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连年打仗,可军阀贵族们为啥还那么富有,钱从哪来?
现如今,从电视剧中认知历史,已成为绝大多数国人一道最便捷的快餐,而历史题材影视剧常演不衰的,除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怒批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早已沉渣泛起以外,也还有在当时谁也不会想到的乌托邦化的民国的军队和社会。
影视剧中的民国,变成了梦幻中的理想王国。其中的军队将领,个个都如《远征远征》中的男主角那般高大英俊,正义凛然,一心为国;其中的民国家庭,俱多是《老中医》一般阔绰豪奢,应有尽有;其中的青年男女,每每都如《倾城之恋》的男女主人公那样的衣食无忧又满腹经纶;其中的地主豪绅,越来越多可见《桔子红了》中显现的那样宽厚仁慈,周穷济困,仗义疏财……看不到大小军阀对百姓的横征暴敛烧杀劫掠欺男霸女,看不到饿殍遍地,看不到为争吃树皮而打架的,看不到穷人家嫁女需要借别人家的裤子来遮羞的,看不到富豪劣绅的高利盘剥巧取豪夺,看不到失去土地的农民逃荒要饭卖儿卖女,看不到绝大多数人家的子女上不起学,看不到百分之八十的国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影视中民国的军队和社会,所有的罪恶都被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占了大量篇幅浓墨重彩展现给广大观众的,是如乌托邦一样的美好。
然而历史并不像影视表现的那样,尤其是民国的历史,更绝对不是影视表现的那样。
年龄稍大一点的朋友都会记得一出现代京剧中的台词:
“请问,现在是哪一年?
“民国17年。
“可是,你们的田赋钱粮、苛捐杂税已经收到民国37年了。”
民国17年怎么会收取民国37年的税?早收了二十年?这是不是太夸张了?
如果你认为这是夸张,那么看这个:
这丝毫不是夸张,实际上民国的捐税,远比这更甚。
这叫什么?这叫预征。也就是说征了一年的捐呀税呀什么的不够花的,就把后一年的提前征收了。如果还不够花的,就把后两年的、后三年的也提前征收。那明年、后年是不是就可以不征了?想的美!明年照征不误,因为后两三年的税今年已经征了,怎么办呢?好办,那就提前征收后四年、后五年的,以此类推,直到提前征收后四十年、后五十年的。
京剧《杜鹃山》中,说民国17年却征到了民国37年的税捐,实在是客气了。来看看旧中国四川几个地区民国23年(1934年)预征的税捐到了哪一年。
南充:征到民国54年(1965年)。征收机关:20军;
资中:征到民国60年(1971年)。征收机关:21军;
犍为:征到民国64年(1975年)。征收机关:21军;
越巂:征到民国74年(1985年)。征收机关:24军;
灌县:征到民国80年(1991年)。征收机关:28军;
彭县:征到民国69年(1980年)。征收机关:28军;
新繁:征到民国80年(1991年)。征收机关:28军;
成都:征到民国74年(1985年)。征收机关:29军;
安县:征到民国72年(1983年)。征收机关:29军。
(表格太长,不一一罗列了,有兴趣的可参考《四川内战详记》《二十年来之川阀战争》《四川军阀史料》《四川军阀史》等)
这是最严重的吗?不是,在川军刘存厚的防区,税捐已经征到了21世纪。
为什么要征这么多的钱?军阀们要养兵,要打仗的呀,枪呀炮呀军装呀什么的不花钱吗?自从进入民国以后,四川境内年年打仗,就从没消停过。
看看《四川防区时代财政税收》中关于民国时期四川军阀混战时军费开支的统计:
民国元年(1912年):610万元;
民国6年(1917年):783万元;
民国7年(1918年):1050万元;
民国8年(1919年):1434万元;
民国14年(1925年):2651万元;
民国15年(1926年):3880万元;
民国23年(1934年):9000万元。
看到没有,二十余年间,军费开支增长了15倍之多!
