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理解“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探讨如何理解“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导言:为什么教育培养后代,学校教育是“主阵地”?而且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韩国曾经在教育的选拔制度、管理“补习”上做了三四十年的各种努力,虽曾阶段性见效,但至今还是“基本失效”,从此教训看,教育上“剧场效应”竞争的核心问题在哪里?如何落实“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一、重要观点:“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今年以来,习主席对教育有两段重要指示。
其一,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并指出,“現在的孩子心理問題是比較多的,有的很小的孩子心理問題一大堆。”並要求“我們來共同關心這些教育問題”。
随后,人们看到,国家对教育中的减负、课外补习等,作出了重大的政策监管和对教育教学的调整。
其二,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陕西榆林考察时对教育工作指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真正把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里,可以看到习主席提到一个重要观点: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如何理解、落实这“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这里想探讨刍议几点未必成熟的初步认识,未知当否,此简述如下,以供有关各方参阅、指教。
二、为什么教育培养后代,学校教育是“主阵地”?而且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首先要说,这是因为:孩子,不仅是家庭的未来,也是国家的未来。国家必须、应该参与乃至主导,对后代的培养。
——同时,现代社会的新现实,客观上使我们必须付出比以往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培养、提高新一代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但是,人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现实是:在“舔犊之情”的“自然”作用下,“娇惯”、桀骜不驯、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出现率不小,对常规家庭教化的影响,对后代“做人”素质、国家需要的各类人才培养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正在显现。
诚然,父母是孩子教育培养的“首任教师”。但家庭教育,对年轻父母来说,由于他们面临的工作与家庭育儿所需的投入之间存在相当差距,较难保证有充足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育儿过程中。父母虽然是孩子教育培养的“首任教师”;但在现实中,不可能每位父母都是“最好”或较好的老师。
实际上,父母由于“舔犊之情”,对子女往往可能呵护有加,虽然这种感情和付出,是“情所当然”和无可厚非的,乃至很多父母为子女所做的艰辛付出,还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但是,也不能不看到,从正确、合理的科学教育培养后代来看,不少父母家长的努力,并非都是达到教育专业水平且效果正向的。
——再者,从国际上鼓励生育的有效政策看,已有国家在增加国家对育儿的投入、在实施培育后代上的“去家庭化”。
面对现代社会生育率下降、老龄化上升的现实,在鼓励生育上,国际上有在提出“去家庭化”,即:弱化家庭的照料责任,减轻母亲的养育负担,并产生了更为积极的生育效应。例如,瑞典、法国等家庭政策力度强且实现生育率回升。按2015年数据,这些国家学前教育和儿童托幼的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1.6%和1.3%。而我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年GDP的4.02%,但其中学前教育经费仅占GDP的0.4%。
可以说,从以上三方面,都可看到,要全面提高后代教育培养水平,也须将学校作为教育培养后代(即培育决定国家民族未来的人)的“主阵地”,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三、韩国曾经在教育的选拔制度、管理“补习”上做了三四十年的各种努力,虽曾阶段性见效,但至今还是“基本失效”,从此教训看,教育上“剧场效应”竞争的核心问题在哪里?如何落实“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人们可能要看到,随着2021年新学年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双减”政策的落地和大批校外培训机构相继关闭,以及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家长不再为“孩子没地方去”担心,不再为“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补习”发愁,但不少学生家长仍然存有焦虑和压力。
在这方面,韩国曾经在教育的选拔制度、管理“补习”上做了三四十年的各种努力,虽曾阶段性见效,但至今还是“基本失效”的“前车”,也值得人们关注和警惕。
韩国的教育监管曾经采取的措施和效果,据资料显示,概略有如下:
——因初中入学选拔竞争激烈,实施“初中免试、就近入学”;
——不久,又为“升高中”争先恐后,取消中考,让教师流动减小学校差距;
——后再因考入名校的利益、高考竞争,使得15年间“补习学院”增长6倍,“除了补习学院喊好,其他人都在抱怨”,以致法令禁止有偿私人课外补习;
——但社会仍为高考保持竞争优势而“补习”,以致禁补习法令失效。导致家长给学生的补习费用达韩国GDP3%,与韩国家教育公共开支几乎持平;
——之后,再因有“社会不公平”之虞,取消禁止补课法令;使得三、四十年的各种努力基本失效!
