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后,男人更伤心

500

分手后到底谁会更伤心?

各类影视作品的剧情似乎都在暗示着我们,男人能很快找到新欢,而女人往往沉浸在失恋的悲伤中。然而现实也真的如此吗?

据英国媒体报道,分手对感情中的每个人来说都压力山大,但过时的刻板印象却认为女性比男性在情感上受到的打击更大。现在,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推翻了这种“偏见”。

2021年10月23日,兰卡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们发表了一项名为《脏衣服:在线向陌生人寻求情感帮助的本质和实质》的数据研究。报告指出,一般来说,男性在分手时经历的痛苦,比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公开承认的要多。

500

研究截图

研究人员解释称,男性在网上更能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也更有可能在网上寻求改善感情的方法。而且,当男性在论坛里请求帮助时,他们经常使用诸如“伤心欲绝”、“遗憾”、“哭泣”和“分手”之类的词。

1

谁在心碎?

在过去,相关研究团队关注的都是接受过心理治疗的夫妻,这样得出的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大众的情况。因此,兰卡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决定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探索这一问题。

报告的研究员夏洛特·恩特维斯 (Charlotte Entwistle)表示,他们不仅想了解一般公众最常遇到哪些关系问题,还想了解哪些人更容易遇到哪些问题。首席研究员瑞安·博伊德(Ryan Boyd)也表示,他希望调查可以回答“男性真的比女性在感情上投入更少?或者男性只是因为分享他们的感受而被污名化?”等问题。

500

《一天》剧照

他们在Reddit上一个名为r/relationships的匿名论坛中,对“情感求助者”使用的语言进行了首次大数据分析。研究人员称,他们一共分析了超过18.4万个论坛用户发表的恋爱问题和他们的心理状态,并统计出哪些主题与恋爱问题有关。

r/relationships论坛的简介写着,这是一个“围绕帮助人们建立的社区,其目标是为Reddit用户建立一个提供建议的平台”。

在分析时,研究团队发现一个性别分布的显著特点是,在r/relationships论坛中寻求感情帮助的男性占比为54.62%,只有45.38%是女性。同时,网上“情感求助者”的平均年龄也远低于线下接受专业心理治疗的人的平均年龄,为24岁,约有55%的用户处于18至24岁年龄段。

兰卡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还发现,在他们的样本中,按年龄划分的性别构成存在有趣且独特的趋势,例如寻求帮助的青春期男孩远多于女孩。不过他们也注意到,这些结果可能只是反映了Reddit更偏向于年轻男性的用户结构。

“女生也更有可能与朋友们分享她们的感情进展,从而不必担心讨论私人话题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今日心理学网的分析认为,男生则可能会转向Reddit论坛,因为该平台的匿名性降低了脆弱性,并降低了他们陷入尴尬社会影响的风险。

500

2

沟通是最大的问题

根据研究团队发表在《社会与个人关系杂志》的结果,沟通问题是最常提及的问题,大约1/5的人都会提到沟通存在困难。此外,1/8的人认为恋爱中存在信任问题。

同时,研究人员也发现,“沟通问题”是人们寻求帮助的核心动机,而且某些特定的沟通话题也与性别存在一定联系。

500

四个讨论最多的(蓝色)和讨论最少的(红色)关系问题主题

在大多数话题下,男女的差异都微乎其微,但在讨论与“学校”相关的话题时,男性会比女性花更多的时间。兰卡斯特大学的调查还发现,男性也更常讨论心痛、约会、聚会、个人品质和语言,女性则大多数会讨论经济、虐待、社交距离和家务活等主题。

对此,恩特维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男性更常讨论心痛主题的事实也强调,至少男性在情感上受到的影响与女性一样。”

 “这是一次辨别恋爱中性别差异的好机会。”博伊德博士认为,过去我们认为男性在交往中情感投入会更少,又或者男性会羞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但事实可能是,男性更容易为情所伤,并且不会闭口不谈……

500

《一天》剧照

博伊德博士补充道:“女性或许会更容易分辨自己的情感问题,然后寻找治疗或帮助。但当我们抛开刻板印象时,你会发现男性在对待感情时其实会与女性一样。”

因此,有关“男性无情”的刻板印象可能并不准确。

3

谁更依恋谁?

