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继承家产,我在香港某知名火锅店打工
很平常的一天,朋友阿花突然邀请我去吃火锅:来吧,我请你吃火锅有内部折扣喔。
几日不见,这么有江湖地位了!
来到店里,她已经坐在一个角落等着我。只见她拿出iPad一顿操作猛如虎:随便点。
当我怀疑她是不是嫁给店长时,她把一个工牌甩在我眼前:“服务组:某花。”
以下整理自阿花的自述。
作为毕业大军里的一员,2020年阿花加入了在港找工作的狂潮。
由于粤语识听不识讲,加之又是工科专业,在香港找工作遍布撒网,一直一无所获。
在家躺平了几个月,地主家的余粮也日渐稀少,虽然可以回去内地继承家族产业(3个酒店和3个餐馆),但心存不甘,不想白来香港这一遭。
最终,她加入了最辛苦的餐饮业,还是要求甚高的这家店。
用她自己的话说,要做就认真做,深入最基层,抱着学习的心态锻炼下自己,毕竟人家也是上市公司,还能给我自己店打个样。
不得不说这家店的管理系统做得真不错。
分工很明确,各司其职。
比如有早班,一般是做准备工作,要求在11点左右把饮料茶水,餐具配件等全部准备完毕,等待客人。
午班一般是12点,主要负责接待客人,满足客人的各种需要,一般要到晚上12点左右。
还有夜班,除了收拾台面,招呼客人,还有做第二天的准备工作。
门迎,接待,后厨和仓库都责任到人。
刚来的时候,压力特别大,体力要求也很高。
几百个碗碟杯子要整理好,放到正确的位置,几十瓶饮料半小时之内要准备好。
有一次辛辛苦苦整理了几大箱筷子,最后心一急脚一滑,洒了一地!
心里又着急又愧疚,眼泪又隐忍又打转,幸亏有同事的帮忙和安慰,不然真的会在某个点情绪崩溃。
一下子从事体力劳动,身体也不适应,每天都快累散架。
慢慢的,也就熟悉了,动作也变得又快又稳,时间也过得飞快。
每天最开心的就是午饭时间,不得不说,伙食真不错,就像回到深圳吃了顿饭,纾解乡愁,有时还会吃火锅,同事间的关系也简单纯粹。
阿花说她觉得最累的还是接待客人的工作,不但要形象好反应快,还要会察言观色甚至和客人聊天。
有时候遇上七八个人的聚餐,光上菜撤碟就累瘫了,还要保持高度专注,怕反应慢了引起客人的不满。
周六日是高峰期,经常一个人要同时照看4-5桌客人,如果客人的要求比较多,真的是分身乏术。
但是,看台的数量也会和绩效挂钩,所以虽然很辛苦,也算付出就有收获,激励机制做得不错。
总体而言,算是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吧。
店里的同事之间也算融洽开心,一般新人会有师傅来带,如果违法了规章制度,不仅会被扣分,扣奖金,也可能会连累师傅。
所以,有效激励保证了员工多劳多得,考核机制使团队建立了集体荣誉感。
在香港的几家分店之间也会互相监督评比。
比如神秘人物会到店里假扮成客人,对食物和服务以及其他细节进行逐一打分。
这期间大家都会独自来吃饭的食客格外敏感。
所以大家也不要怕一个人去吃火锅了,绝对可以享受到“神秘食客”般的待遇。
我问阿花未来的打算,她还是会持续地投简历找工作,同时自己也在尝试各种营生的办法。
香港这个地方,只要肯吃苦,不怕累,还不至于找不到工作。
但是类似餐饮服务业的工作,对阿花来说也只是个过渡,毕竟发展空间和晋升通道太有限了。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段经历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序章。
阿花说,至少被消费主义冲击的她,以后也要悠着点了。
毕竟辛苦赚来的每一分钱,都不应该被轻易辜负。
非常感谢这段打工经历,让她明白了没有高高在上的职业,也没有低人一等的工作,都是靠劳动和本事生存。
严格的制度才能保证一流的质量和服务,对餐馆,对企业对个人都是适用的。
当阿花和我分享这些的时候,我真心觉得现在的她可以去继承那三个餐馆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