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西班牙(之五 完结篇)“民主过渡”时期的几位风云人物

导语

从佛朗哥独裁到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民主过渡”,被史家称为西班牙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

时势造英雄,英雄推时势。民主过渡的根本动力是广大民众中孕育已久、蓄势待发的求变愿望,但变革过程中涌现出的一批风云人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与其中几位有过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根据个人记忆和查阅到的资料记述如下,以怀斯人,以飨读者。

胡安·卡洛斯国王和王室主要成员

500

华国锋同志会见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1978年6月,我随马牧鸣大使回国接待胡安·卡洛斯一世国王国事访问,参加了邓小平同志与国王的会见、会谈和欢迎宴会,并为华国锋同志会见担任了一场翻译(已故的汤永贵同志为华国锋同志做翻译,我为国王做翻译,胡凤仙同志速记)。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胡安·卡洛斯国王。

1984年11月,我参与了接待李先念主席和夫人访问西班牙的相关工作,再一次领略了国王和索菲娅王后的风采。

1980年5、6月间,我在北京陪同国王父母巴塞罗那伯爵夫妇的“蜜月50周年”重游北京之行,邓小平同志会见了伯爵,我当翻译(孙海潮同志速记)。

1985年第二次在驻西使馆工作时,承蒙伯爵夫妇和早已结识的国王姐姐、姐夫巴达霍斯公爵伉俪盛情邀请,我和夫人陪同曹元欣大使夫妇到公爵的“驸马府”做客,受到热情款待。

500

邓小平会见胡安·卡洛斯国王之父唐·胡安。

胡安·卡洛斯国王为“民主过渡”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前文已经介绍。通过上述接触,我感到包括王后和国王的父母姐妹,都全力支持和配合其治国(但不理政)大业。他们虽为王室贵胄,但平易近人、低调平和,并不令人感到“君临天下”之势、高不可攀,与西班牙社会正在形成的民主气氛融为一体。

当时西班牙民间广为流传着关于国王夫妇“亲民”作风的故事。

500

胡安·卡洛斯与其王后

故事之一

国王生性好动,加之开飞机、驾坦克、掌军舰无所不能,开汽车、骑摩托更是其所好,很不习惯王宫戒备森严的保卫措施。除定期以“统帅”身份到三军视察演习外,还时而以士兵身份到部队参加训练,名曰“热身运动”,实则为保持与军队的密切联系,故而在军中威望很高。

登基之初,他经常“突然袭击”,轻车简从,驾驶大马力摩托车出宫畅游。据报道,有一次一个年轻的摩托车手在从马德里到塞戈维亚的公路上断油抛锚,正在手足无措之时,两辆摩托车高速驶来,已冲过数十米又折返回来停下。首车骑手问道:“年轻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得知小伙子窘况,当即下车吩咐随行后车人员为其用吸管输油。事毕,他摘下头盔,得助骑手见是国王,连称“陛下”并道谢。胡安·卡洛斯挥挥手绝尘而去。“赠油助人”的故事很快传为佳话。

故事之二

索菲娅王后是希腊末代国王之女,贵为公主,但从小颠沛流离,吃过苦,养成朴素、温和的作风。她天生丽质,聪慧典雅,但毫无高傲之气。与胡安·卡洛斯大婚后,她一直以普通学生身份在马德里自治大学学习人文学,包括西班牙语言和文化,与当时的中国留学生任景玉(后任中国驻秘鲁、智利、墨西哥大使)、徐建春(后任经贸部某进出口公司总经理)为同班同学。

她崇尚民主、平等,在民众中口碑颇佳。她多次布衣素颜到城乡体察民情,还曾换上矿工的服装,头戴安全帽,下矿井看望矿工。她以普通母亲的身份出席儿女的“家长会”,接送孩子上下学,与其他家长打招呼、聊家常,毫无违和感。

作为外来的王后,她被西班牙民众爱称为“我们的索菲娅公主”,成为胡安·卡洛斯的贤内助,得到普遍爱戴。在变乱交织的“民主过渡”年代,她为巩固王室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发挥了无形而有效的作用。

晚年后,胡安·卡洛斯广受诟病,但索菲娅王后声望不减当年,难能可贵。

首任民选首相

500

阿道夫·苏亚雷斯

阿道夫·苏亚雷斯(1932-2014年),西班牙名校萨拉曼卡大学法学博士,律师、检察官出身,佛朗哥时代曾任国家广播电视局局长、塞戈维亚省长、国家旅游管理委员会主席等职,1975年任“国民运动”(原长枪党)秘书长,成为佛朗哥政权思想意识领域主要领导人,被认为是“思想开放、主张改革、向往民主”的年轻一代的代表人物,与“西班牙亲王”胡安·卡洛斯过从甚密。

