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炸弹之王的破坏力惊人,然而它却不炸军队、也不炸装备
NO.1428 - 炸弹之王
作者:铁塔猫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与商务合作,请联系potereio
1970年3月23日,一架C-130运输机飞抵一片丛林上空,投下了一只硕大的炸弹。炸弹在半空中打开降落伞,未待落地却已经爆炸。一个体积空前巨大的火球消失后,留在地面上的是一片极致宽阔的圆形空地!炸点附近的乔木、灌木均已经碳化,如果是一群人站在这......后果不堪设想。
炸弹投放瞬间
「炸弹之王」:只有两款飞机可以投放,却不是轰炸机
▼
在当时,一枚6.8吨重的航弹是大部分轰炸机可以承受的:英国早在二战时期就投掷过10吨重的「大满贯」航弹。一枚长5.37米直径1.7米、外形极度不规则的6.8吨重的航弹,是当时世界上所有的轰炸机弹舱都容纳不了的。因此,它只能通过载重20吨的MC-130H运输机运输,并且从运输机的尾门投放。
C-130运输机投放BLU-82航弹
美军还有一款CH-54「空中吊车」直升机可以携带BLU-82航弹。CH-54运输直升机在外形上和普通的直升机截然不同——它好像没有尾门!除了一个孤零零的驾驶舱连着一根尾梁以外就没有了其它的运输直升机应有的机舱部位,况且它的起落架相当长!这是为吊运大件的武器装备而设计。
CH-54直升机携带BLU-82航弹
从公开数据上看,CH-54直升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仅仅19吨,却可以通过机腹吊装点携带这枚6.8吨重的航弹,算得上是「小车拉大炮」。越战中,美军屡屡将其用于开辟降落场,这算得上是世界上投掷航弹威力最大的直升机了!
不炸人、不炸装备,它第一次参战被用来炸什么?
▼
然而,BLU-82炸弹的研制并非为了消灭敌军有生力量集群、装甲集群或是重要的交通后勤枢纽、指挥部,而是为了完成一个简单的梦想——有合适的空地起降直升机,而不用冒着危险强行降落在稻田、村庄建筑间或是有坡度的山坡上。
这显然是一架降落失败的直升机
越南的丛林是直升机驾驶员的噩梦。越南处于热带,植被茂密,乔木、灌木交错杂居,野外只有极少数寸草不生的空地。而除了动用直升机机降,美军别无他法——战况瞬息万变,速度比地面车辆快的直升机显然是这片丛林上最佳的助手。
在交战频仍的地区,美军动用人力去开辟登陆场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只能宣告美军无法通过直升机机降兵员。这不是美军束手无策的理由——美军必须要借助现有的科技,找到快速开辟登陆场、拯救颓势的方法。
于是,就有了我们文章开头的一幕。整个越战期间,美军一共制造了225枚BLU-82炸弹。越战期间它主要用于开辟降落场,因此在弹头前端增加了一只延长的引信,可以空爆而避免在地面产生大型弹坑导致直升机无法降落;而除了开辟降落场,它也可以用于杀伤地面的有生力量集群,这时就不安装延长引信了,炸弹在坠地后引信起爆。
可见BLU-82航弹体积巨大
物美价廉:BLU-82为什么威力比同体积的传统航弹要强?
▼
许多人可能不信,BLU-82的造价仅仅2.7万美元。而它内部可以填充5715千克的GSX炸药——为了强调短时间内为后续机降部队开辟出大面积降落场的要求,BLU-82采用了由硝酸铵、铝粉、聚苯乙烯等原料混合合成的GSX炸药。从爆炸过程来看,它并不属于空气燃料炸弹(云爆弹),而应该是温压弹。
BLU-82下坠中,降落伞打开
温压弹起爆后,先产生不需要氧气参与的无氧爆炸、燃烧反应。其中,无氧爆炸反应持续时间为数百万分之一秒,仅仅释放一部分能量,同时产生大量的可燃物;接下来的无氧燃烧反应持续万分之一秒,这主要是可燃物的燃烧;而在无氧爆炸、燃烧结束后产生的有氧燃烧反应,则需要氧气的参与——主要是周围氧气和可燃物的混合燃烧。温压弹在这一阶段释放出极大量的能量。
在有氧燃烧反应产生阶段中,爆炸范围内会瞬时产生极高的高压,因此产生极强的冲击波。紧接着,燃烧产生的高热量瞬时灼烧周围的障碍物,燃烧时消耗的空气又将造成一个范围极大的无氧区,甚至能导致在温压弹爆炸杀伤范围内产生约3~5分钟的无氧时间。因此,温压弹的杀伤力极强。
BLU-82炸弹坠地瞬间
传统炸药并没有有氧燃烧反应,也不会在爆炸后产生几分钟的无氧时间——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二者的杀伤原理不一样。这决定了它们之间无法直接衡量谁威力孰强孰弱。
如今对BLU-82的杀伤力只能用距离来概括:MC-130H运输机在投放BLU-82时,必须距地1800米以上,否则会被波及;而在BLU-82爆炸时可以瞬间摧毁距爆心61米的一切地面设备,并且使得距离爆心500以内的人畜瞬间窒息倒地。强劲的冲击波可以冲出1800米以外!
雪藏近30年后重返战场
▼
作为当时世界上爆炸威力最大的常规炸弹,BLU-82似乎在越战结束后销声匿迹。越战中,最出色的战绩也只是它在春禄战役里的表现:投掷了100多发BLU-82的美军,顺利地协助南越挡住了北越人民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势,使得北越人民军最终撤离春禄。巨大的威力,又是许多越南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在越战结束后,它便被立即封存雪藏。显然,比起可以用轰炸机甚至战斗机投掷的航弹,它确实没必要出现在日常训练中。而因为体积大,美军中仅有CH-54直升机和C-130运输机可以投掷——然而,美军如今也已经没有了战时急匆匆开辟直升机登陆场的需要,似乎更用不着它了。
CH-54直升机正在挂装BLU-82航弹
不过,针对一些特定的重要目标,常规的航弹甚至是导弹也不起作用,比如大面积的雷场。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军一共投下了11枚BLU-82炸弹,其中有5次是在夜间行动中。起初的目的是将BLU-82用于轰炸伊拉克军队布设的地雷雷区,温压弹可以使得地表瞬间产生高压和弹坑,让地雷移位或者提前引爆、高温高压导致失效。
GBU-57钻地炸弹
比起雷场,更难以摧毁的是人的心理防线。不过,它做到了——BLU-82在夜间行动中投掷了五次,则是为了检验其杀伤人员的效果以及用于心理战的效果:深夜间,一个巨大的火球直冲云霄,产生的光辐射瞬间覆盖方圆几公里,巨响几乎要震聋附近所有生物的耳膜——迎面而来的冲击感,让伊军感到畏战、厌战。
然而,美军前脚刚把BLU-82投下,后脚就开始空投传单,纸片纷飞中伊拉克军人已经对美军感到十分恐惧。在海湾战争中BLU-82摧毁的坦克、地雷不算多,战绩最为辉煌的方面却是摧毁了无数伊拉克军人的心理防线。
GBU-43B「炸弹之母」
在BLU-82「炸弹之王」后,美国为了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有效打击伊军的重要设施、地下指挥所,研制了GBU-43/B型炸弹,诨名「炸弹之母」。紧接着,在21世纪10年代,美军又亮出 了GBU-57「炸弹之祖」......「炸弹一家」还会有多少兄弟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