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应作为服务性产业去发展,重视其服务性质,而不是商业性质

【本文来自《“李铁闹剧”背后,中国足球缺失的专业主义》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本人以前是支持“足球强国”这个说法的,认为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在足球上能取得好成绩可扫除中国人的自负心理,对以后民族崛起有一定的心理帮助,但自“疫情”后,我感觉这种做法已经没必要了,因为从全球的“疫情治理”中,全靠西方的愚蠢操作衬托,中国的治理能力和执行能力显得无与伦比,民族自信心已经空前强大,没必要在某个更受众的体育上去再证明。

        再说足球是前工业时代的产物,体现的是力量与组织力的结合,这与工业化前期对军队的要求相符,因此当年德国和巴西的强势执政者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发展足球,以展示本国国力和鼓舞民族自信,领袖们在球场上看两国足球对抗,如罗马贵族在斗兽场看俘虏与猛兽互斗,拼金钱物力和人口投入以显国威,亦可安抚和取悦大众。

        但后工业时代的军事对抗,拼的是信息化和AI智能化,年轻人更喜欢的电子竞技快速兴起和蓬勃发展,从早期的电子鸦片,变成如今的国际体育竞技项目,除了因为受众面实在太庞大外,美国早就将电子操作有过人天赋的年轻人招入军队进行无人机操作员培训了,电子操作也许是未来军事对抗的一个重要技巧,在AI智能化上美国也在找有高水平电子操作的年轻人与AI系统进行电子对抗,以培养AI系统的智能成长,电子竞技就如当年的传统体育项目一样,如快速短跑、耐力跑、标枪、投链球、射箭,这些都是古代战场上的杀敌技巧,到前工业时代的足球、篮球、橄榄球,是战场上的小队协作攻防,到现在的电子竞技的电子操作和智能协作,如果奥林匹克是古希腊冷兵器战争的产物,足球联赛和NBA是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的工业化产物,那么电子竞技就是未来信息革命和电子战争的产物,国家把更多的人力物力从传统的如足球这种项目,转移到电子竞技项目将是大势所趋。

        那么足球这个自殖民时代起西方和南美投入了上百年人力物力来发展的传统项目,中国是否还有必要加大投入,比西方更多的金钱,比南美更多的人才,去追赶和超越呢,在足球产业上西方和南美已经形成了产业壁垒,如同瑞士的钟表产业,欧美日的传统汽车燃油发动机,外人想要冲击这些产业壁垒,就必须花费成倍多的产业代价去冲击,例如技术人员,一个普通的南美足球训练员,不花双倍工资别人会离乡背井来中国教足球么,还需要另外请一个翻译,起到的作用或许还没有南美的一个乡村普通俱乐部的效果好,这些代价不是说只靠简单的青训就能超越,当中国说要搞青训,别国已经搞青训一百多年了,后发要赶上先发,要不就花成倍数的人才和金钱代价,不要就另找赛道来弯道超车。

      所以综合上述,本人认为从必要性、前瞻性和可行性来看,足球不应该投入过渡的发展,足球也甚至不必过渡商业化,足球应该作为一种服务性产业去发展,就如教育、医疗、住房这些产业一样,应该重视其服务性质,而不是商业性质,足球过渡商业化,产生的效果是有钱的孩子才能去进行优质足球训练,穷孩子只能在泥地上踢野球,而有钱人孩子往往有更多的上升通道不会把全部精力花费在足球一个项目上,本来有限的足球资源浪费率过高,而真正需要足球资源的穷困孩子或留守孩童反而没有足球资源的普及,所以本人认为中国足球应该政府主导,商业以辅,政府把更多的足球资源推广到乡下和广大的农村,就像当年的家电下乡一样,重点建设乡下和农村的足球基础和推广,商人自然会跟着进村投入发展,而不是现在更多在城市里做面子工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