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看待传统文化:它是中国人独有的傍身绝学

先说作文的缘起,一共有两个。一个是昨天和人谈到了中医;另一个是我老婆昨天收到了一万元奖金。

有人可能要说,中医好理解,争论由来已久,可你老婆为什么又和传统文化关联上了呢?莫非你老婆和你一样是个神棍?呵呵,事实恰恰相反,她可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这样说吧,如果我跟她谈国学,每次只要我说了超过一分钟,转头看,她绝对已酣然入睡。

事情是这样的:她昨天下班一进门就兴高采烈地说,今天得了一万块!我想了想,笑道,是那个扶贫先进个人的奖金吧。她点头,说,四月底开的表彰会,今天才拿到钱,不容易啊。我是钢铁直男,摇头道:你们共产党人这些年忙忙碌碌搞扶贫,现在终于完成了秦皇汉武也梦想不到的壮举,让中国走出了绝对贫困。结果,先进个人才奖一万块。今天观网有人说在北京有些科技公司取消了996,于是有些员工也少了一天六千元的加班费,你这点钱,还不够人家加两次班的。天就这样被聊死了,于是庆祝晚宴取消。

这当然只是玩笑,按照教员的说法,共产党人出来做事,并不为升官发财,是搞革命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否则,凭什么老百姓会像李雪健在《焦裕禄》里那样用烟嗓唱道“共产党,是咱的贴心人”呢?

与本文相关的是:据我老婆说,她那一组每年同去扶贫的组员中,有一个姓李的人,我们姑且称之为老李,此人精通易学。我老婆对这样的传闻当然和她聊国学必酣然入梦一样,也是嗤之以鼻。

但是,事实教育了她。有一回,到达当地乡政府后,吃完午饭就应该继续进村,可是,老李严肃地说,不能走,必须下午两点半出发。他给出了解释,当然又是他那一套所谓的易学,比如说组里就我老婆一个女子,构成了什么卦象云云。大家不当一回事,只是他这样坚持,大家又是一个机关的同事,就给他面子,忍了。结果,不久就有消息传来,前面某路段发生了山体滑坡,幸好他们没有赶路。

这事已经够神了,可我老婆还是将信将疑,直到发生了另一件事。她有次到了贫困村之后,撸起袖子,就准备入户调查。这时,老李拉住了她,说这一家不适合你,别去了。我老婆哪肯信他,拉都拉不住,毅然进去了。不久,她尴尬地退了出来,原来,这家主人是个鳏夫。

这样的事情还有不少,在此不加赘述。我说,你不懂国学所以才觉得神奇,老李用的是梅花易数中的心易,水平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学了至少二十年以上。果然,我老婆点头道,我们问了他,他说他三岁就开始学了。

我怕她要从不信跳到迷信那一头,赶紧道,这也没什么,易学没你想的那么神奇,自古至今,你见过当皇帝甚至当王的道士吗?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刘伯温,都只能是辅助,他们也不会有当一把手的念头,因为他们知命,看过卦爻和四柱后,便会知道命数。而这个命数也并非宿命,因为宿命只是先天,后天才是易学的价值所在,充满了变数,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知道趋吉避凶、敬天爱人。

是的,如今的国学和传统文化似乎处于一个尴尬和充满争议的境地,而在我个人看来,它的定位是明晰的:它是大智慧的,充满着文化的力量,但是,世易时移,如今它最好的定位就只是个人傍身的最佳利器。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我认为,不管是诸子百家,还是下面要专门拎出来说的中医、预测学和武术,都是源自同一个母亲,即河图洛书和易经。

河图洛书和易经其实是一回事,只是被神化成了龙马与老龟带到人间的传说,实则就是先人们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和观察世间百态这天地人三界的情况后,做出的一个科学的具有大智慧的总结。简单说,请问,你想且你能做一个能够涵括三界运转规律的宇宙模型吗?这种难度有多高,不用多说。但别人做不到,甚至根本就没想过这事,我们的祖先却做到了,而且做出来的模型,是一个入门非常容易、却又真能演尽变化的八卦。

说容易,是因为还在结绳记事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伏羲或者某个老祖先,他可能拿起一根树枝,再把这根树枝折弯或折断就搞定了。这就是现在可能被很多人不屑的阴阳学说,没断的树枝写着一横,叫阳爻,代表太阳、光明、君主、父亲、脑袋等等;弯了的或断了的,写成两个短横,就叫阴爻,代表另一面,月亮、黑暗、母亲、肚子等等,这就是易经定义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说复杂,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尚道的民族。为了求道,那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就算你是皇帝,无道就是昏君,就算是普通人,有理敢走天下。所以,这一阴一阳开始演变起来、跟着它实践起来,真是难。

举例说,老子和孔子都是大圣人,可是他们看到这一阴一阳后,感悟就不一样。

我们都知道,老子看完后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个人理解,道生一,就是一根树枝可以是一横,也可以变成两短横;一生二,是这阴爻和阳爻开始化合演变,在数学上叫作排列组合,比如一个阳爻上面再加一个阳爻叫老阳,加一个阴爻叫作少阳;阴爻也是如此,于是一共得出四种变化,或称四象,你看成坐标系的四象也行。

