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除了记录,还有表达,对照片进行适当的后期是完全合理的
【本文来自《很遗憾小红书必须为这种事道歉》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摄影除了记录,还有表达。对于一个摄影师,合理的构图和后期是创作的一部分。
当然,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要求。各个通讯社的新闻报道图对后期有严格要求,甚至要求不能做后期必须使用相机直出图片,这是为了追求报道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一个挺典型的例子是,新华社拍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一次火箭发射。当天的天气条件不太好(如果不是很糟糕的话),大阴天,光线明显不足。最后新闻稿出来的照片,就是一发火箭在水泥天的映衬下升空。那张照片好看吗?好看个锤子,整体欠曝+主题不够明显+昏暗的背景。但能做后期吗?不能。一方面新闻报道最求时效性,另外一方面也是工作要求,当摄影师按下快门的时候摄影工作就结束了,没有后期的空间。
但对于追求“美”的风光摄影和创作,无论是按下快门前的构图、打光、对相机参数的调整,还是按下快门后的裁切、调整曝光等修改,都是创作的一部分。只要不过于离谱,比如在画面中加入本不存在的东西(我印象中有摄影师参加比赛的照片因复制了一只图像内的鸽子放到一块比较空旷的画面中而被判造假),适当的后期是完全合理的。说那啥点,大家平常举起手机拍照的时候,是不是也喜欢把各种“AI摄影大师”之类的东西打开?还不是为了拍得好看嘛……
摄影是光影的游戏,即使是对同一个拍摄对象,不同的构图、不同时间的环境光线都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成片效果。对着同一个目标,往好了拍的专业摄影师可以拍得美轮美奂;普通人会拍的平平无奇(当然也可能拍出一堆摄影师眼中的废片);往坏了拍的“专业”摄影师……参考BBC,就不用多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