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创新和动手方面的能力比中国人强的原因

【本文由“周天子”推荐,来自《以掌握木工、车工的技术人群比例来看,我国这块真的没有别人强》评论区,标题为周天子添加】

   美利坚民族创新、动手的能力比我们如今的中国人强的原因除了美国的中小学开设的“劳动课”——“手工制作”课的课时比我国的多,课程质量比我国的高,以及美国的“童子军”开展野炊、野营等活动的次数比我国的中小学多,频度比我们的高以外,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美国很多的中产阶级家庭给他们各自自己的“别墅”——独栋式洋房、独立式住房的车库配备了各种工具,甚至是数控机床,把车库兼作“实验室”或“车间”,用于给家长和小孩作木工活、各种手工活,改装自己家的汽车,做实验用,或者用于给家长和小孩搞小发明、小的“技改(技术改进、技术革新)”,制作样品、实验品用。不信的话,就请看下面摘自《寻梦之路——清华梦·美国梦·博士梦是如何实现的》一书“车库与创新发明”那一章节的一段内容:

500

北京“华夏出版社”出版的该书的作者毕胜福,在2008年退休前是辽宁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的高中数学教师,并接受过《中国教育报》、《大连晚报》的专访(两次的“访谈录”分别以《美国中小学生如何做公益》和《留美博士是怎样炼成的》为标题,刊登于《中国教育报》2011年2月25日的那一期,以及《大连晚报》2008年10月18日的那一期)。他写的其它的众多教育类文章曾被多家报刊刊登。

500

作者毕胜福及其妻子和儿子毕海的合影。毕海在高中时就在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中夺得了一等奖(可能跟身为高中数学老师的毕胜福平时手把手的辅导有关),还参加了1994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因此随后作为“保送生”读了清华大学;后来又到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以“全额奖学金”读研究生,最终取得“电子工程学”的博士学位,2007年毕业后到休斯敦石油公司打工,2013年升为该公司的首席工程师。我国的《青年参考》报则曾经把毕海所写的《与招聘官员面对面——在美国博士毕业找工作纪实》等由11篇文章组成的一个系列予以了连载。(《青年参考》报是《中国青年报》的“子报”,是《中国青年报》主办的另一份报纸。

 车库是用来干什么的?除了用来停放车辆,当然还有其他用途。

 上世纪二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在美国堪萨斯城,一个名叫沃尔特的年轻人找了一份替教堂绘画的工作,但报酬非常低,由于没钱租借专业画室,他只好拿父亲的车库当作临时办公室。

 一天,他和往常一样在车库里工作的时候,忽然见到一只老鼠在地板上跳跃。他没有把老鼠赶走,反而拿出面包喂给它吃。渐渐地,彼此都混得非常熟悉。有时,那只小老鼠还会大胆爬上他工作的画板溜达、玩耍。不久,年轻人被介绍到好莱坞去摄制一部以动物为主角的卡通片。但这并未使他成名,失败令他变得更加贫穷。潦倒不堪的他这时突然想起车库内的那只小老鼠,于是世界上那只最著名的“耗子”———米老鼠的卡通形象就此诞生。

 无独有偶,惠普公司也是诞生在车库里。

  1938年的时候,两位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惠尔特和普克德,也遇到了当下中国大学生最头疼的问题———找不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好工作。他们整日的苦恼啊、郁闷啊,就差跳楼自杀了,但当有一天他们目睹许多人因失业陷入困境的惨状时,这两个聪明的脑瓜忽然领悟到一个人生哲理———与其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去开创一番事业,给别人当老板!

  于是,他们决定合伙打天下。这两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掏了半天裤袋才凑了538美元,租个像样的工作环境是没戏了,于是他们也跑到加州的一间车库里,办起属于自己的公司。这家企业就以两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来命名———HP(惠普)。而今,惠普公司已经是全球最重要的电子设备供应商之一,总资产达300多亿美元。

