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潜艇战为什么最终失败?
其从技术,战术水平所以说,德国的潜艇战为什么最终会失败?对比同时期的日本海军,德国潜艇部队的战绩怎么样?
密码战优势是一个60年代的传言。事实要复杂得多得多。首先,德方密码战能力(以及地中海的意大利海军)对英没有明显劣势。弗雷德曼,整体上来说对英方战术技术非常慷慨评价非常正面的技术史作者,在英潜里面给出来的结论是“在一战中英军享受过的巨大破译优势在这场战争中不复存在”。战争结束后,海军部对德调查(对应美方驻日派遣队)的结论是(AMD 223/505),德方破译机构(B-Dienst)成功破译了海军部3号码,在截获信号的数个小时内就可以破译百分之八十的海军部对护航舰队位置,舰艇调度,以及敌情位置的信息。这不是猜测,而是战争结束之后双方调查的结论。DK布朗的评估是至少其中百分之十的信息可以被及时使用,预先调度潜艇进行拦截。Dimbleby,当代作者,在对比了双方数据和幸存的潜艇日志之后,结论是在有些情况下潜艇甚至可以提前数小时进入埋伏位置同时在其航路和可能采用的变更航路上等候护航编队的抵达。当然破译问题是双向的,41年6月开始,英方开始大量破译U艇调度信息直到1942年初,德军在海军级恩尼格码机上增加了一个转子切断了英方破译的过程。当年10月,U-559的海况密码本被俘获,于是GC&CS在年底重新破译了德方海军密码,持续到43年3月再次中断,虽然在月内GC&CS重新破译成功开始读取德方信息。
这说明什么,说明在大西洋之战大多数时间里,德方可以破译英方商船航路和舰艇调度,而英方可以读取德方的对潜指示。所谓的“第二次快乐时光“,以及损失极其惨重的HX 229和SC 122,都在德方可以破译密码而英方无法读取对方信息的时候。反之,当英方开始高效率拦截潜艇指示,则拦截变得困难得多。同样的情况适用于地中海:Cernuschi在18年的那篇著名的破译“超极机密”里指出的(诚然他显然对英方材料很不熟系,但是他对意大利材料有非常好的掌握),意大利皇家海军在海上密码战中处于优势,问题是其空军(和德空)无法阻止英方的拦截和破译。情况是复杂的。情报战的结果并不是大战中的一边倒。
其次,进一步来说,截止1943年,U艇已经有能力感知航空兵的机载雷达了(ASV Mk I和II)。如同水下的水听器/声呐组合,被动听音设备是阿芙洛狄忒气球,而此时的雷达探测器是FuMB 1 Metox 600A——法制反雷达预警器。41年夏德军通过海岸指挥的坠机获得了ASV雷达,截止43年初,U艇可以最远在60m外探知对海雷达的存在。当然现实操作中该设备很少达到最大距离,但是在43年1月到2月,整个海岸指挥的机队在比斯开湾只击沉了1艘U艇——足以证明其侦测能力的效果是切实的。43年10月新的雷达系统Wanz被引入,以希望对抗ASV Mk III。43年中航空兵巡逻效果有多方面结果:德方对Metox的缺乏信任,ASV Mk III抢先在2-3月引入的短期技术优势,以及VLR巡逻力量增强的共同结果。
而舰队驱逐舰呢?舰队驱逐舰在43年转折点的出现标志着护航力量长期性地获得了现代化舰队驱逐舰的支持吗?并非如此。43年3月份西部入口指挥的额外驱逐舰力量来自哪里?来自本土舰队。而本土舰队的驱逐舰为什么能够增援西部入口?因为北极航路的终止。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21年逐日计数本土舰队驱逐舰的战果,Whitby注明了这些舰艇并非要长期在西部入口部署的舰体,也缺乏很多最基本的反潜设备,比如HF/DF,也就是所谓的“哈弗帕弗”,“高频率测向器”——通过监听无线电讯号来获得收发人方向(bearing)的设备。而这些驱逐舰本身也并非最核心的要素:此时西部入口的5个下属单位(EG 1- EG 5,或者1EG-5EG)中,1和2来自其自身轻护舰,SoW以及小型舰艇,4-5由增援的护卫舰和护航航母组成,以及部分本土舰队驱逐舰。只有3EG由现代化驱逐舰组成。她们显然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既非长期,也并非此时西部入口兵力增长的唯一关键要素。
