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评“汪海林之怒”

最近在“观视频”看到著名编剧汪海林老师怒斥新版《永不消逝的电波》海报删除编剧。我是个外行,谈一点外行粗浅的看法,请各位观友斧正。

儿子是学动漫的,上半年我俩的一点小争执或者可以侧面反应出现在编剧“没地位”的原因。

为了画一套漫画作业,儿子写了一个剧本,拿来给我看。我看了说:“整个框架不错,就是思想性不够,而且你用的桥段没什么创意。”然后我按照他的故事框架,写了一个给他。儿子一看跳起来了:“老师都说我写的很好,如果用你这个,我要统统重来。我已经画好大部分,没有时间。”我被他吵得头疼,回应他:“我只是建议,你是导演你作主。”

后来他把画好的作品给我看,确实,如果要按我的剧本走,他的人物设定和故事就要重来,但是对于视觉冲击来说,差别不大。这只是一个作业,只要完成老师的设定目标就好。

500

曾经有人建议我去做编剧工作:你文笔不错,思想天马行空,写不出自己的作品,去当编剧也挺好,不然可惜了。

当时我的反应是:编剧这么好当的?编剧难道不是既要懂文学又要懂电影的人吗?

我从来没接触过这个圈子,但是大概能想像出为什么编剧现在“不值钱“。

我们拍电影是为了什么?

谁还记得当年《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时的盛况?时任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建议所有领导同志去看一遍——看看人家是怎么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一部电影,宣传了“美国价值”。

就拿《永不消逝的电波》来说,当年为什么要拍这么一部电影?很明显,这是一部颂扬革命者的电影,对观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编剧三人组”就可以看出——李强,曾经是中央特科重要干部,建国后曾任外贸部部长,是中科院院士。黄钢,新闻记者出身,著名作家、政论家、电影剧作家、中国影协书记处原书记。杜印,历任鲁艺实验剧团及中央机关枣园文工团演员、导演,冀察热辽军区文工团戏剧部主任、东北鲁艺戏剧系主任,东北文工团副团长,电影局剧本创作所特约编剧。

这三人的强强组合,既保证了电影的思想性,又保证了电影的故事性,还保证了电影人物的真实性。

曾几何时,我们忘记了拍电影有“政治目的”,天真地以为美国大片就是商业电影,就是娱乐用的,集体向美国好莱坞看齐。好容易中国人拍出《战狼2》《流浪地球》,听在耳朵里最多的评论是:“终于有好莱坞那味儿了”“离好莱坞还有不少距离”。

中国电影能有点自己的追求吗?真以为好莱坞只追求视觉冲击,没有一点思想性?所以,当我们看腻了好莱坞套路的时候,听到毛尖老师的吐槽——中国电影电视的“套路化“。

好在,最近被大伙儿推崇的《功勋 能文能武李延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据说有李延年同志自己亲自指导,所以战场上表现的内容让人看了觉得”很真实“。是近来少有的一部好作品,真正解释清解放军为什么叫”人民子弟兵“,与世界其它军队有什么不同,更讲明了为什么我们要抗美援朝。

希望中国电影不要只追求视觉效果,认为把几个帅哥美女放上银幕,再套一个别人已经成功过的述事手法,故事模式,然后就可以糊弄观众,挣大钱。(至于汪海林老师说的,有人想”干掉我们“,联系现在的电影海报突出导演而删掉编剧的”行规“,其中三昧,大家或可细品。)

沉下心,好好打磨剧本,才是王道。会讲故事不算厉害,把故事讲进观众的心里,才是真把式。

尊重专业,是事业兴旺的根本。

500

汪海林老师有一句话说错了,新版海报的画面问题不在”女权“,而在其格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