  有意思吧,迪士尼和惠普这两家大名鼎鼎的公司,铸就他们今日辉煌起点的,居然全都是间破烂车库。

  其实发迹于车库之中的美国大企业又何止这两家,比尔·盖茨的微软帝国诞生在哪里?车库;世界最大搜索引擎平台谷歌诞生在哪里?车库;全球最大视频网站Youtube诞生在哪里?还是车库。如果细细盘点一下,这份名单还能列出很长一串———DELL、ATI、Westwood……难怪有人戏称“车库是美国IT业的摇篮”。不过这话还是保守了点,美国的车库文化就好比当下中国社会风行的“山寨文化”一样,实质都是大众创新精神的勃发。

  2009年初,媒体上报道了四川一位农民自己动手造飞机的故事,引得无数国人为之侧目,倍感新奇。但如果换在美国,这种事算不得新闻。成千上万的美国老百姓在自家的小作坊里,整天撅着屁股叮叮当当地改装汽车、摩托、游艇、飞机,在那里,你造航天飞船才是新闻。

500

这是作者的儿子家所处的美国休斯顿蒙哥马利郡康罗市某住宅小区里,他儿子一个邻居家的车库里的各种工具

500

车库的工具

    美国的中产阶级占人口的比例很大,他们都有自己的小洋楼,楼下有双车库,英语叫Garage。这个单词在英文里有两个意思,一是车库,二是车间。美国人的确把这两种意义都体现出来了。

    很多美国人平时并不把车放在库中,而是停在路边或院子里,这样出行更方便。于是他们的车库就变成了形形色色的车间、实验室和家庭作坊,里面拉根电线,再备齐各种工具和机器设备,就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笔者在美国探亲时,房东喜欢玩点木工活,电锯、电刨、电钻一应俱全,打孔、造型刻花都可以进行,而最吸引人眼球的则是角落里居然还摆着一台数控机床!

    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我还看到一位美国老人,在自己家的车库里建起了一个陶器作坊,各种专用的机器设备和他自己的得意作品,整齐排列,他还热情地请我们去他家里参观交流。(详细情况,请看本书第九章的“7、丹尼尔――请我去家里做客的美国老人”)

  随着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电脑上设计出的各种部件,都可以通过先进的LAD软件直接用数控机床加工出来。无怪乎美国人可以自个儿在家里加工、制造出游艇、帆船和载人气球,而用散件自行组装小飞机、汽车,摩托车,同样不足为奇。

  可以说,正是鼓励创新的车库文化造就了今日强大的美国,当年乔布斯等人在车库时的艰苦创业,不正是许多创业者在起步阶段需要面对的共同处境吗

———有想法没办法,边凑本钱边干革命。在美国,没有人敢轻视车库里的公司,正如大人不会嘲笑学步的婴儿一样,对于敢作敢为的人来说,车库里同样可以产生奇迹。

   

在美国我也看到,一些中国留学生的家庭也受到美国人这一传统的影响并且积极效仿,也有人喜欢搞些动手动脑的科研制作。他们有的自制家具、儿童玩具,也有人结合自己的专业,搞一些发明创造。而这一切,我认为,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这些,现在中国的大多数家庭是望尘莫及的,还不具备条件,而且在理念上与美国相比还相差甚远。

  虽然现在中国号称是“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但很少有自己高科技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当年大连也有电视机厂、自行车厂、洗衣机厂等等,但都昙花一现,没几年就销声匿迹了。实际上,也都是一些组装厂,并非是真正的生产厂家。

  有分析说,我们国内的学子精英,在某种程度上是考试的精英。因为缺乏必要的科学实验的物质条件,当然也缺少独立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还只能把精力用在理论学习和应对考试上。中国的大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到公司或企业供职。前不久,上海卫视的一条教育新闻说,中国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是百分之一,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比例是百分之二十以上,甚至可达百分之三十,可见差距太大。

【美国休斯顿:小区邻居家的“车库工厂”】(组图)

转自毕胜福的博客的这个网页: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37d8f00102xw34.html

    2016~2017第九次美国探亲休斯顿生活纪实

500

我儿子家所属的美国休斯顿蒙哥马利郡康罗市的住宅小区

500

我们去小区公园路过这条街  每星期四 住户把垃圾箱放到路旁 等待垃圾回收公司的车来取走

500

就是这一户邻居家的车库

500

车库内的各种工具,和为客户制作的木柜

500

车库的各种工具

500

车库的工具

500

这个木制躺椅也是为客户制作的

500

各种工具

500

我儿子家的车库是我们小孙女的玩具库

    2016年~2017年,我们老两口都九次赴美探亲,住在美国休斯顿蒙哥马利郡康罗市的一个小区。

   