四川军阀混战时期,是防区制,各防区差不多就是一个独立王国,可以自行任免县长、税务局长、财政局长等。谁来任免呢?谁的枪杆子硬谁来任免。
来看看刘湘的21军防区内的军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民国17年(1928年):军费支出12694758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9.09%;
民国18年(1929年):军费支出16901681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3.77%;
民国19年(1930年):军费支出22261436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3.46%;
民国20年(1931年):军费支出26580174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5.20%;
民国21年(1932年):军费支出34231718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7.81%;
民国22年(1933年):军费支出45927038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2.33%。
老百姓的血汗钱百分之六七十以上全用来打仗了,而且这仗,不是抵御外敌入侵,是争地盘的内战。
说到地盘,川军的刘文辉在1932年之前,在所有川军各派系中,不仅地盘最大,也最富,整个成都平原天府之国一大半在其手中,特别是自贡及五通桥盐场,税收极巨。这还不算,在税收之外,要打仗了,还要加征国防捐。比如二刘大战战前,刘文辉对于盐场等工商业,“按产业抽千分之三十,统计达二千余万元之巨。”对于防区81县,按“大县六七十万,小县一二十万”征收。而且没商量,必须按期上交,“催逼之急,有如星火,稍有迟疑,即遭惨杀。”(《四川月报》民国二十一年十月第一卷第四期)
这是四川的情况,其他省的情况又怎样呢?半斤八两。
所谓苛捐杂税,这个苛,就是苛刻,就是这捐收的太重;这个杂,是什么呢?看看张宗昌统治山东时的捐税项目:
1, 田赋:按土地征收的税;
2, 契税:买卖或典当产生契约纳的税;
3, 牙税:对牙行(买卖中介)征收的税;
4, 当税:对典当业征收的税;
5, 牲畜屠宰税:杀鸡、杀鸭、宰猪、宰羊等收的税;
6, 货物统税:对土特产征收的税;
7, 烟酒税。这个用不着解释;
8, 卷烟税:这个和上项的烟酒税不是重合了吗?不重合,那个是卖烟卖酒的税,这个是生产卷烟的税;
9, 纸烟税:这个和上项的卷烟税有什么区别?哪管你什么区别不区别,让你交你就交,敢不交你试试看;
10, 卷烟特税:这个……别问了,反正是必须得交;
11, 烟酒特捐:这也别问了;
12,煤油特税;
13, 矿税:对开矿人收的税;
14, 盐税;
15, 牛照税:对卖牛人收的税;
16, 二五附加税:在原有税值的基础上,对进口货物征收的2.5%的附加税;
17, 奢侈税:买贵重物品征收的税;
18, 奢侈品入口新税;
19, 宴席税;
20, 邮局包裹税;
21, 货物落地税;
22, 地丁税:仅限于对商户按人征收的税;
23, 印花税:包括登记印花、纸币印花、烟照印花等;
24, 营业执照税;
25, 禁烟税:包括种烟捐、运烟捐、卖烟捐、鸦片公卖税、烟灯捐等;
26, 青菜税:赶集卖青菜的税;
27, 渔船税;
28, 粪税;
29, 块煤出产税;
30, “讨赤”特捐;
31, 军事特捐;
32, 路捐:修路收取的捐;
33, 煤类军事特捐;
34, 盐类食户捐;
35, 盐类“讨赤”捐;
36, 房铺捐;
37, 茶叶特捐;
38, 富绅捐;
39, 驻军给养捐;
40, 驻军营房捐;
41, 军鞋捐;
42, 军械捐;
43, 慰劳将士捐;
44, 车捐:分汽车捐、马车捐、大车捐、轿车捐、地排车捐、小车捐、人力车捐等;
45, 集市摊捐;
46, 地亩特捐;
47, 货车特捐;
48, 长途电话捐;
49, 娼捐;
50, 戏捐;
51, 人口捐;
52,祝寿捐:专为张宗昌父亲生日派的捐;
53, 锅头捐:家中做饭用的锅,有一口锅交一口锅的捐;
54, 狗捐:养一条狗纳一条狗的捐;
55, 鸡捐:类同狗捐。
说真话,以前我对巧立名目这个成语一直理解的不透,张宗昌教我彻底理解了这四个字。
张宗昌统治山东的三年,比川军的刘湘更甚,其军费支出曾占到全省财政总支出的89%。
军阀们收了这么多的税呀捐呀的,也不全用来养兵,不然那些当兵的也不至于欠饷,也不至于穿的跟叫花子似的了。军阀们收的捐税,也用来聚敛自肥,也用来供太太小姐公子哥们寻欢作乐。你看北方的张宗昌,钱多的不知道有多少,姨太太多的不知道有多少,而且每个姨太太都有一座公馆,都有一辆小轿车。你再看南方的刘文辉,大邑的刘氏庄园是何等的巨大,刘家的土地良田是何等的巨多,刘家的兄弟子侄们个个又是何等的荣华富贵。可那些到此一游的人们在艳羡的同时,是否知道,就在这奢华的背后,当年的山东也好,四川也好,又有多少人因为交不起捐税而被毒打致死?又有多少人家因为交了捐税吃不饱饭而被活活饿死?
看看当年的记载,先看山东:
《汉口日报》1927年5月10日报道:“蒙阴地当南北要冲。军兴以来,每次所需粮秣,动辄数万,上年沂州袁团,来县驻防八十余日,耗费金钱三十万元……嗣后,沂水王旅、沂州黄旅、新泰杜旅,迭次莅蒙剿匪,每次驻扎或十数日,或数十天,供给给养、马草、麸料等项,损失达数万元。闾阎之杼柚已空,军营之酒浆莫餍。兵去匪来,兵来匪去,兵匪交困,疮痍满目……少壮逃之四方,老弱转死沟壑,山穷水尽,十室九空,能日举一火者,不到半数。”
《晨报》1928年4月22日报道华洋义赈会山东分会的调查:“近四年直、鲁两省因军事匪乱,壮丁减少180余万,将饿死者在50万人以上,财产损失在2万万元以上……德州近百里方圆内300万居民未得救济饿死者占30%……”
同是该会1928年4月24日的调查:“山东最贫苦之灾民,总计有1000万以上,约占全省人数的四分之一,其中200万人在挨饿,500万人以草根、树皮充饥……”
再看四川:
1936年出版的《四川农村经济》中的记载:
潼南等县,“常有人引抱幼孩沿街求卖,其价值每一小孩至多五、六元,少者二、三元不等。晚间路上均有女孩遗弃,任人拾取。”
巴中县“树皮草根业已吃尽,无以为生,饿死者到十分之三。现在数遍十家,即有八家无食,数遍百人,即有十人无穿……”
巴县“易子而食者二十一家,自食其子女者十余家,饿死者约七万余人。”
川北等地,“盗食死尸之事,时有所闻,杀人卖肉,殆已成风。”
以上仅仅列举了四川和山东,其他省区的军阀,又能咋样呢?
这样的事儿距今天并不遥远,它就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发生在如今人们热追的《情深深雨蒙蒙》《少帅》《橘子红了》等剧中表现的那个——中华民国。
(较真军史,打假正讹。敬请关注本人公众号“牛戈文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