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后院》| 家书“意”万重

作者:刘静言 1937年生,湖南攸县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1961年进入外交部从事口笔译翻译工作;其后20余年在中国驻智利、古巴、阿根廷、巴西、尼加拉瓜、委内瑞拉等国大使馆任外交官,1995年退休。

自从有了自己国家的大使馆,肖梅的第一感觉就是很幸福、很踏实,自己脚下踩着的是一块属于中国的领土!生活在异国他乡,大使馆就象征着祖国,它是你的骄傲,你的归属;再就是,有了大使馆以后,会让你立即感到自己和祖国之间的地理距离一下子缩短了,大使馆是连接祖国的纽带,让你没有了漂泊的感觉,你对亲人和家乡的牵挂也不再是无奈与渺茫,而是充满希望与期待。

500

▲视频截图

不知不觉中肖梅来到古巴一年半了,记得她离开国内时以为这只是一次临时任务,很快就可以随代表团回国,没想到,古巴的革命形势发展如此之快,中国政府对发生在美国后院的这场革命又是如此重视,一个接一个的代表团飞越大洋前来古巴表示声援,领导黄旭不得不干脆把肖梅留下,接待这些分沓至来的访问者。就这样,她先后陪同团中央、北京市政府、全国妇联、青联、工会等单位的代表团走遍了古巴各地,参观工厂、农村,参加各种群众集会,表达中国人民的坚定支持……那是一段火热的、激动人心的日子。

后来两国建交了,大家又无比兴奋地投入了建馆的筹备工作。如今一切都已就绪,使馆工作步入正轨,肖梅感到大大地松了口气,有种长途跋涉后的轻快感,她开始思念自己的亲人、朋友……这么长时间了,她很少得到他们的消息。每次代表团回国,她可以给他们捎信回去,可是要得到他们回信可就难了,因为家人朋友是无法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什么代表团来古巴的。

她听说国内自然灾害严重,粮食供应很困难,代表团的一些人还告诉她在不少地方出现了人畜争粮的现象……她忧心忡忡,国内的同胞在挨饿,可还在挤出粮食支援古巴,令人焦虑不安的消息让她无法平静。与国内来的同志在一起时,她有意无意地将自己那份食品尽量让给他们吃,明知古巴人对外宾的饮食招待是慷慨的,她还是会这样做,仿佛只有这样她才会感到心安一些。一个星期、十天后,居然发现有些人的脸色变得丰满和红润起来,这更让她感到心酸,她知道,祖国的父老乡亲们正在过着食不果腹的困难日子呀!她不知道自己的家人和亲友们怎么样了,她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牵挂他们。

500

建馆后,每月都有信使从国内来。于是,全馆的人多了一个翘首以待的日子;信使的到来,不仅会送来国内的文件和指示,还会给他们送来亲人、朋友的信息,相隔数万里呀!信使来到的这一天自然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节日,每到这一天,大家都挤在分发信件的小陈身边,等着取信。这天,机要室门外又出现了这一热烈场面,只听见小陈大声说:“大家别着急,这次信很多,大家都会有,都是好消息!”

“……李立!张秀芬!肖梅!噢,又是肖梅!哎呦呦,你这次收了多少封信了呀?……”

肖梅拿着一沓信,心情激动地边看边往宿舍走去,来信中有家里的、亲友和同学的。她着急撕开了哥哥的来信,她走时父亲正在病中,突发脑溢血后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她一直放心不下。哥哥在信中谈到父亲新近又犯了一次病,好在治疗及时,现已回家静养。她猜测,实际情况也许更严重些,毕竟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家里人怕她担心,总是报喜不报忧,尽量把病情往轻里说。想起老父亲送她走时那惜别的眼神,她的眼睛不觉盈满了泪水,她四岁时便失去了母亲,是老父亲含辛茹苦将他们兄妹几个抚养大,老人病中一定很想念他的小女儿,她觉得自己亏欠了父亲很多。她多么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坐在他的身边,陪他聊聊天,也能为辗转病榻上的老父送上一点儿女的温暖啊!

