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九二共识」认知走出低谷
国民党主席选举已于前日完成登记作业,共有现任党主席江启臣、前新北市长朱立伦、前彰化县长卓伯源、孙文学校总校张亚中完成登记。此前曾经宣布参选的韦伯韬,及曾经被视为将会参选的韩国瑜,并没有前往国民党中央党部领表及登记。
此前多数人评估,此次国民党主席选举将会呈现「朱江对决」的态势。但到正式进入选举程序后,朱立伦与江启臣的实力对比却发生了微妙变化。所谓「旁观者清」,民进党中央专责二零二二年选举对策的秘书长林锡耀,昨日在民进党中常会作报告时评估,目前外界比较看好朱立伦当选,朱立伦、江启臣大概是七比三。就连自家人的国民党资深党务人士也分析认为,自从八月初朱立伦挟蓝营地方派系、反江派力挺之势表态参选以来,党主席选情似乎已出现微妙变化,原本党内预估的「朱江对决」的战局不但没有出现,反因选边挺朱的「西瓜效应」,正悄然在蓝营民代、党代表中扩散,致使选情快速朝「一大、一中、二小」的态势发展。
这个「一大」,当然是朱立伦;「一中」则是江启臣;二小」则是卓伯源和张亚中。有国民党资深党务人士坦言,当前选局就是朱立伦一人独强,第二名的江启臣大幅落后,卓伯源及张亚中又输江启臣一大截,如无意外朱立伦可望以超过江启臣二成的得票率拿下压倒性胜利。党务系统选情评估得出对江启臣不利的结论,并非只是感受到地方派系、党籍民代一面倒的「挺朱」氛围,近来针对国民党员的民调数据也有类似的结果。
因此可以说,江启臣争取连任将会失利,而卓伯源和张亚中则是「陪太子读书」。但似乎此二人也明知自己将难以当选,为何还要出来参选?其中张亚中的目的性最明确,就是只求过程,不求结果,要在参选的过程中发挥「鲶鱼效应」,籍着党主席选举过程中的发表政见及电视辩论的机会,彰扬自己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执着追求理念,抨击国民党试图从「九二共识」退却,并力主与对岸签署《创造两岸和平备忘录》,图以激发党内情绪回荡,并促使其他参选者作出正面回应,力图将国民党的航船拉回到「九二共识」的正确航道上来。而卓伯源则是另一种类型,但与张亚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而提出了必须回归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及为马英九「平反」九二共识两岸路线,或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抨击国民党试图从「九二共识」退却并力主与对岸签署《创造两岸和平备忘录》等的论点。
张亚中、卓伯源等人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当然更是形势使然,国民党内对「九二共识」的认知正在走出低谷,走向抬头上升阶段。正因为如此,使得江启臣蓦然惊觉自己去年对「九二共识」的负面态度,已经成为自己争取连任党主席的最大「罩门」,因而急忙作为补救调整,也重提「九二共识」,而且还「矫枉过正」地提出「宪法九二」,还专门邀请马英九为其站台。而且,江启臣前日在完成参选登记后的记者会上,提出连任主席的「五大目标」中,其中一项便是「邀请『领袖级特使』代表国民党全面推动两岸交流」。据江启臣身边人士透露,江启臣的意思是,倘他能成功连任党主席,就将籍着马英九的「赴陆管制期」届满之机,邀请马英九担任「领袖级特使」访问大陆,进行高层会谈。在昨日请假参选前主持最后一次的中常会上就两岸关系发表谈话,也强调两岸曾有和平稳定发展的荣景,「九二共识至为关键」,他有信心「宪法九二」的说法,可以让原汁原味、求同存异的「九二共识」,继续成为台湾民众的主要选项,可以让国民党再次赢得台湾民众的托付,并稳定两岸关系发展。江启臣还主张,未来国民党要回到马英九时期「不统、不独、不武」的和平状态,倘续任党主席将发起成立「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由此,党主席选举已经促使江启臣对「九二共识」和两岸关系的认知,发生了正面的变化,从去年初的「票房毒药」蝶变为「宝贵资产」。
本来就对「九二共识」具有正面认知的朱立伦,在面临这样的「竞争压力」之下,更不敢有任何轻怠。因而他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多次强调说,若他当选党主席,过去党章、政纲规定的重要基础,包括「九二共识」等,都要延续,在这个基础上让两岸和平、让大家过好日子;国民党才是稳定两岸的力量,才是捍卫中华民国、让大家安定繁荣最大的力量。
马英九似乎已经成为党内共主,朱立伦同样也私下拜访马英九寻求支持,但并未要求马英九为自己公开站台。或许,朱立伦是认为自己过去的言行经得起考验,而无需以马英九站台来予以證明。只有江启臣为自己去年初的言行感到悔怯,才需要马英九为自己的觉醒「背书」。惟其如此,这又反过来证明,在国民党内,对「九二共识」的认知已经走出「低潮」,开始上升抬头。尽管其基调仍是「一中各表」,与北京对「九二共识」内涵的解读有一定距离,但与去年初意图放弃「九二共识」的错误认知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比照江启臣的高调,朱立伦却是以行动代替言论。而且,有两个事态,更让他如虎添翼。其一是于日前大陆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在南宁举行的「二零二一年两岸关系研讨会」上,朱立伦的岳父、「二十一世纪基金会」董事长高育仁受邀担任开幕式致词嘉宾,以视讯连线方式致辞。无论是否刻意安排,都显示曾经在习近平面前承诺「两岸一中」的朱立伦,不但得到对岸的认可,而且也间接显示,朱立伦能够透过各种渠道与北京「通气」,而不是像江启臣那样,与对岸的关系呈现「绝缘体」状态,当选党主席时连惯例的贺电都得不到。
其二是连胜文的力挺。连胜文当初宣布要参选党主席,是有感于现在的党中央已经背离二零零五年连战访问大陆后建立的两岸政策路线,因而要挟着部分怀念当时荣景的党员的意志,宣布参选党主席,其实也是「只求过程,不求结果」,激发党内尤其是参选人大对「九二共识」的正面认知。当朱立伦表达了坚持「九二共识」的意愿之后,连胜文认为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因而决定弃选,并改为支持朱立伦。昨晚他发表千字文,表达了这个意愿,痛批江启臣为首的党中央放弃「九二共识」,并以辞任国民党智库副董事长,来宣示与现任党中央决裂。
连胜文已经不是公子哥儿,而是逐步成熟。一方面,不少怀念「胡连会」建立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热烈氛围环境的国民党人,都将他视为父亲的代言人。实际上当年连战多次访问大陆,他都有跟随,亲身感受国共交流及两岸工作和平发展的热量氛围,耳濡目染。另一方面,当年连战出资成立国民党智库的目的之一,就是「收留」失业了的政务官,既是进行政策性研究,也是作为「影子内阁」储备未来国内的重新执政的人才。这些人对「九二共识」都持有正面认知,连胜文在出任副董事长后与他们的密切接触,使其对「九二共识」的认知更为明确深刻。因此,连胜文支持朱立伦,等于是党内「九二共识派」的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