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米高的水稻“巨人”试种成功,它在中国粮食业中的价值有多大?

今年在重庆市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试种的15亩巨型稻获得成功,预计亩产达800公斤以上。

巨型稻的高度一般是常规稻的两倍,有的巨型稻高度已经超过2.2米,是水稻中的“巨人”。今年该品种第一年在大足试种,目前试种较为成功。

相关报道可点击视频查看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副主任陈杨朴向大家介绍巨型稻时,说自己的身高是1米78,可以看出水稻已经比人要高了。

500

500

陈杨朴还介绍,巨型稻株型高大、集散适中、叶挺色深、光合效率高,平均有效分蘖达40个,单穗最高实粒数达500粒左右,不仅抗病、抗倒伏能力强,

而且耐淹涝、耐盐碱,还能为植株带来充分的营养,为水产、哺乳类动物遮阴避凉,提供栖息场所,实现“禾下乘凉梦”。

500

那么看似优点遍布的巨型水稻,对中国粮食的贡献会有多大呢?

知乎网友@云遥科普,

“战略价值上,1600斤的亩产,给粮食安全又带来一层坚实的保障。

虽然其口味如何尚不明确,但总比饥荒到来时吃树皮,吃草根要好太多。

从经济价值上说,巨型稻苗蓄水相对较深,适宜套养鱼苗、泥鳅、青蛙、甲鱼、鸭子等。

可以说是带来了稻基鱼塘的最后的一块拼图。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了新的机遇。

从生态价值上说,苗高2m,易种易收,大规模种植与湖泊沼泽连成一片,对于涵养水源,保护环境,防洪涝灾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收割后余下的巨型秸秆(一米多高)还可用于造纸产气。”

500

还有网友用生物的角度分析了巨型稻的意义:植物的营养主要来源于太阳光。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换成为生物能(ATP),最后以有机物的方式固定下来。

500

图源知乎@李雷

而提高光合作用的有效方法就是增加它的叶子数量和叶面积

株高足够高的情况下,叶子也会相应的增加,那么就会带来更多的光合作用面积,最终光合作用的产物也会相应增加。在水稻中,株高增加,产量也会增加。

所以巨型稻提供了增加产量的可能。

但也有网友对“禾下乘凉梦”有不同的见解。

首先是倒伏性有待考量,虽然介绍里说其抗倒伏能力强,但2米高的稻长还有待考量。如果真的来一场大风给吹倒了,扶都扶不起来,那么水稻就会减产甚至绝收。

500

图源百度百科

其次我们的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培育矮化品种,为的就是实现增产增收。

因为更低的植株,能量利用效率会更高。茎杆的伸长也是消耗能量的,如果要达到和推广种近似的产量,那投入的化肥需要翻很多倍才够用。

同时还有对土地肥力的要求、需水量的多少,都是一笔资源成本。

还有网友提到巨型稻所附带的稻基鱼塘,和传统的稻鱼共养的优势对比还未看到,所以无法清楚地预估收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