她又拆开了一封最厚的信,那是男朋友韩杰的,他把此前写好了却未能发出的几封信都放在一起寄来了。离开国内时,韩杰到机场去送她,一路上,他们很少说话,只是彼此紧牵着手,许多话好像都提前说过了,又好像都没有说完……这次分别不同往常,毕业分配时,肖梅分配到外交部,韩杰却要去上海,到上海外国语学院筹建西班牙语系,当有人笑他们可能要当“牛郎织女”时,肖梅又接到了赴古巴的任务,哈瓦那与上海,大洋相隔,正好是地球的两端!当时她还在心里安慰自己:“虽说遥远,不就是个把月的短暂别离嘛!”哪知一个月的小别竟变成了将近两年的音信渺茫、彼此牵挂……

500

▲视频截图

读着信中那些记日记式的倾诉,肖梅脑海中又浮现出那张常常出现在她梦中的熟悉面孔、一双善解人意的眼睛……她觉得他们仿佛又回到了过去在一起细语交谈的情景。她的目光落在了床头的一个玻璃盘上,盘内盛着鲜红晶莹的红豆,那是前些天她在使馆花园里散步时发现绿草中有点点鲜红,原来是从一株攀墙生长的植物枝上掉落下来,拾起一颗放在手心,形如心脏,色泽鲜红亮丽,简直就是一颗小小的跳动着的心脏,是红豆!她心里呼叫了起来,她的确是从未见过红豆,但她确信,如此美丽的形态和充满生命感的东西只能是红豆,那首脍炙人口的《红豆》诗中所描述的红豆!她小心翼翼地将那些散落的红豆一颗一颗地拾起来放在手绢里,带回卧室,摆放在这只玻璃盘中,静静观赏……

500

▲视频截图

爱好文学的肖梅,对爱情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记得还是读初中时,班上一个小男孩偷偷喜欢上了她,毕业分手后写信向她诉说。他曾经来到北京,一次次地来到她家门口,却一次次徘徊而不敢上前叩门……他的胆怯和羞涩让她觉得很好笑,因为她还是个不知情为何物的小女孩。进入大学,十八岁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常常和韩杰在阅览室相遇,韩杰总会提前为她留好座位,会相约饭后一同去校园旁的小河边散步,会一起准备考试。校园、河畔、路边留下了他们快乐的笑声、温柔的低语,他们能从彼此的眼睛里看到幸福与陶醉,见面时都会莫名其妙地心跳……

韩杰比肖梅只大一岁,肖梅性格活泼,而他却少年老成,肖梅是家里受宠的小妹,他家在上海只有相依为命的寡母,父亲早逝令他常常显得比同龄人更成熟、更有担当。他与肖梅在一起的时候,既是恋人,又有几分像兄长,这让肖梅很享受。

一遍遍地读着韩杰的信,她完全能想象,这些日子里,他是怎样时刻关注古巴形势的变化、担心着她的安危,相隔万里,她仍能感受到爱的温暖……她轻轻抚弄着那些鲜活亮丽的红豆,叹口气,轻声低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的,每一封来信都带来了她渴望知道的信息,让她感受到无比地温暖和亲切。当然,她也能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亲人朋友们面临的困境和焦虑。

每月一趟的信使带给大家的有欢乐、有焦虑、有牵挂,使馆的领导们除了需要操心自己的家事外,还必须关心使馆里其他同志情绪的变化。这是一支远离祖国、远离家园、远离亲人的特殊队伍,而他们的内心世界又生养自己的家国丝丝相连,是剪不断的血缘共同体。

