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报内容看粟裕和邓小平是如何指挥淮海战役的

从电报内容看粟裕和邓小平是如何指挥淮海战役的

总前委成立以前的战役指挥情况

从11月2日军委明确“整个战役由陈邓指挥”,陈邓复电“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开始,到11月16日总前委成立,历时十五天。我们首先看看陈邓在此期间发出的电报。

陈邓发出的电报中,主动牵涉到华野或战役全局的有三封。分述如下:

1) 11月8日21时,陈邓致电粟谭,“如判明蒋介石系整个南撤,设防淮河时,如有可能,你们应派部队举行超越追击,“

由于两三小时后军委电示:“刘峙六日部署,现正执行,并非总退却。”陈邓此命令未执行。

2) 11月10日13时,陈邓致电:“黄兵团现已大部西撤,华野主力似应由东北向西南插至徐宿线以东。是否有当,请核奉。“

由于之前10日巳时、12时粟裕军委都已下过分割包围黄百韬的命令,陈邓此电未得到回应。

3) 11月14日22时,刘陈邓致电军委:“如果需要增加生力军歼灭邱清泉、李弥兵团,宜以中野第四纵队,华野第三、两广纵队,必要时加入中野第九纵队归粟裕指挥,以保证徐东作战胜利。“

由于敌情变化,歼灭邱、李计划当时并未实行。陈邓此电未得到回应。

综上所述,陈邓指挥淮海战役的命令,两个没有执行,一个是事后发出,都没有起到作用。陈邓也确实实现了“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也即自己少指挥的设想。

 

再看粟裕,在此期间发出的电报中,主动牵涉到中野的或战役全局的有八封,分述如下:

1) 11月6日,根据敌情变化,粟裕发出鱼戍电,果断提前两天打响了淮海战役。

此电得到了军委的同意,并说:“在此方针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

2) 11月7日9时,粟裕发电,“建议”豫皖苏军区部队出击津浦路徐蚌段,截断徐州敌人退路。

3) 11月7日12时,粟裕再发电,“建议”中野出击津浦路徐蚌段,现在即请告豫皖苏对该段破击,截断徐州敌人退路。

4) 11月7日13时,粟裕第三次发电,“建议”中野出击津浦路徐蚌段,截断徐州敌人退路。

8日7时,军委军委回电:“估计及部署均很好”由于还未得到豫皖苏军区部队出击战果的报告,陈邓仍未回应。

5)11月8日齐辰时,粟裕提出了重大战略建议:消灭黄百韬后,“抑留敌人于徐州及其周围,尔后分别削弱与逐渐歼灭之。”

军委9日亥时复电采纳了粟裕的建议,小淮海演变成大淮海。

6)11月8日9时半,粟裕第四次“建议” 豫苏皖部队迅速破击徐蚌路。,截断徐州敌人退路。

11月8日10时,陈邓回电:“豫苏皖三个团原定7日夜开始破击宿县南北铁路,尚未得报告。”

7)11月15日12时粟裕致电三纵刘陈邓军委:“判断黄百韬兵团有可能突围,苏北兵团来不及北进。“为此请三、广两纵队于今晚由徐州机场东南附近柳集西南大胆猛进……我们令三纵执行此令,有不合,但以时机促迫来不及请示。……请求刘陈邓待两天后,我们当以三广两纵西调,供刘陈邓使用。”

8)11月15日15时:粟裕再次致电三纵刘陈邓军委:“正面阻击及歼灭黄兵团,均无问题。未经刘陈邓许可,我们即已令三纵(孙丁)今晚即向徐州以东及东南攻击,请求批准。”

11月15日14时,军委电示:“华野暂时适用于徐州方向是对的,将来使用方向依情况再定。”

11月15日,刘陈邓致电粟裕:“粟:13日10时电及军委14日23时电悉。决定以三、广两纵归还华野建制,参加徐东作战,陈谢四纵队南调对黄维及宿蚌线之敌,三、广两纵动作由粟令定之。我们己令三纵一部接替四纵三堡及其东北山地之阵地,陈谢立即南下。“

粟裕的八封电报,每次都是涉及淮海战役全局或中野的重要决策,每次都得到了军委的认可和采纳,而且得到了切实的执行,获得了预期的战果。

所以,我们可以说,在11月2日到11月16日期间,粟裕有效地实施了对战役的指挥,虽然决策大都以“报告”、“建议”的形式发出,但都被军委采纳并有效地实施了,获得了预期的战果。这就说明粟裕在这个阶段实际上指挥了淮海战役。

