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被关内一些地区歧视的根本原因

东北人被关内一些地区歧视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某些关内人所说的东北人一些表现,其问题在于东北人的在面对其认为不合理事情喜欢出来挑战,这种性格是东北人天生的,这是当年闯关东对抗天寒地冻的天气下慢慢衍生出来的性格,这种性格在一些人看来就是喜欢做大哥,喜欢出风头,从而与一些性格懦弱的人群格格不入,一句话就是显得不太合群。

而一些东北人在群体性面对困难的时候,在语言和心理上往往喜欢自嘲性的鼓励自己,我是东北人,这事必须上。也因此东北人在一些表演上面显得比较突出,这种性格与关内某些地区喜欢含蓄的表现不太一样。当然也不是所有东北人都能出头,于是当这种强出头的东北人翻车的时候,那些人往往就会认为没有二两三就敢上梁山,从而造成对于东北人的印象恶劣。

但是就是这种性格的东北人在关内某些地区面对一些不合理事情的时候,往往表现的都很突出,比如武汉的医生,杭州的学生,深圳的打工者等等,这些人在表现出优秀品格的时候经常性被其当地媒体说成是其本地人,而当其在被舆论误解的时候又会变成东北人,事实上这就是东北人性格的一部分。

东北人的这种性格在不少欺生的地区表现的就很突出,比如出国后南方人相对比较顺从,拼命喜欢融入当地社会,而东北人这种性格相对在一些西方国家来说可能比较适合。但是在国内一些排外的地区,东北人这种不喜欢妥协的性格,就容易与当地人产生冲突造成不太好的影响,比如广西的香蕉事件,事后的警方已经说了事情并不是当地网民所传言的;南方某地超市出口一对东北夫妻与当地两个妇女吵架的视频里,当地妇女口口声声的“东百人如何“,那对东北夫妻一直和气说话,但是当地妇女不断叫骂明显出现欺负人的时候,那个东北妻子就动手打了当地妇女一巴掌。这类事件在关内层出不穷,事实上往往是由于部分地区欺生造成的事件,只是东北人在其中很多是不喜欢息事宁人或者妥协才造成最后的冲突。

东北人的这种性格在一些行业和企业的招工中也能表现出来,为何存在招工歧视,事实上就是由于东北人的不容易妥协的性格,在一些企业里东北人的这性格容易被人认为不容易管理,在某些服务类行业,这种性格被某些企业认为容易与雇主产生冲突。

东北人的这种性格被某些地区的人认为缺少服从性,事实上东北人的服从性是最高的,从计划生育的执行就能看出,东北人很多时候服从的是权威、规则、法律,之所以某些人说东北人缺乏改革精神,更多就是这种性格使然,改开的时候南方人喜欢法无禁止则可行,东北人喜欢按照规章办事,所以东北人认死理,只要在理就可行,就好比抖音上的那个东北小孩的视频,咱有理咱怕谁。

这种性格的东北人,在面对不合理规章制度的时候总能跳出来指出并反抗,这也容易被某些企业管理认为东北人偷懒,事实上是想要东北人干活只要在规定范围内,东北人都尽力完成,而某些企业主却总想额外让雇佣的人干一些别的时候,东北人就会认为这不是份内的从而拒绝,也因此给一些人认为东北人懒的印象,事实是只要干活之前说好工作内容,东北人都会干下去的。而东北人的这种对于工作的认知和理解,目前的大多数90后和00后年轻人也慢慢开始接受并认同,这实际上是法制社会的必然。

东北人与关内人的一些冲突,更多的像是文化习惯的冲突,一方面是东北人的性格使然,更多的反映出来不少地区的包容性问题,东北地区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移民地区,早已经形成了天然的包容属性,使得这个区域的人民普遍认同规则和法律,这是经过恶劣的自然和历史磨砺出来的,这个区域的人们的包容性也相对关内某些地区要好得多,毕竟都是移民后代。改开以后,一些地区的经济虽然开放,但是其区域的文化包容性并没有提升那么快,一些传统排外区域的经济地位上升后,给了他们歧视外地移民的资本,语言文化的冲突必然就会发生,当然这其中也有部分东北移民的不法行为造成不良影响,但就大多数冲突看基本都是从普通语言矛盾上升到身体矛盾,能动手就没必要动口的东北个性在关内体现出来就是东北人的不讲理,事实上就大多数冲突看道理并不一定在当地人,只是当地人认为自己受到了东北人的欺负,就喜欢制造舆论从而地域攻击全体东北人。

就我个人来看,并不是所有东北人都容易冲动,理性的东北人占大多数,喜欢妥协的东北人在东北老家里依然不少,那些离开东北出去移民的东北人,如果没有过去老东北人的勇气和毅力可能早就被淘汰在关内改开的大潮里了。当你面临一个东北人的时候,并能代表所有东北人,但是一旦你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会有某个东北人首先跳出来帮助你,即使后果不一定完美,可能是这个东北人的冲动个性所致,但这就是东北人自己认为的担当,不一定完美,却可以让其个人感觉对得起良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