——韩国民众们至今“找到”的解决方案是——不生。结果,韩国现在还的确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
或许可以说,韩国在教育上的这些努力,与学业选拔、“补习”缠斗了几十年,还是没有解决教育选拔制度、教育监管,没有解决教育上“剧场效应”竞争、解决“没必要”补习这个问题。
而造成如此结果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或可说,恐怕是没有抓到问题的核心。因为,父母家长对子女后代的就学(其目的是好的就业和人生)的关切,是有“人往高处走”的朴素理想愿望,这是“补习”的“必要性”和最大动力。在子女教育上“剧场效应”的争先恐后和“补习”,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是父母期望孩子能以好的学业,实现好的就业。
可见,要跳出教育上的“剧场效应”竞争、“补习”怪圈,需要在这个“核心点”上,创新制度,解决“没必要补习”之类说来简单、实际十分复杂的问题,从而切实解决后代培育问题。
如果让学校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让孩子的培养教育和将来生计,由国家(含其直接需求的单位)尽可能较多、更多的参与乃至主导、负责和保障后代的教育培养;让家长对孩子的就学、就业和人生,不必过多操心。那不但有利于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有利于教育跳出课外辅导、补习的漩涡,也会有利于后代的全面素质培养和提高。同时,对鼓励生育,缓解乃至解决现代社会生育率下降的问题,也会有正面积极的作用。
如果按照这一思路,或许有如下一些选项,是可供参考的:
——对社会需求的人才,结合专业、数量、紧缺度等现实,在适当年龄、适当专业范围内,对相应的学生(可含政策允许和鼓励的第三胎子女),经适当选拔,实行减、免费教育,特别是能让孩子的培养教育和将来生计,由国家(含其直接需求的单位)更多的负责和保障;
——降低减弱考试仅凭分数高低选拔的升学指挥棒的“指挥力度”,使得后生们今后的生计,不是、不能只凭考分定终身;
——在有基本知识、德才素质基础上,技术性人才选拔培养可以技术能力为主,研究型人才选拔培养可以创新能力为主;
——韩国(日本也有)在教育上采取的教育资源公平化、初中乃至高中免试入学、监管“补习”的做法,虽然没有在学业“终端”前起到有效的作用,似乎有“前功尽弃”之虞,其实对学业初、中段还是发挥作用的。可见,如果学业竞争、选拔不可免,也可以把必要的学业竞争,安排在孩子们长大、比较成熟一些以后。在孩子们以及家长们能更好认知、对待竞争的时段与空间(处所),再去竞争,以减弱这类学业竞争的副作用。
——同时,把关乎国家所需人才(含顶尖人才)选拔的学业竞争,安排在必要的学龄与知识水平段;把相关的竞争,放在专业化的专业创新“能力”等的比较上,而非仅“考分”的核验上,也是十分必要的。
……
陶文庆(文磬)
备案个人主页中文域名:http://www.陶文庆.cn
个人主页_风闻 https://user.guancha.cn/user/personal-homepage?uid=80966
个人知乎主页 https://www.zhihu.com/people/twq5105
======
参阅资料:
“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总书记的话语重心长_全国政协
https://www.sohu.com/a/454915187_120074
习近平在陕西榆林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 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2109/15/t20210915_36916782.shtml 《德才兼备是给儿童的美好“福利”》-中国教育新闻网
http://m.jyb.cn/rmtzgjyb/201906/t20190606_239625_wap.html
思考后代培育上的“没这个必要”_风闻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584109&v=1632842485950
欧洲经验提示发展托育服务更有效 https://bkwzwx.jfdaily.com/articleShare.php?sharePara=a1f7fa98549bb7223d98ad0c8b084083
疯狂打击补课的韩国,后来怎么样了 https://mp.weixin.qq.com/s/u7Tq-Db5nMK463wLVOG_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