总前委成立以后到召开第一次总前委会议期间淮海战役的指挥情况

12月17日,总前委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从11月16日总前委成立到12月17日,正好历时一个月之久。在这个时期,中央军委随着战场形势的不断变化对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任务曾作过多次设想和调整。

总前委成立后战场态势是:

山东兵团包围了黄伯韬兵团的四个军,16日晚开始了总攻。

17日华野阻击部队后撤一部,引诱邱李跟进以便分割包围。

南线李延年、刘汝明向北攻击前进。黄维兵团15日到达涡阳太和附近。

这个时期刘陈邓牵涉到战役全局和中野华野统筹配合问题的电报有13封,分述如下。

11119皓9时,刘陈邓发电:“先打黄维、李延年部似为上策

17、18两日,军委、粟陈张、刘陈邓就下一步攻击目标进行了讨论,最终,刘陈邓的皓9时电得到了军委和粟裕复电同意,战役第二阶段进攻目标由北线转向南线。

21119皓17时,刘陈邓发电:“望华野协同先歼击黄维、李延年”电报,要求华野“以尚未使用之五个纵队或三个纵队用于南线,协助我们歼击黄维、李延年”

粟裕于11月20日亥时复电,按刘陈邓的要求进行了部署。

3)11月21日10时,刘陈邓发电:请粟陈张令十一纵十三纵即开时村以南仁义集以西地区待机,因为如正面敌人迟迟不进,而李延年前进较快时,我们可能先打李延年或刘汝明。

粟裕于11月21日十八时复电,报告了最新部署,并建议“建议中野于南平集、孙町集线以南,歼灭黄维兵团为好。”

4)11月22日辰时,刘陈邓复电:“完全同意马十八时电部署。战役第一步由中野全力打黄维,华野全力歼李延年、刘汝明。”

事后证明,同时吃掉黄维和李刘两大块敌人是力不从心的。

5) 11月23日22时,刘陈邓发电:“歼击黄维之时机甚好。而李延年、刘汝明仍迟迟不进。因此,我们意见除王张十一纵外,请粟陈张能以两三个纵队对李刘防御,至少以四个纵队加入歼黄维作战,”

刘陈邓这个电报,当机立断,抓住了战机,指挥得当。

6) 11月24日10时,刘陈邓电示粟陈张,要求华野增加对刘李的防御并切断黄维与刘李的联系。

11月24日午时,粟陈张复电:“我们当遵命首先以大力协同中野歼灭黄维兵团。对刘李暂采阻击与歼灭其一部之方针。”

7) 11月25日11时,刘陈邓电粟陈张:请令各纵兼程前进,主力(包括六纵,不包括王张纵)控制宿县、桃园集蔪县集及其西南二十五里之大营集一线(线上均属华野),置重点于桃园集、蔪县集以东地区,并控制宿县、水池铺沿铁路线待机作战,或参加打黄维或消灭李延年西援之敌,视情况决定。

8) 11月25日21时,刘陈邓:黄维全部在南坪集东南纵横二十里地区被我合围,估计三天内可能解决战斗。望粟陈张唐即布置歼李延年作战。

此电报对黄维战斗力估计不足,事后证明,同时吃掉黄维和李刘两大块敌人是力不从心的。

11月27日14时,粟陈张报告打李延年部署。(由于李延年26日提前撤退,此部署未实现。后来粟裕回忆说:“幸好没有打上,当杜聿明突围时我们才得以从南线又抽出三个纵队,和北线的七个纵队,以及刚南下的渤海纵队,共十一个纵队,一起参加兜围。”)

9) 11月27日感17时,刘陈邓发电:“全战斗至迟明日可以解决。”

事后看来,这个估计过于乐观。

10)11月28日俭17时,刘陈邓发电:“全歼该敌确有把握,但须十天左右时间才能完成。原来根据敌人总突围及廖起义的情况,估计可以迅速解决战斗,此种情况业已改变。”

11月28日22时军委电示:“粟陈张在歼灭固镇、曹老集〔3〕一带之敌以后,请考虑以二、六、七、十一、十三等五个纵乘胜渡淮南进,切断蚌浦线,包围并相机夺取蚌埠。十纵则留在宿县休整,尔后即用谭王李〔4〕所率各纵及十纵协同中野解决徐州之敌。”

