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的胜利绝不是”惨烈“二字可以形容的

我没看《长津湖》,也不打算去看,主要还是对编剧和导演的不信任。孩子们倒是去看了,不过他们看完回来后描述,使我不得已又从头到尾把长津湖战役胜利因果关系,重新对他们讲了一遍。要点如下:

​第一,精妙的战略布局是长津湖战役胜利根本原因。

该战役我军完全是通过诱敌深入、分割包围,关门打狗。这是战役取胜的第一功绩。也是部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所不能取代的。而这一点正是电影《长津湖》没有交待清楚的地方。起码看完电影的人,无不(仅仅)赞叹志愿军不畏零下40度低温的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完全没有表现出正确的战略排兵布阵,即已决定战役胜局的一半的意思。殊不知顺则气壮,逆则胆寒是人性的不二法则。胜局已定,为上下同心,才能创造出必胜的信心。

试想如果没有出其不意迅速完成包围,形成泰山压顶之势。在如此恶劣的气候环境下,敌我火力差距如此巨大的条件下,敌空中轰炸。装备、人员乃至食物空投增援的情况下,战士们有没有如此豪气,能不能打好这一仗,还真是未知数。

第二,我军的战术运用得当。

这主要体现在借暗夜进攻,抵近突击,充分发挥基层指战员的聪明才智,避敌之所长,有效打击敌人。这一点据说有所反映,且按下不表。

第三,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军英勇顽强的力量之源。我舅舅是26军的,也参加了长津湖战役,但26军全程作为战略预备队。所以对于长津湖战役,他主要给我讲了战前动员的经历,最重要的还是激发战士们的阶级仇恨

行军途中,凡遇到被美军轰炸后的断垣残壁、路边遗弃的朝鲜人民尸体,休息时连队都会组织班排深入讨论。加上敌机就在头顶狂轰滥炸,极大的激发了战士们对美帝国主义的恨和对朝鲜人民的爱!为朝鲜人民报仇,增强了保家卫国,绝不让美国鬼子的炸弹,落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决心。而作为志愿军战斗意志和力量之源的阶级仇,民族恨,却在电影《长津湖》中没有丝毫体现。这既不符合真实的历史事实,更使我军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以虚无的民族特征,兄弟情义来解读了,这是有害的。当然,非阶级、不极左,这有当前社会环境大背景的问题。

 第四、关于对敌人的人性描写。这是我最反对的。

战争本就你死我活,对敌人恨不得敲骨吸髓,置之死地而后快。本人参加过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对顽强的敌人,从来没有任何一丝丝敬意!越是难打的敌人,就越是仇恨,最好是让他粉身碎骨。我以为这才是正常人的人性。

所以,电影《长津湖》逃跑中美军对“冰雕连”的态度,更应该是嘲笑和咒骂,岂有致敬之理?非要在残酷的敌人身上寻找“人性的光辉”,又何以解释美国鬼子狂轰滥炸,杀人无数的凶残罪行?拿体育比赛的尊重对手,放在你死我活的战争场景中,想想都荒唐,不是蠢就是坏。

我不反对作为文艺作品的虚构,电影《长津湖》通过虚构一个连队的故事,来宣扬我志愿军的丰功伟绩,本应能更好地集中各英雄部队的典型事迹,应该是大好事。但作品离开了战争的本质属性,刻意描写英雄气概,实则是舍本逐末。这些天看了不少网友的挑刺,大有预料之中的感觉,就不多啰嗦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