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重口味了?因为很多地区不知道怎么样让菜变鲜美

        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重口味了?主要是很多地区的人不知道怎么样让一道菜变得鲜变得香。一味地靠佐料、油料堆积,好像盐不要钱,好像不放辣椒就不会做菜。就像我河南的同事,吃什么面都要放很多醋进去,就连吃海鲜面也放一堆醋进去,不然觉得没味儿。我说这好好的海鲜面,被你这醋一倒全毁了。其实他长期在河南重盐重油重口味的饮食环境下,味觉都麻木了。另一个河南同事,和我一起吃饭的时候大骂食堂,我一听这个对路,很早就想吐槽食堂的菜做的太油,好像油不要钱,结果他给我来了句“食堂的菜一点油水都没有”,,我看看菜下面厚得可以游泳的油水,顿时不知怎么回答……

        回到话题。就拿鲜来说,按上海人的话说,就是很多地区的人不知道怎么把鲜味“吊”(第四声,不是第三声啊)出来。其它地区的人总是嫌上海菜甜,而上海人总是觉得其它地方的菜不鲜,总觉得缺点什么,其实就是缺了一点糖。糖是用来吊鲜、提鲜的关键佐料,很多菜都是要靠糖来润色提鲜的,没有了糖就没有了灵魂,就像五线谱缺了高音音符,那能好听?那不是弹棉花嘛。很多人说撒糖不是让菜更重口味了,其实上海菜撒糖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每道菜都倒很多糖进去,糖只要撒一点画龙点睛就行了。而且有了糖的提鲜,盐和味精就能少放,一定程度减少了菜的重口味和不健康。

        上海有很多菜都不用靠重口味来提升菜肴的味觉,却让你感觉更鲜美、更能获得食材味道的本色。

        就比如上海白斩鸡(振鼎鸡、小绍兴是著名老字号),就完全不放什么重口味的料,鸡是白白嫩嫩晶莹水润的鸡,只要一小碟特制的鲜甜可口的酱油,就能让你胃口大开。

500

        还有葱油海蜇头,或者海蜇头,蘸点鲜酱油,就着白粥吃,就美的不得了。

500

        菜肉大馄饨,清香爽滑、鲜美滋润、大快朵颐,靠鸡蛋、肉、荠菜等食材的原味来提鲜,讲究食材的配比,不油不腻又令人感到无上满足,有时候汤里还会撒上紫菜、蛋丝、虾皮、榨菜来提鲜,令整个菜肴变成鲜的盛筵(简直是海天盛筵!)。可以说菜肉大馄饨是营养配比最健康的食物之一了,蔬菜、瘦肉、鸡蛋、碳水、水分、盐分一应俱全且呈黄金比例,没有重油、重盐和糖分,一切都恰如其分。

500

        荠菜豆腐汤,清香可口

500

        糟卤鸡爪,把鸡爪用清水煮的胖胖的,然后用糟卤浸泡,简简单单。晶莹剔透,白嫩弹牙,爽脆软滑,鲜嫩爆汁

500

        

        ……

        这个列表能好长好长,关键就在于菜怎么做,怎么让它变得鲜美,让它还原食材本色,与佐料相得益彰,同时又健康,而不在料下得多少、多么的重口味、越重口就越好吃,不是这个道理。你是在吃食物,不是在吃佐料。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