(虽然刘陈邓17时已发报承认无法近日歼灭黄维,但没有接到报告的军委仍信心满满地部署华野南线部队渡淮作战,果真如此实行将铸成大错。)

11月29日6时,军委电示:“粟陈张在解决固镇、曹老集〔6〕之敌以后,华野二、六、十、十一、十三等五个纵应立即集结休息,作为歼灭黄维的总预备队。渡淮南进一事,待黄维全歼以后再说。”(这是军委知道中野不可能马上歼灭黄维后作出的作战部署调整)

11)123日江亥时,刘陈邓电令:“决用华野七纵十三纵加入进攻”

12月2日,粟裕在电话中向刘陈邓介绍了歼灭黄伯韬的战法。

12)125日午时,刘陈邓:“决定于明日午后开始总攻,一直打到消灭黄维兵团为止。最近三日仍以华野六纵中野二纵(四个团能作战)钳制刘李

13)12月9日10时,刘陈邓:攻击三四天以后使黄维直属机关暴露。

此电报没有觉察到南面敌人增援的危险性,但粟裕觉察到了。

12月10日辰时,粟陈张致电:“目前华野及中野已分成三个战场作战,兵力均感不够。不管杜之建议是否能实现,即宋希濂兵团赶到,则南线阻击刘李之部队即可能出乱子。为此,我们建议再由此间抽出一部兵力,以求先解决黄维(对邱李暂采取大部守势,局部攻势)”

刘陈邓接到电报后即与粟裕通电话完全同意粟裕的调兵南下之建议。12月15日中野华野共同全歼了黄维兵团,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结束。

根据上述13封电报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此期间刘陈邓确实对战役进行了有效的指挥,其中11月19日皓9时电:先打黄维、李延年部似为上策对战役的目标由北线转向南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1月23日22时电:“歼击黄维之时机甚好”。果断地抓住了分割包围黄维的战机。其余电报都是关于实现战役决策的具体作战部署的,大部分都得到了有效的实施。

但是,刘陈邓的指挥也存在两个不足。

其一是对歼灭黄维所需时间的估计过于乐观。11月25日21时电报里,刘陈邓估计三天内可能解决战斗。11月27日感17时,刘陈邓发电:“全战斗至迟明日可以解决。”实际上,只要与华野歼灭黄伯韬之战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三天解决战斗”根本是没有可能的。黄维兵团是蒋介石嫡系部队武器装备一流,还有五大主力之一的十八军在内,战斗力肯定要比非嫡系的黄伯韬要强。华野歼灭黄伯韬就用了11天,中野歼灭黄维用三天?这还没有考虑中野由于千里跃进大别山,战斗力下降的因素。

正是在“三天内可能解决战斗”的误导下,军委11月`28日22时作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命令华野渡过淮河南下作战。幸好刘陈邓很快就觉察到了这个错误,于11月28日17时发电,将歼敌时间延长为十日。军委收到这个电报后,立即于29日6时取消了这个命令。

第二是对敌军南面增援部队突破我军阻击的危险性估计不足。

杜聿明集团和黄维都被包围后,蒋介石严令杜聿明和李延年刘汝明”南北夹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12月5日,又调武汉宋希濂兵团前来增援。对于此种局势,刘陈邓12月9日仍认为:“对付刘李有五万余人当无大问题。”而粟裕则忧心忡忡:“目前华野及中野已分成三个战场作战,兵力均感不够。不管杜之建议是否能实现,即宋希濂兵团赶到,则南线阻击刘李之部队即可能出乱子。”最终,粟裕又向南线抽出三个纵队增援中野,很快地全歼了黄维兵团。

不过,第一个不足由于刘汝明李延年过于懦弱提前撤退了,没有造成实际有害后果。,第二个不足由于粟裕的及时增援被予以化解。所以这些不足对于刘陈邓的正确指挥来说是瑕不掩瑜,刘陈邓在此阶段的指挥是很出色的。

再看粟裕,这个时期粟裕牵涉到战役全局和中野华野统筹配合问题的电报有9封,分述如下。

11121日十八时粟陈张电,报告了最新部署,并建议“建议中野于南平集、孙町集线以南,歼灭黄维兵团为好。”

这是战役中第一次关于歼灭黄维兵团地点的具体建议,并得到了采纳、实施。

211月30日辰时,粟陈张电,对于徐州敌人“放弃徐州,企图以邱李孙倾巢南犯。”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311月30日巳时,粟陈张电,果断将南线大部兵力北调。

