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东升老师《货币、权力与人》最后一部分,汇率问题和债务问题

这次是本书的最后两章,一章是讲汇率,一章是讲债务,结构也都比较简单:介绍历史、介绍概念、对现行理论的介绍和批判,最后说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本书最后还有第七章,不过是总论,就忽略不展示了

这里先展示文本的结构化,再列出没展示的一些观点,最后因为是本书最后一部分,顺便说一下我对这本书和陈平老师《代谢增长论》的一些看法

如下所示,看不清可以点图片放大:

500

上图是文本结构化展示,下面列一下个人比较感兴趣的点:

​1.发展中国家的“原罪”是无法使用本币融资,因此债务率不高却很容易被攻击,很容易出现经济金融风险。被攻击的本质是被迫还债,如果是本币债就不会出现问题

2.货币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在很多时候因其巨大而隐蔽的财富再分配效应,它的政治特性往往超过经济特性。这个方面翟东升老师说了中国05年到12年的货币政策,让中国获益很大,但是人民承受的代价也很大

3.对于一个政府来说,用本币发行债务就没有债务风险,但是对国内再分配影响特别大。

4.美国债务高是它作为中心国家、资本输出国的必然结果,债务本身不会导致金融风险,但是本币债对国内巨大的再分配效应是巨大风险,同时也需国外实物资产支撑

5.中国的债务没有大的风险,中央地方全加起来总占比也不高,本币债不用担心违约。随着中国逐渐变成资本输出国,需改进的地方是:中央应主动加大债务规模,地方缩小债务率。中央信用高,但是债务规模太小,地方信用低且管理不完善,债务很乱

以上

下面说一下我对这两本书的看法:

一、陈平老师《代谢增长论》

1.如果你看过实际的文本,很容易感到,陈平老师是特别侧重于数学模型的,对历史和数据的梳理并不是建模的依据,而是为了从历史事件中总结出自己的理论假设,并用历史数据梳理检验自己的理论模型

2.对未来的预测不是从大量数据中来的,而是从模型中推导出来的。这是理科做学问的方式

3.陈平老师对以往理论的批判,不是从某个理论的合理性,而是从不合理性出发的,再把原理论中合理性的地方融进自己理论的某个部分,即“只关注奇花异草”的做学问方法。

4.但是由于这种方法有些人批评陈平老师不懂经济学,说他老是揪着已有理论的某个地方说个没完,却从来不说那个理论对的地方,,,对于这种人,我也是无语了,估计陈平老师也不会在意吧

二、翟东升老师《货币、权力与人》

1.如果你看过本书的大部分文本,你会更明显感觉到,这本书更侧重用数据梳理的结果对流行理论的谬误进行批判,在第七章的总结中也说本身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对流行观点谬误进行了批判,二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2.本书没有数学模型,有一个描述性的结构模型,就是中心和外围的模型,模型来源是梳理数据的总结,对与数据梳理不符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主要是对自由主义经济学。可以发现是典型的主流做学问方法,不过比主流经济学家更重数据,没有主流经济学家所谓的“信仰”

3.本身理论为民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一个大概的理论框架,理论的落点是以人民为中心,处处以人民为中心,既关心中国的命运与前途,也总能把这种命运与前途落到人民身上。比如特别注重货币政策对国内的再分配效应

4.有人读完本书可能觉得,本书对现有金融体系都是描述性质的内容,而且理论框架民本主义很大,实际谈论的都是货币金融,区域又太小。有这个疑问的可以看一下本书的副标题,民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前面的限定词——全球货币与金融体系的——民本主义政治经济学

自此,《代谢增长论》和《货币、权力与人》两本书都搞完了,完结撒花,下次做个不一样类型的。

另外我想把这些帖子做成视频,有没有好用的软件啊,做动画方便,模版多的,最好能自动配音,求推荐,别太难上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