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媛恶人”的时代来了?

如果说有什么职业最能招惹非议,那必定非网红莫属。

对各类千奇百怪的网红来说,最直观也最有传播效率的就是身体传播,即以身体图像为符号进行内容输出。

不单指露点肉秀秀身材,你一定见过各式各样的打卡和自拍,在美颜强大的扭曲现实的能力加持下,身体可以成为最佳秀场,展示出各类鲜活的信息。

对网红们来说,身体展示就是一种极其高效的社交策略,它可以直观地表达个体的审美趣味,经济地位,社交范围,更甚一步,可以体现欲望,与观看者调情(多义的)。

最终,它能帮一切人打造他们索所期望的身份。

如果你想传达的身份是文青,那你就一定要有在书店的照片;如果是潮人,那么一张全身印满品牌logo的ootd是少不了的;如果想告诉大家你是迪士尼在逃公主,那么你一定有一张和茶百道的绝绝子合影。

如果你是二次元……那你拍个锤子,到底是中了什么邪,要想不开掺活三次元的社交?

简单来说,当我们刷到一张图片或一则视频,无须po主多做解释,我们的想象力可以先语言一步帮我们在脑海里构造出这个人的轮廓。

也因此,依靠这种传播能力极强但并不诚实的审美工具盈利的网红,最易翻车。

图像可以造假,那么根据图像打造的人设可以造假,利用图像推销的产品当然也会。

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某二次元主播乔某,或者被各类媒体爆出总有哪里不是很合格的网红推荐产品。

500

这类事情发生多了,大家也就习惯了,于是我们脑海里迎来一个普遍的认识。

翻车,是这类网红最终的归宿。

毫不夸张的说,任何一个在社交平台上粉丝众多的网红,从up主,到微博kol和小红书博主,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潜意识里等待着——光鲜亮丽背后必有颠覆性的黑料。

于是,一个时代叙事应运而生了。

以提升社交形象为目的的图片or视频,却被所有人在心里预先默认是不诚实的。

而靠这个恰饭的网红,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带上了欺世盗名的原罪。

恰流量是吧?卖假货是吧?割韭菜是吧?

你可以在所有网红评论下看到这致命三连,如果没有,那肯定是ta还不够火。

网红就此成为互联网最割裂的现象,一个赞誉和骂名融合起来的矛盾体。

围绕着网红的看客们,或多或少都被视觉上的某种景观俘获了。

而被俘获的代价就是一部分的事实真相。

就如之前所说,依靠图片,我们可以打造出一套精致的人设。

如果你是个冲浪达人,那么你肯定对去年“上海名媛群”和“拼单名媛”等热点肯定有印象。

500

简单来说,这是一群在社交媒体上假装自己出身上流的中产阶级女性,以集体拼团的方式进入各类消费场所拍照,最后以相对低廉的投入得到一个富贵的名媛身份,当然仅限于朋友圈、小红书和微博这些场合。

“拼单名媛”凸显了人为了一个虚拟名誉,可以热衷到什么地步,更让“名媛”这个形象,摇摇欲坠地进入公众视野。

在不久前的九月二十三日,#抖音处罚利用佛媛形象虚假营销账号48个#的热搜冲上微博第三位。

官方对“佛媛”的定义是这样的

500

一个依靠营销拜佛美女的人设铺造出的网红产业链。

那些凹着造型拍出的照片鲜明地传递出这种信息:拜佛买周边是有钱人的新晋爱好,既小众,又有传统文化,还能彰显品味。

要知道,世上除过生存资料,绝大多数的消费就是为了装逼。

500

方式上来说,“佛媛”和以前营销潮牌和营养品的网红,是完全一致的。

就此以后,“媛”这个字彻底污名化,成为消费主义纸醉金迷的表征。

九月二十八日,某媒体撰稿《“佛媛”后再现“病媛”》。

500

文章称,在社交媒体上,总是有一批网红,神色甜美,打扮精致,躺在病床上分享自己的住院心得。而后,她们会向关注自己的用户推荐某品牌的术后修复贴。

作者例举了几位网红,并在后续部分为她们的行为下了审判—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是对医院的亵渎和真正患者的不尊重,且涉嫌虚假宣传。

言外之意非常明显,这些网红就是用摆拍吸引流量,再伺机进行违法宣传。

在这两次热点的推波助澜下,“媛”成为了一个梗。打扮精致,做视频科普的女医生会被玩梗小鬼叫医媛,甚至穿着性感的美食博主出去吃个饭拍个照片,都会被调侃称“饭媛”。

500

一部分恶意营销的kol被制裁,但更多分享自身精致生活的女性博主被轰下台面,平台大范围查封相关话题下的博主。

而将整个时间推向高潮的,是“病媛”事件反转。

如果有细心冲浪的同学就会发现,九月三十日,一条名为“我不是病媛”的话题在微博形成暗涌。

两位《佛媛后再现病媛》的当事人在微博发声,在澄清的博文中,多位晒出自己的病历和住院证明,且在住院过程中,几人均未带过货。

500

500

随即,发布该文的媒体被扒出图片故意误导受众,将不相关的照片拼接起来,捏造出病媛带货的假象。

最离谱的地方在于,这个报道用到的四人的图片,全翻车了。

属实震撼。

随后澎湃新闻删掉原本的转载新闻,健康时报虽然没有删除文章,但是锁掉了评论。

意料之外的是,反转起了连锁反应。

除此之外,对于上面提到的“佛媛”一事也出现了波澜,一博主证明自己确实是佛教文化爱好者,没有做过佛教文化周边的营销。

也有博主声明,自己拍的是酒店的照片。没有在文案里提到关于佛教和带货的任何信息,也被冠以了“佛媛”的名头。

但却仍在一波清理“佛媛”的审查活动中遭重。

500

500

随后,有抗疫期间赶赴前线的医护人员,被某up主冠以“医媛”之称。

500

至此,本应该是一次清除违法商业营销的活动,在舆论场中彻底沦为意识形态的攻伐。

大家对“媛人设”的厌恶和讨伐,深层次来说是对近几年来互联网上“物质至上”风气的反感。对任何事物的判断本应基于现实,然而在社交媒体的语境中,这些判断却错误地依托在对身体符号的刻板印象上。网红粉丝盲目地迷信光彩照人的形象,而玩梗戴帽子的小鬼们则是无差别地视所有精致女性为“媛人设”。某种程度上说,两类人都受了刻板印象的摆布,忽略了真实世界的真实情况。

而在上文提到的媒体,在“事实—舆论”的基本的问题上犯了同样的错误。本应忠实事实高于一切的媒体,却从舆论立场出发,扭曲事实 误导公众,伤害无辜网友。

先立靶子再射箭,结果就只能是在看似正义的立场下,丢掉媒体的良知和底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