4)12月1日12时,粟陈张:“徐州之敌已于陷西窜,我各纵正追击中。因我主力在徐南或东南,较晚敌一天路程,追击不及。”并下令豫皖苏地方部队阻延敌人撤退。

12月1日2时,军委根据情报判断敌人要从东面逃跑,下令华野重点向东阻击。但粟裕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敌人向西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没有机械执行军委命令而是把部队放在南面阻击,这为后来追击包围杜聿明集团创造了有利条件。

5) 123日申时,粟陈张发电:“我决全力对付杜聿明所率之邱李刘兵团,对蚌埠北犯之敌无力兼顾,建议华野协助部队归中野直接指挥。

这个电报并未得到军委和刘陈邓的答复,可能是刘陈邓打黄维也很吃力,并不顺利,因此无暇顾及南线阻击任务。这意味着,粟裕仍然需要由华野有限兵力肩负北线包围歼灭杜聿明集团,南线阻击增援之敌的艰巨任务。

6126辰时,粟陈张发电:“决定调三十五军(吴化文部)南开作战。

7126辰时,粟陈张致电刘陈邓:“使我担心者惟六纵正面太宽,有刘李突破该纵防线之虞,势将影响钧部对黄维之作战。因此,除二纵加强六纵外,建议张国华所率之五个团大部或全部南下加入对刘李之阻击作战。为防止邱李孙向西南逃窜,我追击不及,建议邓李处所集中之部队,能抽出五至十个团至商水项城一线待机。

12月7日辰时,刘陈邓回复:“已按粟所提作出部署”

8127午时,粟陈张发电,抽渤海纵队一个师,江淮军区两个旅阻击李刘。

91210辰时,粟陈张致电刘陈邓:“目前华野及中野已分成三个战场作战,兵力均感不够。不管杜之建议是否能实现,即宋希濂兵团赶到,则南线阻击刘李之部队即可能出乱子。为此,我们建议再由此间抽出一部兵力,以求先解决黄维(对邱李暂采取大部守势,局部攻势)”

结果,粟裕又向南线抽出三个纵队增援中野,很快地于12月15日全歼了黄维兵团。

从上述9封电报来看,虽然这一时期刘陈邓指挥中野歼灭黄维是重点,但粟裕的重要指挥作用也不能忽视。

粟裕第一个提出“中野于南平集、孙町集线以南,歼灭黄维兵团为好。”的建议,为歼灭黄维作出重要贡献。

粟裕在指挥部队配合中野打黄维进行部署外,对徐州之敌撤退时机,撤退方向均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进而作出了正确的部署。这为后来追击包围杜聿明集团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粟裕全力追击包围杜聿明集团的同时,还要勉为其难地担负南线阻击任务。为此,他除了尽可能抽调华野吴化文的起义部队、渤海纵队一个师,江淮军区两个旅阻击李刘外,还以“建议”的形式对中野部队进行了调动部署。

粟裕首先看到南线阻击潜在的危险,以“建议”的形式向南线抽出三个纵队增援中野,很快地在更多南援之敌到来之前于12月15日全歼了黄维兵团。

可以这样说:在第二阶段,邓小平的指挥对歼灭黄维起到了主要作用,粟裕积极参与战役的指挥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一次总前委会议后淮海战役的指挥情况

12月17日,总前委召开第一次会议,由于淮海战役第三阶段已胜券在握,会议着重讨论了渡江作战和部队整编问题。会议于12月18日结束。19日刘陈去西柏坡,邓回中野司令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围歼杜聿明集团的指挥完全由粟裕担当了。

结论

            在华野歼灭黄伯韬的第一阶段,是粟裕进行作战指挥的。刘陈邓的中野在中央军委的直接协调下配合作战。

            在中野歼灭黄维的第二阶段,是总前委(刘陈邓)进行作战指挥的。华野在中央军委和总前委(刘陈邓)的协调下担负箝制、阻击徐州杜聿明集团及南线之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同时以必要兵力直接参加打黄维。

            在华野消灭杜聿明第三阶段,是粟裕进行作战指挥的。中野没有参与,总前委也没有参与。

            总起来说:粟裕指挥了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参与指挥了了第二阶段,总前委(刘陈邓)指挥了第二阶段的歼灭黄维兵团的战役。邓小平和粟裕都可以说是淮海战役的指挥者。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粟裕对淮海战役的指挥贯穿了淮海战役的全部阶段,提出了很多重要的作战决策和建议,说粟裕是淮海战役的第一功臣是完全符合事实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