护航航母的解放与其他威胁,尤其是地中海和北极威胁的缓解有关,这一点与舰队驱逐舰与北极航路的关系相似。
至于ASDIC,其标注系统和引导深弹持续性打击的能力,护航编队航速/活动半径的整体提升或者反潜武器的技术进步/数量升级就是老生长谈了。这些问题对应的是德方不断升级其鱼雷技术,schnorchel等等的努力。RAF巡逻机首向火力的增长和U艇A/A火力的安装对应。
核心是,这是一个动态问题,而不是静态问题。不存在无法逾越的系统以至于一旦建成就无法逾越。英德双方在航空雷达侦测能力和反雷达预警技术上的竞争,在雷达技术的进步和对潜侦测能力的提升以及潜艇下潜时间以及水下活动能力的较量上,在巡逻机队和护航编队以及U艇数量上的对抗上,以及在潜艇航速和护航舰航速的竞赛上——都是动态的,而不是单向的。即便是IJN,其反潜技术,在雷达,水听器和声呐上也在44年急起直追有了一定*成果,何况是德国对英战争。
为什么1943年早期和42年晚期护航系统出现了崩溃?因为德军取得了短期性的技术优势:护航舰队兵力和质量的提升无法与U艇基地位置和舰队数量的提升对抗,RAF远距离航空兵被牵制在轰炸战役中,RN和USN的战斗舰队则被牵制在了地中海/北海-北极/印度洋以及远东,配合德军取得了暂时性破译优势,原先对抗潜艇的最核心系统,“护航编队”,可以被压倒性的潜艇编队集结压倒。战争早期围绕着基本雷达技术和夜间打击的对抗结束了,5-8艘舰艇的护航编队在兵力上直接无法和20-30艘潜艇对抗,而盟军海空军主力并未投入战区中来扭转这一点。
43年3月开始到年中大西洋之战的扭转本质原因是什么?
首先,承认“火炮后面的炮手”的要素,“只考虑技术,纳尔逊本不会取胜”。
其次,德军丢失了技术竞争的优势。英军在破译上重新找到均势甚至优势,在空对海雷达上掌握优势,在水下打击上日益完善——甚至可以增加霍顿的训练成果和本土/地中海地区有经验水手的抵达对多为征召部队的护航舰队带来的质量提升。而其次,同样关键但是经常不被认可的是,盟军海空军兵力开始决定性地增援大西洋之战了。护航航母决定性地改变了护航舰队本身的航空兵力,转而增援反潜巡逻的VLR轰炸机在雷达优势的加成之下完全合拢了大西洋中段缺口,而此前被牵制在斯卡帕,直布罗陀和地中海的现代化驱逐舰也进入战区,提供高航速的机动增援力量和持续性猎杀能力。
轴心国其他战区/部队未能阻止盟军增援的抵达。如果说RAF阻碍了独立FAA的发展,或者IJNAF/IJAAF有残酷的资源竞争——那么从始至终没有独立航空兵的德舰队则完全没有其自身的航空侦查能力或者拦截盟军反潜巡逻的能力。在海上,43年中IJN在远东转入防御,意大利在地中海交出舰队,挪威德舰的威胁则仅限于盟军决定继续北极航路的前提下才能成立。一旦政治上的问题结束,指挥层决定把轰炸机,航母和驱逐舰用于护航,则压倒性的资源优势就可以被重新导向。德方技术人员同样未能在此后重新夺回优势:10cm雷达预警系统进展缓慢,潜艇产能增加速度无法对抗数量更大的护航编队,其新快速潜艇(XXI)未能有效形成战斗力。诸如罗辛斯基的马汉继承人会强调德舰队无法有效摧毁英战斗舰队对其航路整体屏障作用导致了德军需要攻克的是技术难题更大,导致其英方可以借助地理位置更有效地系统性猎杀有效突破封锁的德军单位(潜艇),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42-43年2月德军仍然掌握了相对主动,所以到底仍然是个动态问题而不是决定论。43年3月开始到7月德军是输掉了竞争的一部分。
此后区域运输能力的损失,产能提升的干扰,陆上战争的困境和绝望的空中局面就是系统性的崩溃了,只有Wunderwaffe才能拯救,额——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