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的大数据算法正在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最近的几个新闻,1,某个人口大省出生数据5年降了快一半,2,一些专家开始抓狂,指责年轻人疯了一样不结婚,不生孩子,3,一项调查有百分之四十的女生不想结婚,

一个有意思的事实,这五年也是自媒体爆炸发展的五年,举个例子,分别打开国外浏览器和国内各种浏览器,国外的就是简单一个页面,或者顶多加个谷歌搜索栏,打开国内的浏览器,各种新闻,各种广告轰炸,

假如五年前你是个22岁的普通年轻人,某天打开浏览器想查找些内容,却被浏览器首页推送的耸人听闻的新闻吸引,比如什么婚外恋,男女矛盾,只要你点进去了,就代表你终身踏入大数据给你挖好的陷阱,因为互联网公司会标记你的浏览记录,然后不断给你推送相似的主题,哪怕你换电脑都没有用,因为很多浏览器是链接你的社交媒体账号的,

更牛逼的是,互联网公司还会给你用户画像,然后把你归入某一类用户群体,它会尝试给你推送一些你以前没有接触过但是这类用户群体经常浏览的内容,这就是信息茧房.

那问题来了,一个只是想查找内容的年轻人,却被浏览器强制推送的诱导点击抓获,然后经过五年来不断接收相同负面信息,被天天制造焦虑,可以告诉这些搞不懂的老专家们,这些女生还有百分之六十愿意结婚已经是上天庇佑中国了,

有人会问,为什么把信息推送说的这么负面,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多少人愿意天天打开黄继光的新闻?越是挑起矛盾,制造焦虑的点击率越高,广告费就越高,互联网企业就更优先推送,自媒体作者就更喜欢编这些东西,这就是一套完整的吃人的产业链

其他的我就不衍生了,比如某医院把小孩子钓去医院,然后给无病部位开刀也是类似套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