接到家信后,多数人眉开眼笑,也有人愁眉苦脸。每次有信使来,上自大使,下至各级负责人,都得像优秀的指挥员一样,善于观察和爱护自己的战士,爱护每一个驻外人员。这不,年过四十的老吴最近家里出了事,独生子得了一种怪病,老婆要他赶紧回国,这边工作走不开,弄得夫妻关系日益紧张,陷入了一场“冷战”,妻子来信中措辞愈来愈严厉。老吴忧心忡忡地向被人诉苦:“她过去给我的信都称呼‘亲爱的波’,如今直呼‘吴大波同志’,声色俱厉,措辞如最后通牒。一接到她的信,我都成了惊弓之鸟……”这一情况立即引起了使馆领导的重视,赶紧设法“灭火”。是呀!“后院”起火可是影响前方士气的大忌。

平时活泼爱笑的肖梅这几天变得有些沉默寡言了,她在楼道里遇见了即将奉调回国的黄旭,黄旭盯着她的眼睛看了看说:“噢——晴转阴,出什么事了,小肖?说说看。”

听领导这么一问,肖梅竟觉得鼻子一酸,忙忍住了,强笑着说:“没什么呀!”

“你还没学会说谎,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了,是什么事?”

“我爸爸病得厉害。”她老实说了,在这位老领导面前她觉得什么也藏不住,只是,她与韩杰的事没有讲。

“噢,来吧,到我办公室里谈谈。”

肖梅跟着他进了办公室,坐下后把接到家里信的事说了。

“我明白了,爸爸生病,你想家了,人之常情嘛。小肖呀,是我把你留下来的,你一定想问我什么时候能让你回去。”

黄旭没有说错,这正是肖梅想知道的。她点了点头说:“老领导,你当时对我说,等忙过这阵子就让我回去,现在使馆里已经有很多人,不知道……”

“我记得这话,我已经和赵大使说过了,他会视情况安排,不过现在不行,你是知道的,使馆的工作千头万绪,你还得坚持一阵。我们都是这个战斗集体中的一员,抛家弃口,远涉重洋,你问问,哪个人没有困难?大家都是克服了很多困难走到一起的,但我们都能自觉地把工作需要放在第一位,我相信你也是这样做的,而且一直做得很不错。你爸爸生病的事你先别着急,写封信回去问清楚情况,有病还得靠在国内好好治,还得靠医生,你回去也无济于事,对吧?”

“我知道,我不会因此影响工作,我家里的人也都很支持我的工作。”

“这就好,这就好!”黄旭满意地笑了,他站起身来,走到肖梅身边,像位亲切的长者,轻轻拍了拍肖梅的肩膀说:“这里的工作还刚刚起步,你要知道这里的工作非常重要,牵动中央,牵动全局,中央非常关心这里工作的进展。国家培养你们,现在正是发挥作用的时候,好好干,你的路才刚刚开始,今后你还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和挫折,你都得把它们看作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

500

黄旭的话虽不多,肖梅却感受到了每句话的分量,以及自己在这个岗位上的责任,忙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您放心吧,我会好好干的。”

“好了,阴天有转晴了,年轻人的心就应该永远是阳光的。”

这天晚上,同事杨宇给她打来电话,说黄旭接受古巴方面邀请,回国前还要到古巴中南部几个省参观访问,他得陪同一起去,很可能接着还要去趟南美,总之这次离开的时间要长些。杨宇问她近来过得怎么样?使馆就她一个独身女同志,是不是感到孤单和无聊?她笑了,有那么多工作要做,还要读书学习,哪里有时间感受孤独?生活方面嘛,使馆本来就像“和尚庙”,男同志们都羡慕死她了,他们是三个“和尚”挤一间房里住,女“单身贵族”一人独占一间,够优待的了!杨宇在电话里笑了,你还是那么调皮,很好,我还怕你一个人会想家哭鼻子呢!

接着,他又提醒肖梅当前形势很紧张,一定要处处小心,依靠组织,那语气就像是大哥哥在嘱咐小妹妹似的。肖梅觉得身边的这些人虽然来自五湖四海,离开祖国迢迢万里,她却能时时感受到暖暖的同胞情,感受到遥远祖国的灿烂阳光。

— END —

本文节选自《帝国后院》

作者 | 刘静言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