佛朗哥逝世后,胡安·卡洛斯一世国王登基,民主改革呼声日高。1976年7月,佛朗哥任命的政府总理阿里亚斯·纳瓦罗因抗拒改革辞职,国王任命苏亚雷斯为首相。

500

阿道夫·苏亚雷斯宣誓成为首相

苏大权在握,又有国王支持,开始进行稳步渐进的民主改革。他首先会见已经公开活动的左翼政党“工人社会党”总书记费利佩·冈萨雷斯,后又秘密会见尚未取得合法地位的西班牙共产党总书记圣地亚哥·卡里略,听取他们对政治改革的意见和诉求,在“接受议会君主制,温和稳步改革”的基础上达成“历史性妥协”。与此同时,他也配合国王做工作,取得了军队、佛朗哥政权上层主流派和“国民运动”领导层对即将开始的政治改革方案的默许。

 “铺垫”稳妥后,政治改革措施相继出台。他向佛朗哥时代遗留下来的国会提交《政治改革法》,内容包括政党合法化、释放政治犯、罢工合法化、解散秘密警察、调整军队高层等。当时舆论普遍推测不会通过,表决结果出人意料,法案以压倒多数通过,后来又在全国公投中,得到94.2%的高票支持。《政治改革法》的通过为“民主改革”提供了法律支撑,大大加快了改革进程,也使苏亚雷斯声名大振,威望提升。

1977年4月西共恢复合法地位,伊巴露丽回国;6月举行40年来第一次大选,西共取得20个议会席位,标志着议会民主制度成型。苏亚雷斯创建的社会民主中间派联盟大选获胜,他连任首相。

1978年10月31日,议会以绝对多数通过苏亚雷斯政府提交的新宪法提案,12月6日全国公投通过。

新宪法确立了议会君主制(亦称“宪政君主制”,西班牙文为Monarquía Constitucional)政体,奠定了全面实施西方议会民主的根本法律基础,迄今未修改,仍在正常运转中。

“万事开头难”。任职6年中,苏亚雷斯完成了“民主过渡”时期难度最大、挑战最严峻、危险系数最高的步骤,赢得高度评价,胡安·卡洛斯称之为“最伟大的朋友和伙伴”。

500

1981年辞去首相职务的阿道夫·苏亚雷斯

他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于1981年辞去首相职务,以平民身份被册封为“苏亚雷斯公爵”爵位,且属“大”字品级(Con Grαndezα),可世袭,这是极其难得的殊荣。

苏亚雷斯于2014年因病去世,享年72岁。国会决议批准安葬在阿维拉大教堂墓地,并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连任14年首相的工人社会党领导人

费利佩·冈萨雷斯

500

费利佩·冈萨雷斯

费利佩·冈萨雷斯,1942年3月5日生于塞维利亚一个普通家庭;毕业于塞维利亚大学土木工程系,后转学法律,取得律师资格;青年时期投入反“独裁要民主”运动;1964年加入处于地下状态的工人社会党;1974年在该党在法国举行的代表大会上当选第一书记,领导党争取合法地位,通过议会选举取得政权的斗争,直到1997年辞职,是该党在任时间最长的第一书记。

1976年合法化后,该党力量迅速扩大,成为最大合法政党。1977年首次民主大选中,该党议席大增,在市政议会中地位上升,在1982年大选中成为第一大党。冈萨雷斯受命组阁,成为46年来第一位左派阁揆,时年40岁,是西欧国家最年轻的政府首脑。

工人社会党大选一举全胜,从事争取民主斗争18年的冈萨雷斯出任首相,组成左派政府,被认为是“民主过渡”基本完成的标志性事件。工社党在1986、1989两次大选中取胜,冈萨雷斯获得连任。1993年大选,工社党失去多数票,冈以得票最多的少数党领袖身份组阁,执政到1996年选举,中右的“人民党”取胜,完成两党交替、和平交权,被视为民主制度的“定型”和“成熟”。

500

费利佩·冈萨雷斯(左)