美国休斯顿蒙哥马利郡康罗小区,距离我们家100米的邻居家的车库工厂。距离我们家100米的邻居家的“车库工厂”。我们每天去小区公园散步,都要路过这家邻居所在的这条街。工厂的主人为客户制作木质家具。经过主人的同意,我拍摄了这一组照片。主人还给我看照片中木柜的制作图纸,门口的木躺椅也是为客户制作的。

    从照片可以看出,车库工厂的各种工具非常齐全,制作的木质家具精度非常高。许多美国人把车库变成了工厂,体育活动室,乐队活动室,仓库。我们家儿子和儿媳妇的两辆车,也停放在车库门外的停车场。我们家的车库,成了我们小孙女存放玩具的仓库。

----------------------------------------------------------

下面的是《中国教育报》采访他的访谈录:

【美国中小学生如何做公益】

原载于2011年2月25日的《中国教育报》的第三版: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37d8f00102wsz3.html

  毕胜福是辽宁省大连市第48中学的一位退休教师。近年来,他分别在美国新泽西州的爱迪生市、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和休斯敦市生活。由于做中学教师多年,在美国生活期间,他特别关注美国的中小学生教育。近日,记者就美国中小学生如何做公益这一话题对他进行了采访。

  问:据您了解,美国中小学生在课外都做些什么?他们参与公益活动或社区服务吗? 

答:美国的小学生课外以玩为主,有时会在老师或者父母的带领下做一些简单的公益服务。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长,学习相对紧张,但做义工(义务为社会服务,没有报酬)是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的必修课。

美国大学录取学生时,除了要看学生的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成绩和高中阶段的各科成绩,还非常看重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美国教育部门对学生的社区服务时间有明确的要求,例如有的高中要求学生必须有60小时的社会义工记录。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的优秀表现记录,在大学录取时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一些美国高中生,在高中阶段的社会服务时间高达200小时。

    问:高中生通常以何种方式完成社会义工工作?

答:高中生的社会义工工作一般要在高中4年的学习时间内长期坚持、分段完成。学生们放学之后,或是在周末、假期,都可以去做义工。做义工的场所也很多,我看到,在残疾人康复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幼儿园等许多地方,都有做义工的学生。

在超市、商店,他们为来购物的残疾人服务,帮他们推车和选购商品。我常去社区图书馆,有一次我示意要浏览电脑上的中文网页,做义工的学生便帮我找到中文网页,我非常高兴。在幼儿园,常会有一些孩子的父母没有按时来接孩子,中学生就会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直到家长一一把孩子都领走了,他们的服务才结束。

    问:中学生做这些活动不会影响学习吗?

    答:在我看来,对美国学生来说,做义工和学习同等重要,因为越好的大学对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的要求越严格。

    问:小学生参与公益或社区服务活动的情况如何?

答:在美国城市的交通路口,我看到有小学生在为老年人或残疾人募捐,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手拿塑料桶,到停车等候绿灯的司机窗口,请他们向塑料桶内投钱。他们用募集到的钱为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和残疾人购买食品或生活用品。

也有许多美国家庭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例如收拾院子、倾倒垃圾、修剪草坪等。一些美国父母还会给孩子一定的报酬,孩子们也会争先恐后地参与,且做得很好。我早晨散步时,经常看到邻居家一个六七岁的男孩,每周一、周四,在固定的时间,一个人拖着家里的垃圾箱,走过长长一段水泥地,将其放在道边的固定位置。这个男孩还没有垃圾箱高。

    问:这种公益活动为什么在美国如此普遍?

    答:广泛、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美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既有公益性的,也有非公益性的;有活动娱乐性的,也有学习性的。对此,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都有足够的认识,会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打工经历和做义工的经历,是学生从小接触社会的好方法,这是美国学生的两大特色,也是两大优势。美国全社会都认识到,打工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做义工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学生起到重要的教育作用。

    (本报见习记者 张东)

500

毕胜福和儿子毕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