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厂子以前一直有残障人士,时间长了发现他们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本文来自《谭木匠的秘密:制作梳子的人,并不完美。》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观静
  • 企业用人,更趋向使用健全的员工,以规避一些法律上的风险和额外成本。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如果我招聘一名视碍员工,那么他/她在上下班途中、工作期间,出现意外工伤的机率,可能会比一般人大;

    这个时间我的风险成本就大了。

    另外,

    可能在厕所、办公室、饮水间等处,为了照顾员工,需要进行一些相应的改造,也要增加成本;

    但这些只为他一名员工服务,不是通用的,甚至还可能影响其他员工使用公共空间。

    如果不改造,天天看着他过着“有障碍”的出入工作,又感觉不合适。

    ……

    干脆,不用这样的员工最好。

    可以搞一些试点,

    在法律层面,

    1,平衡企业和残疾人士双方的利益,

    2,建立助残基金,在企业聘用残疾员工的时候,为一些极端的事情兜底,

    3,强制一定规模的企业、某些行业,须负担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问题。

    一句话,身有残疾,也是劳动人民。

感觉你看你没有直接经历过这样的事。

很多企业都会招聘残疾员工,有的精细的企业会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合适的安排残疾员工。有多项优惠措施。

对于你说的出现工伤的几率,你真知道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就不会这样说了。很多残疾人士只是相对正常人的某项残障,并不是说人家在所有领域都不如正常人。在很多轻工业企业工伤几率并不大。

说个我自己的经历,我的服装工厂以前一直有残障人士,我不回避最初招他们的目的,一是减税,二是朋友的人情。可用时间长了你就会知道,他们和普通人区别不大,小儿麻痹症、佝偻病这些在缝制服装过程中没什么差别,腿脚不好不影响他们手。

我带着她们给她们办残疾人证,跑区政府,市工会,社区给他们争取各种福利,和公司无关,都是他们得。目的就一个,让她们安心工作。

可我不会在公司内部给他们特别照顾,做些不痛不痒的摆拍式工作。在我们这里她就是普通人,她们自己开始不理解,后来都能理解,也觉得和大家没什么区别。

曾经有一个一次发完工资,她比几个年轻的稍低点,心里那个不安逸,嘴上一直在说她这月孩子过来,耽误时间才计件少。完全没把自己残疾当回事。

至于你说的最后三点,说明你一点没在一线干过,也不认识残障员工,更不知道国家政策。很多企业巴不得能多招点残障人士。政府更希望多一些这样的企业为社会分担责任。

现在有一个现象是很多残疾人看到政策越来越好,小部分觉得啥都不做靠政策就衣食无忧,凭什么还工作,即使去了他也大爷一样,觉得是企业求他去的。高福利养出了懒人才是该注意的,何况残疾人还有外挂。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