祉,从逻辑上来讲,它就应该暂停对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转而同中国一起合作。在这本书中我很详细地解释了中美在哪些领域的合作可以帮助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比如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

其次,中国和美国面临共同的全球挑战,在新冠疫情当中我们就看到这一点了。联合国前秘书长柯菲·安南也说过,我们必须学会在这个地球村里生活,我们一个国家发生的事情会影响到所有的人,我们应该在这个地球村里通过合作应对挑战。不管是新冠疫情或者气候变化。伦敦很快会开一个很大的气候变化大会,要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就需要中美合作,否则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中国和美国有充分的理由应该合作,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我就是希望能够劝服两个国家,求你们了,你们得摁暂停键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合作上,这是世界对你们的期待。

我在书里也说了,世界上有70多亿人口,有60亿不在中国和美国,14亿在中国,3.2亿在美国,如果你私下问这60亿人,你们愿意看到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升级还是让他们停止这样的竞争?我可以告诉大家,这60亿人当中的大部分肯定都说得停止,因为这对任何人都没好处,对美国不好,对中国不好,对世界上也没有好处。

东盟有6.6亿人,大部分人都会说他想要中美停止竞争,因为他们都愿意和美国有好的关系,和中国也有好的关系,不想被迫做出选择,这是世界大部分人的观点。所以,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劝服中国和美国,携手来解决这些共同的挑战,在地缘政治竞争上摁下暂停键。

(本文依据新加坡著名外交家和国际问题专家马凯硕先生在全球化智库(CCG)与中信出版集团联合举办的“大国战略:世界格局重构下的机遇与挑战暨《中国的选择》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CCG 图书

500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我向世界说中国》是由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和秘书长苗绿基于“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国对外叙事及话语权重塑”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据悉,该书讲述了全球化智库近年来立足芒克辩论会、慕尼黑安全会议、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论坛等知名国际舞台,与各国政商学界知名人士畅谈国际时局与未来趋势,回应各方对于中国的关切和质疑,诠释中国的发展模式,降低外界对中国的误解,通过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国际交流及传播,以全球视野讲述时代中国,积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生动故事。同时,本书立足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传播新格局,针对中国应当如何开展对外交流和传播工作、如何创新外宣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