冈萨雷斯从1982年到1996年连任四届首相共14年,是迄今为止任职最长的首相,被民调机构评为“西班牙最重要的十大名人”之一。

冈萨雷斯与我同年同月生。当然,他是一个大党的领袖,后来长期任首相要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使馆工作人员,不能妄称朋友,但“同年同月生”确是我们之间的“共同语言”之一。在他用“伊西多罗”的化名潜回国内到取得合法身份之后,我和使馆几位同志都曾有机会同他及其“战友”,如阿方索·格拉(工社党副总书记,执政后曾任副首相)、哈维尔·索拉纳(曾任文化大臣、外交大臣、欧盟安全和外交事务代表、北约秘书长)等近距离接触,包括他们应大使之邀到使馆做客。

冈萨雷斯给我的印象是朴实,真诚,不苟言笑,留长发,不修边幅,很少西装领带,常穿咖啡色夹克(入主首相府后有改变);聚会中,注意倾听别人意见,谈吐严谨,思路敏捷沉稳;对中国很友好,主张加强对华合作;执政后,积极推动西中在各领域的交往;1989年,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对华采取“抵制”和封锁,西班牙工社党政府率先打破封锁,保持对华官方交往。

他认为西班牙在外交方面要独立自主,摆脱美国控制,减少美军基地,不赞成加入北约(执政后中止了加入北约进程),但主张加入欧共体(西于1986年加入欧共体,是欧盟12个发起成员国之一)。

他对古巴革命评价很高,高度尊崇卡斯特罗,是“老卡”的忘年交。他喜吸烟,卡斯特罗定期“供应”包装精美的高级哈瓦那雪茄。

500

费利佩·冈萨雷斯

卸任后,他被邀参加由一批知名多国前政要组成的“国际名人委员会”,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参与重大事件的调解斡旋行动。

西班牙共产党的传奇领袖

伊巴露丽和卡里略

500

500

道洛蕾丝·伊巴露丽和圣地亚哥·卡里略是西班牙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们在西班牙近代史上,特别是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和战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中,在“民主过渡”过程中,都有重大建树,在西班牙人民中享有盛誉。

他们都是从青年时代就投入争取自由民主和国家进步的斗争,都是西共早期党员,长期担任党的主要领导职务,是党内公认的领袖。

道洛蕾丝·伊巴露丽

1895年出生于矿工家庭;1918年起,她以“热情之花”笔名发表文章,鞭挞时弊,宣扬正义。这个名字伴随她一生,也是她终生为革命奋斗的真实写照。

500

道洛蕾丝·伊巴露丽

1920年,她参与创建西共,是党的“一大”代表;1930年当选中央委员;1932年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曾参与领导阿斯图利亚暴动,六次被捕;内战时期,她积极参与领导保卫共和、反法西斯叛乱的斗争,内战结束后流亡苏联;1939年当选西共总书记;任职到1960年党的“六大”由卡里略接替,当选党的主席直到去世;曾任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成员,并于1943年以此身份签署国际解散宣言。

她一贯坚持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原则,反对干涉各国党的内部事务,旗帜鲜明地批评苏联入侵捷克等行为。

500

道洛蕾丝·伊巴露丽(中)

她还曾任世界和平理事会名誉主席、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是著名的国际活动家。

圣地亚哥·卡里略

1915年出生,其父亲是西班牙工人社会党重要领导人;卡里略13岁起参加政治活动;19岁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1934年参加阿斯图利亚暴动,被捕入狱两年;1936年任社会主义统一青年团总书记,同年加入西共并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内战期间与伊巴露丽等共同战斗,战后流亡苏联;1960年当选党的总书记,接替伊巴露丽,与其一起坚持党的独立自主立场,与苏共领导产生分歧,两人曾转赴匈牙利客居。

他们都是在西班牙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传奇”般回国的。

佛朗哥去世后,流亡国外的西共和其他左翼人士陆续回国。西共中央决定党的总书记卡里略先行秘密回国,寻找机会与“佛朗哥之后”的当权者接触,争取合法地位,为伊巴露丽主席返回祖国创造条件。

当时,在西班牙全国各大口岸对“流亡人士”入境控制很严,卡里略属“严控”对象,回国很难。卡里略名气太大,眼镜、秃顶特点明显,如果再持苏联或东欧各国护照更易被发现。他只能通过关系取得法国护照,用假姓名,头戴假发,乔装打扮“蒙混”过关,由此得了“假发先生”绰号。据传,其实边防人员发现了卡里略的真实身份,“请”他到休息室“稍等”,经请示后放行。这说明“上层”已有松动政策,“睁一眼闭一眼”而已。

卡里略回到马德里后,开始与相关方面和人士进行密集接触,最重要的是在苏亚雷斯组阁后,应邀与苏秘密会见,代表西共就本党合法化和民主变革相关问题进行商谈。卡接受了苏提出的接受君主立宪制和渐进民主改革,促进民族和解的要求,苏允诺立即宣布包括西共的所有政党合法,释放政治犯,尽快举行民主大选。卡-苏会谈及达成的协议,是西班牙“民主过渡”迈出的重要一步。

西共合法后不久,伊巴露丽于1977年5月13日回国,受到成千上万名民众的热烈欢迎,“道洛蕾丝”“热情之花”的欢呼声不绝于耳。媒体报道称“这是英雄的凯旋”。流亡国外38年的伊巴露丽百感交集,她对欢迎群众说:“兄弟姐妹们,我回来了!我仍旧是你们熟悉的‘热情之花’!”

