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也在高校,说硕士科研能力为0也有客观因素,因为硕士申请项目基本都过不了

【本文来自《为什么中国高校教师博士比例这么低,博士生找大学教职却还这么难?》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静坐听风
  • 高校从教人员,来回答一波。

    首先,进多少人受编制限制;

    其次,之前进高校很多都是硕士,还没退休,科研能力约等于0,但是这部分人又不能把他开除了,很多还是领导;

    然后,国家投了很多很多钱,希望大学能够办好,这就要求出成果,但是大部分在职的也出不成果,只好靠年轻人;

    最后,博士扩招大跃进,我当时读博士时一年全国不过招收5万多人,现在多少人可以自己查下。这么多的博士,竞争如此少的职位,还要出成果,要一个人出三个人的成果那种,你说难不难?

    每年考核时就会发现,20%的干出了全院90%的科研成果,其中5%的人干出了全院50%以上的成果……

本人也在高校,说硕士科研能力为0也有客观因素,因为硕士申请项目基本都过不了,那些评项目的人第一看学历,如果申请人是硕士直接就否了,又何谈科研成果?也不知道那些评委是谁?以什么标准来评?但我确切知道有滥竽充数的教授,既然你在高校,高校的运作你应该知道,基本上在官*场会混的在学术圈照样混得好,无关学术水平,这就是中国高校的现状,至少在一些二本院校这种情况很普遍。

      再来说说中国的博士招生制度,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这就是一坨屎。既然要考试,那么考试的分数就应该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参考,要不就直接学老外采取面试即可。每个学校和专业考试的科目都不同,考生一边工作,一边花了很多时间备考,分数也够了,结果连个面试机会都没有(两次,千真万确)。第一次:因为招生指标的限制,我报的那个导师把指标给了同单位的同事,而且是不相关的专业(我是工科,它后来招的学生是医学学生,也没有报他,中山大学);第二次给的解释是领导把招生指标给了另外一个专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就这么随意,你奈我何。

     其实读完硕士就知道中国高校怎么回事了,不读博士也不遗憾,不是我学习能力差,我只是出生在了一个错误的时代。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