到这一步,其实我们都知道,四个象限出来后,已经在平面上能够涵括一切了。然后再继续往上加一次阴阳,二生三,二的三次方,就得出八个结果,亦即八卦。这时的八卦,每一个只有三个爻,可以分别象征天地人三界。然后还继续加、继续演变,加多少算完?最后发现只要加三次就足够了,或者说,就能演尽一切函数的运动变化了,此即三生万物和八八六十四卦。

而孔子呢,眼里更多是人世间。如果说老子学八卦悟的是自然之道、万物齐一,则孔子从中看到了平衡和制衡,悟的是仁道和礼制,这在注解周易的《十翼》里是很明显的。

不用争论这十翼是不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写的,比如如何分辨一个卦是阳卦还是阴卦,系辞传说道: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偶。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很明显,除了儒家那帮人,谁会看个卦也不忘记谈一下君子小人?

我们再欣赏几段话,比如系辞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比如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比如彖辞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也很明显,看那语言文字的措辞,以及行文节奏所悄然隐含的韵律,还有蕴含着极高程度的哲学思维,非圣贤之才,根本写不出来。

也所以,“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同理,像法家和墨家等诸子百家也无不在八卦中寻找感悟。如果有人一定要说百家与易经没有关系,那我也没有办法。的确,如上所述,老子和孔子可没有直接表明这是他们看了八卦的所思所想,都是我个人猜的。而我以为,这就像今人写作,肯定不会特意去点出文章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关系。

思想家或哲学家的作品一定会基于公认的科学常识,这一点应该毋庸赘述。于是,我在想: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伏羲画了八卦;然后周文王被商纣王囚于羑里时,进了一步,发明了后天八卦,并给每个卦加了一行字,比如乾卦,他写道,“乾,元亨利贞”;再然后,到了孔子时代,有了辞藻丰富的十翼;再往下,从汉代的京房到唐末杨筠松和徐子平、宋代邵庸和朱熹,一直到明清,诸如奇门遁甲、紫微斗数、太乙神数等等,八卦和五行被糅合到一起,终于蔚为大观。

但是,即便其中也有历法和斗建学等古代科技成果,却始终和E等于MC的平方是两个性质。简单说,八卦更哲学。它以几千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也许还能囊括这个质能互换。但它毕竟不是基于数学和物理的,这或许就决定了由它派生出来的传统文化在近现代遭遇了挑战,甚至走到了尽头。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比如有中医、预测学和武术。

                                二

在古代,比如战国后期,繁盛的百家学说其实已经开始内部洗牌,像曾经的显学门派墨家和杨朱等率先出局。墨家好歹还有点东西留下,杨学则连一片灰烬都没有。

然后,秦始皇要搞大一统,但并没有消灭六国的文化,他让人把各国的书籍都送到了咸阳。可惜,项羽是个心急的,不想追更,只想看大结局,进了阿房宫,一把大火把这些竹简都烧了。其影响之大,从萧何急忙在火中抢救文献,而司马迁从这些残存文献的百分之一二就可以写出一部史记可见一斑。

最后,是大家熟知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今天,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前夜,个人觉得,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实在无需争论。首先是不再做放火和内部排斥之事,尽量地薪火相传。试想,即便是敌人的资料我们都可以保留,何况本国先人的著述呢。为后代计,保留历史原貌才是正确选择。

然后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法先王之法,大多不免于机械和教条,并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所以,并非是古代的智慧不能用,而是要取其精华。比如说孙子兵法,其中的思想肯定可以借鉴,但古代打的都是平面战争,现在有海洋和天空,以后不定是星辰大海,我们肯定要发展出新的军事思想。

那么,儒家的,包括法家和墨家等,一样是很好的参考,但并不需要借尸还魂。而像中医、预测学和武术等,都属于道家这一脉,以下具体来说。

首先武术。武术还有什么新的价值吗?功夫熊猫、斗气还是古武?开玩笑了,这都是玄幻小说。但是,因此就大加诋毁,灭了它?那真是瞎搞了,和项羽没两样。武术,本就是农耕文明和冷兵器时代的产物,目的在于防身和健体。如果说一个人学武,就是为了打败谁甚至杀人以证明其价值,早已误入歧途。

武术毕竟是民族的宝贵遗产,内涵丰富,老外想学还没地方找呢。像我读大学时,军训,教官教了军体拳;体育课,老师教了太极拳,这哪是老外能享受得到的。这些东西,平时练练,足以保持健康;打架时,就算不能一个打几个,跑路还是没问题的。再往上,就是以武入道,体验老庄的天人合一,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是商业化和神化。

其次中医。中医其实和武术一样,也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道家隐士或方士学习易经、融汇八卦和五行后的成果,但影响和意义更大。因为武术学不学问题不大,但是人就难免生病,放在国家民族的格局去看,这健康与卫生问题的影响就更为深远,尤其是它背后又还天然地跟着一个巨大的产业链。

中医的出现对于中华文明真是功莫大焉,这一点,只要想想西医才诞生多少年就清楚了。但问题是,如前所述,它的根底是哲学的,终非未来之选。以新冠来说,中医也能发挥作用,但研究疫苗毕竟还是要靠现代科学。试想,假如中国这一次没能率先研究出疫苗,仅凭中医能扛得住吗?