他们仍旧并肩作战,为推动民族和解和国家民主建设而奉献余生。

三年内战,造成数十万(一说近百万)伤亡,导致严重社会裂痕。伊巴露丽和卡里略回国后,面临的重大课题是西共党的建设发展和弭和裂痕、化解对立和仇恨,这是民主变革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条件。

他们都是内战的亲身经历者和受害者,伊巴露丽的家乡巴斯克地区比斯开省,在内战中抵抗佛朗哥军队最顽强,战后被宣布为“省”而受到“惩罚”。

他们现身说法做工作,与其他政治力量一起努力推动民族和解很有说服力,发挥了重要影响。西班牙从独裁到民主的变革未流一滴血,军人政变被迅速平息,未导致新的对立和分裂,他们功不可没。

伊巴露丽以82岁高龄当选国会议员,虽不能全职全勤,但凡有重大议题必到会参与。作为党的主席,她的丰富经验和广博阅历,仍然发挥着榜样和引领的作用。

卡里略作为总书记和议会党团领袖,在政治舞台上十分活跃,特别是在涉及民主变革、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政策的重大问题上,他和西共党团必有积极参与和提案,且被通过采纳率甚高。

500

1981年“2.23政变”,面对荷枪实弹、气势汹汹的政变官兵,卡里略毫无惧色,甚至在叛军对天花板开枪恫吓、命令在场者趴下的危急情况下,卡依然不为所动,在座位上冷眼旁观。他这种不畏强暴、临危不惧的勇气和魄力赢得广泛赞誉,也使得在场同样坚定无畏的政府首相苏亚雷斯和国防部长梅利亚多另眼相看,视为伙伴。

他们都以高寿善终,身后都得到高度评价和盛誉。

1989年11月12日,伊巴露丽逝世,享年94岁。告别仪式和丧礼于16日在马德里最大的广场——哥伦布广场举行。

据报道,数十万民众自发为这位为了民主和自由奋斗了80年的老共产党人送行。西政府、各政党代表和80多个国家共产党的代表团参加了丧礼。

当西共总书记安吉塔致悼词后,广场上大喇叭中突然传出伊巴露丽激情洋溢的声音“同志们,朋友们,欢迎你们参加这次活动”,接着是她高唱《国际歌》的歌声,引起全场轰动。原来播放的是伊巴露丽生前一次演讲录音,这是丧礼组织者独具匠心的安排。

1982年工人社会党执政,民主制度定型,卡里略辞去担任22年的西共总书记职务,交由年轻的一代接任,潜心历史理论研究和写作。

2012年9月18日,一代老共产主义战士卡里略在睡梦中安详去世,享年97岁。按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被撒在家乡希洪沿海的土地上。

西班牙媒体评他是“民主过渡的设计师之一”,“是20世纪西班牙历史上的核心人物,是他引导西共走向全国和解”。胡安·卡洛斯国王说:“他在我国民主过渡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00

邓小平与来访的西班牙共产党总书记卡里略(小平同志右手第一人)率领的代表团合影。

伊巴露丽和卡里略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常友好,视为同志关系。我曾陪同陈肇源、马牧鸣、张世杰大使多次见过他们,深切体会到他们的友好情谊。

他们对西班牙内战时期“国际纵队”中的中国志愿者为支持西班牙人民正义斗争而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记忆犹新、衷心感谢;对白求恩大夫先到西班牙,再到中国支援西、中两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的事迹津津乐道;对毛泽东主席坚持独立自主、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精神表示钦佩。

伊巴露丽对1956年、1959年两次访华记忆深刻。1984年,卡里略会见中联部副部长冯铉率领的中共代表团,系统介绍了“民主过渡”的经验,明确表示全面发展两国、两党关系的愿望,情真意切,给在场的中国同志留下深刻印象。

他们是中国的好同志、好朋友,我们应当永远记住他们。

-END-

作者 | 王珍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贾贾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