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说明朝后宫有“宫女九千,太监十万,每天都有饿死的”可信吗?

这话康熙大概率是说过的,出处不止一处,有清自己的官修史料《清实录·康熙朝实录》为证,亦有《熙朝新语》的记录。

500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

500

熙朝新语

康熙晓谕大学士:

明朝的事诸位都听说过,但全都是从纸上得来。万历朝以后皇宫用的太监,曾有在我跟前服侍过的,所以单我一人知之甚详。明朝太奢侈了,兴造无度,宫里的脂粉钱就得四十万两,其他供应也得数百万两。到我大世祖(顺治帝)登极以来,统统的都给革除了。太奢侈了,紫禁城内砌砖横竖七层,一切工作都从民间征派。宫女九千人,太监十万人,有的根本就吃不上饭,天天都有饿死的!今日宫中,只不过是四五百人而已。

康熙是认真的么?

我想,他是认真的。

他主要是为了提倡节俭,这个出发点没有错。错就错在十万太监驻皇宫这个数字,你只要去过故宫,你就知道这个数实在是太过离谱。

故宫现在日人流量限定在最高八万人次,合理的人流量应在一天四万人次左右,这还是一整天的数。你现在忽然让十万个游客一下进去,非挤死不可。

500

十万个太监也不行,就算割屌省下了部分体积,但并不影响大局,依然会是人山人海。可见,十万这个数,是不靠谱的。

500

这就有两个可能。

一是康熙说错了。宫女九千,他意图证明明室淫靡。太监十万,可能是抄录错误。但从各版本的说法以及他说宫女九千这个数来看,内监的确是要翻几倍的。可以得知,康熙是认真在讨论这件事。倘使康熙是认真的,没有吹牛屄,那么,肯定就是“曾在明宫后来又服侍过康熙的老太监”在吹牛屄。

明代太监人数多是真的,人数往往上万。登记造册的人数就不知道了,你去看档案,可能那个人数是谎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明朝内监消费巨量柴薪的事确实是真的,这个在《明实录》中可见一斑。

500

惜薪司,掌宫内所用薪炭。

这是明代宫廷民间摊派的流弊,甚毒,往往某司内官实际上仅有一二十人,到最后要几十倍的东西。工科给事中王元翰上书朝廷,说他去厂库,常见群商跪地号泣,乃是内监摊派:

内官中穷凶极狠,威取刑逼如杨致中其人者,尤为罪魁焉。铺垫之名,臣不知所自,但该司内官旧不过二三十人,其欲易办,今朝进一人,暮进一人,几十倍于前矣。陛下试思此辈群乎力恳,必得此惜薪司者,意欲何为!?

这个摊派的数是实的,内监实际人数又不够,能怎么办呢?就造呗,把带屌不带屌的临时工都算上,临时的内宫筹办,也算成需常年有花销的,以此讹诈国家。由此,一万人给造成十万人,数百宫女给造成数千宫女,是极有可能的。

造够数后,领取朝廷财政拨款后,内监领导们并不把欠款打到采购商家那里,而是扣着不给。这样既拿了钱,又拿了货,因此形成如此积弊,又摊派商家,导致商人破产,于官员途径跪求主持公道。因此,即便是康熙吹牛屄,抑或说是那个老太监向康熙吹牛屄,可明代宫廷用度奢侈,内监敲骨吸髓,这个锅是甩不掉的。

总之,宫女九千人,内监十万人。

必然是假的。

但看其用度,又并不假。

至于说有饿死者,实情是拿不准的。

如有饿死者,可能并非是因人多而饿死,只是因地位太低。这种现象清末也有,清末太监因不堪忍受虐待而逃离宫廷者不计其数。越到后来,太监数量就越少,怎么招都招不进去了。但明代太监却是个肥差,以至有人主动把屌一割,去享受生活。进去以后,就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了——饿死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饿死人这事,如果仅仅是康熙吹出来的,那么没什么可讨论的。但如果是老太监真这么说过,可以考虑他(老太监)的确见过饿死人的事。老太监可能并不知道,明宫宫内太监不可能有十万人那么多,他要是说过这个数,可能也是听别人讲的。别人怎么听说“十万”这个数的呢?可能是编制内和编制外的加起来。


有一则,是明末清初文人王誉昌,说甲申国难时,明宫内奔走出来的人多达七万。

500

中珰,就是中官、太监,刚说过了,内宫不可能那么多人。

但外廷就不一定了。

首先是太监本身,有一个遴选的过程,自宫者甚多,即便没被选中,也不愿离开皇宫附近,而聚集一处:

净身男子,大约闽人居多,崇祯十七年中,选三次,增万人,每岁月米增七万二千石,靴料增五万。其未选中者,散于皇城外,有堂子之佛寺,俗称无名白内宫,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共二十四衙门。(《甲申朝事小纪 ·崇祯宫辞》王誉昌)

其次是光禄寺等部门的杂役,在内宫外头,数量的确多得吓人。

这个更有说服力,是徐阶的上疏《清查光禄寺厨役疏》:

臣等看得该寺厨役,嘉靖九年议准不足四千名方许收补,盖本以四千名为额数。后虽加添一百名,揆之事理,总当不过四千一百名。

伏乞敕下该寺堂上官,逐一清查明实,以四千一百名立为总额,而酌量各署事之繁简,分派某署若干以为细额,庶该寺不致动称缺乏,有误供应。

光禄寺,主要负责各种庆典、祭祀、朝会、宴饮。光禄寺光厨子,就有4100人,上班时分散在各署为大家做饭。其他各司,统出来几万人,自然是不在话下的。只是,还是那句话,宫内十一万人,放不开,就得往外边放,靠近宫墙。

500

这个区域内,所有工作人员加起来,兴许能有个几万。

太监数千名到一万多名,宫女数百名,这是个正常数。

康熙给大学士们开会,说节俭,列数据没过脑子。问题就出在他住的是紫禁城,而不是故宫博物院,他要是节假日去故宫博物院排队旅游,就会察觉到这数据有问题,膨胀了十倍。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康熙满嘴胡吣了,也无法洗白明末朝廷的状况。百姓的确承担着这样数额,甚至更高倍数的税费。这只是皇城的消费,还有各级盘剥,皆如此般,以至百姓破产流离,加上天灾时候,朝廷亦不抚恤,照常征税,终于揭竿而起。

历朝历代对前朝的错总是矫枉过正的,唐初戒奢,宋抑兵权,明减官俸,清慎内监。

这是后人对前人的哀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