个人瞎猜,伏羲老祖宗大概也没想到阴阳平衡和五行八卦就能衍生出一个中医来,而中医的前辈其实也在反复提示:预防大于治疗和下医医病。这个其实就是中医最大的特征和意义所在,尽管汉代的黄帝内经就开始研究医疗工具,比如针砭,但能比得上现代的医疗器械吗?严重一点说,如果以后环境都污染了,地里产出的药材都带毒了,药性都变了,中药怎么办啊?

所以,如果中医一定要前行,必须扬长避短。长,就是理论体系,那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西医拍马不及的优势,而又要在实操和工具上与时俱进。比如望闻问切,何必呢,如果总是凝神观察,看了几个人怕就要头晕眼花,再者,你说白色是寒症、开始发炎,然后红色是炎症,发炎严重了,可是到底多严重?你不如让病人先去验血做CT什么的,先做个全身检查,你再会诊,发挥自己系统论的优势,如此等等。至于药材,反正是药三分毒,也学学化学制药有什么不可以,何必把药方全放在动植物身上?那毕竟是农耕时代条件所限的选择。

因此,个人觉得,想要发挥中医的优势,更在于普及,在于预防。反正现在的人都文化程度高,而八卦五行这些入门非常简单。比如学一个观察掌纹,零基础也就几个小时的事情,然后熟练度看他自己,也就一个星期?反正让大家都去学,自己的身体自己掌管,这也是体现我命在我不在天嘛。而一旦真的普及,其实或许大家就会自觉维护中医、身体更加健康了,什么医保与医闹等问题也随之解压了,嘿嘿。

最后说一下预测学。

由于我们的文明从未断绝,所以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就一直存在。比如说,就算你找对象不看八字,但难道你结婚也不选日子?婚礼想不按规矩来?又或者,你乔迁祭祖,愿意草草了事?或者遇到能不能升官发财等关键时刻,不想提前预判?

大家有各种需求和欲望,预测学于是简直成了发扬易学的主力,我甚至看到复旦、北师大和北大清华都有教授博导在开命理学课程。而其实,像梅花易学等真是易学难精,想要达到前面那位老李神乎其技的程度更需要漫长时间的磨炼。

而预测学之所以有可能正确预判,显然还在于其根源,也就是易经八卦的合理之处。否则,像诸子百家,像前面说的武术和中医,怎么可能流传至今?具体来说,它具有理、象和数这三个维度。理,理论、道理;象,现象;数,数字。

此中,数字是其底层逻辑,就好像计算机的代码一样。比如说,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老外,是古人还是未来人,最开始的数字显然只能是一,然后二三四数下去。而在中国人来说,数到九就够了,因为十是又一轮开始和重复罢了。于是,天地人三界被一网打尽,九宫出来了,大衍之数也出来了——虽然高斯很厉害,能一口算出一到一百的和,但中国人算到十、总数五十五就觉得可以了,由于五在中间不动才能保证三阶幻方的所有排列,所以大衍之数是五十,再拿掉一,代表太极,用四十九根蓍草就可以预测万事万物了。

这当然还只是开头,老祖们除了八卦,还有另一个概括万事万物的体系,那就是五行,它甚至出现在尚书洪范里。洪,就是大;范,模范、模式,大禹秘传治国安邦的洪范九畴,五行就是九大类的第一名——果然,大禹的儿子启还真的开启了夏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

五行的生克,还有刑冲害,加上阴阳和六爻六十四卦,再糅合到一起,再加上十天干、十二地支,已经很多了,起码二十四节气和六十甲子已经出来了,还不够;又加上十二辰次,也就是以北斗七星为中心,外面是天圆的太阳和月亮运动的黄道十二宫,和内层地方的十二地支;除了十二建除和十二神煞,又加上十二长生、六亲、九星、八门、八神、二十四山。。。。。。

这个规模还算不准?我只能想起星爷的一部电影:算死草。但一看你也知道,头大,没点年头你根本玩不转。

但又如何呢?这不过是古代的大数据,能和现在的大数据相比吗?比如说你丢了一只猫,抛铜钱在那里算卦,还背口诀,什么体克用、用克体,什么“甲己五里地,乙庚千里乡”,比得过找叔叔看一下天眼的监控吗?

更关键的是,古人也说过,有三不占,有善易者不占,也就是说,如果清楚前路,便无需占卦,勇敢前行就足矣。

所以,预测学和武术与中医一样,是现代中国人最好的傍身绝学。老外肯定一脸懵,没这些玩意,因为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他们都是拼音文字,QWER也就打打游戏还行,弄不出这么神秘复杂的东西。只是,现在和未来都是科技的天下,传统文化真的只能像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却已不能亲身上阵。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