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央企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

提到央企,肯定很多小伙伴会有困惑,以为央企就是国企吧。

其实央企是国企,但是国企不一定是央企。(绕蒙了吗?)

央企是只属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国有企业,“央”即中央,指中央人民政府。

这可不是一般的国企,在全香港也只有三家。

500

图源网络,侵删

当然,这也只是我们开会,领导“洗脑”时说的话。

听起来似乎有优越性,但具体优越在哪里,唔,好像没有特别的感觉。(哈哈,有一点点啦)

500

我来港八年,工作七年,在某金融系央企任职了五年。

从初入职场,我就对中资企业情有独有。

可能因为本来就是内地人,熟悉内地的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

又恰逢当时某央企有新的部门成立,于是借此机会进入。

我在公司主要负责个人业务,联动内地机构。让内地机构的客户在港投资,或成为在港机构的客户。

疫情前,我每月都会去内地出差一到两次,每次2-4天。

现在由于疫情关系,大部分时间在线上和内地机构沟通。其余时间主要处理在港部分的文案及签报工作。

如果出差就需要至少一个月(包括隔离)。

500

在我的工作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跟管理层沟通障碍较小,毕竟有着共同文化背景。

同时跟香港同事相比,又能更好的理解内地文化和客户群体的需要。

跟内地机构联动时也更能关注到主要需求点,相比于本地同事,我们的晋升空间更大。

当然,弊端是比起外资企业,我们并不是特别的业务结果导向。

500

我觉得招聘时,在符合职位要求的范畴内,央企会更注重学历与沟通能力。

学历越高越好,如果沟通能力强,更占优势。

这个沟通能力,包括语言方面的,以及情商方面的。

虽然公司里大部分是内地人,平时说普通话就行,但是精通两文三语算是软实力。

尤其是跟香港公司对接时,流利的粤语会给人信任感。

我们公司的内地人多,主要是外派,和本地招聘(包含一定比例的内地背景同事和本地同事)。

也有一些关系户,但不是主要构成。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

而管理层,央企嘛,不用想,肯定都是内地人。

外派的待遇特别好,有的公司给租房,有的公司给房补,有的带家属同来,每个家属也都有补助。

这些都要看级别了。

我们的薪水在香港同等企业来说,算是中等水平。公司的环境也不像外企那样奢华,讲究视觉享受。

但是福利方面可能要比其他公司好得多。

比方说食堂福利,还有餐补,过节有过节费,防暑降温费,入夏入冬都会发钱。

所以每个月的工资虽然是固定的,但是到手的钱总会远远(也没那么远)比工资高。

而且我们公司给配的保险也特别好,大病小病就可以刷卡。

上限忘记了,也没刷过那么多,但是洗牙给报,这个特别实在。

我只能说,央企不差钱,只会多给你福利,而不会让你吃亏。

500

很多人会觉得央企的人际关系复杂,其实这个不可笼统而言。

在香港要相对内地简单一些,而且我们是业务部门,也没有什么需要复杂的。

但是企业文化确实是各个部门都要渗透,就比方说:年会表演节目!

一般在港的外企,年会都是喝酒吃肉,聊聊天玩玩游戏抽抽奖。

而我们央企,也有聊天游戏抽奖环节,但更重要的是:表演节目!

每个部门或team都有quota,需要表演几个节目,这个时候,有才艺的小伙伴们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许多女同事会在年会前两个星期,开始准备舞蹈。

像我,历年来都是表演相声。

而且,不得不多,这确实是个“崭露头角”的好机会。

因为央企人多,平时业务也不会接触到所有人,反而在年会,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既然是央企,我就不得不谈谈,19年社会事件对我工作的影响。

虽然很多人并不了解央企和国企的区别,但毕竟中资。且当时我们的立场是明面上摆出来的,大大的红字浩然正气。

所以遭到很多人的忌恨,是重点的攻击目标。

为此,公司特意招了几个彪悍的黑人大汉,保护公司安全。

每当有什么风吹草动,人力就马上发来邮件:今天3点下班,没有特别事务不许留在公司。

后来已经到了:没有特别事务,一律在家办公。

但是我的业务一定要在公司,有一次晚上工作到7点多,因为街头都被堵了,也打不到车。更何况从我们央企的大楼出来,就很有可能被打。

所以我一直在公司等,直到叫了一个gogovan来接我,下楼冲进车,才平安回家。

虽然我认识很多小伙伴,不喜欢中资的企业文化,更加青睐外企。但我觉得中资是最适合我的。

这份工作能发挥我的长处,我也通过这份工作,开拓了视野,结交了人脉,提升了沟通能力。

相信,就算今后我想换工作,也一定还是在中资企业,毕竟,我喜欢中资,它让我感觉未来可期。

-END-

点击[香港体验官]查看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