男生也许有情,但有可能也不那么投入。

上世纪5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提出了“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

他指出,“依恋”(Attachment),指的是个体与一个特定的人的持续联系,这个特定的人是当孩子或者个体感到脆弱或需要保护时就会去寻找的照料者。

在鲍比的研究中,他强调依恋是“抚养者与被抚养者之间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终生现象。不论父母是否会满足他们生理或者心理的需求,孩子都会对父母依恋,甚至会依恋对其施虐的母亲。

不过在一段恋爱关系中, “依恋理论”也依旧成立。

500

心理学家玛丽·爱因斯沃斯和金·巴塞洛缪在鲍比和其他依恋研究者的工作基础上,将成人依恋类型区分为四种类型:安全型(secure)、拒绝型(dismiss)、痴迷型(preoccupied)和恐惧型(fearful)。

兰卡斯特大学团队援引曼荷莲女子学院的心理报告指出,一般而言,男性更容易产生不屑一顾的依恋,并且情感投入较少,而女性则更多地投入情感和倾向于全神贯注的依恋和/或安全依恋。这在他们的调查中也有体现,最明显的特征是阐述问题是,男女在主语上的选择。

该研究指出,男人在谈论心痛时往往会使用更多的“我们”(We)一词。一般来说,女性使用更多的“我”(I)。

“在讨论他们的关系时,女性使用的语言更多与痴迷型依恋状态一致。男性表现出的语言模式则更符合安全依恋状态。他们更多地使用我们(we)、从属词和积极情绪词,同时降低‘我’的使用率。”报告补充道。“然而,相对于女性,男性也存在一些不屑一顾的依恋模式。”

惠特尼·休斯顿的歌曲《破碎的心该去往何处》中,“我”与“我们”的使用就是个反映女生恋爱状态的典例。

“I know it's been some time,

我知道已经过了一段时间

but there's something on my mind.

但是我的心中一直放不下

I haven't been the same 

你看,我也许变了

since that cold November day.

自从那个寒冷的11月的日子后...

We said we needed space, 

我们说我们需要自己的空间

but all we found was an empty place. 

可我们找到的确只是空空如也

And the only thing I learned is that 

而我懂得了一件事

I need you desperately.

我是如此需要你

No matter how I try,

无论我如何想要忘记

you're always on my mind.

你永远在我心中”

这首歌中的大部分语言(例如“无论我如何想要忘记,你永远在我心中”)都反映了一个女主角正在经历全神贯注的痴迷型依恋状态。

500

亚利桑那大学的一项名为《抑郁、消极情绪和自我参照语言:多实验室、多测量和多语言任务研究综合》的研究报告称,过度的在句子中用“我”意味着这个人更容易出现痛苦和负面情绪。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尽量少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例如“我”、“我”和“我的”,多说“我们”、“我们”和“我们的”有助于改善情绪倾向,并更可能产生与他人建立健康的相互依赖。

不过,尽管兰卡斯特大学的研究表明女性可能更容易陷入痴迷型依恋状态,男性通常可能倾向于更安全的依恋,但这项研究并没有针对男女在“我”与“我们”的用法上进行进一步分析。

“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充分了解在网上寻求关系建议时,性别和性别刻板印象如何影响男性和女性的语言模式。”报告总结道。

参考资料:

[1] Men experience more emotional pain during breakups. Retrieved Nov 10th, 2021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33289

[2] Charlotte Entwistle et al, Dirty laundry: The nature and substance of seeking relationship help from strangers online,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21). DOI: 10.1177/02654075211046635

作者 | 徐嘉琪 赵菀滢

编辑 | 雷墨 lzh@nfcmag.com

排版 | 刘阳

看世界杂志新媒体出品,戳这里关注更多精彩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