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小米,有助于降血糖...

500

北京时间7月29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印度、英国和日本的研究人员在对不同类型的小米与其他谷物进行的最大规模分析中发现,小米在管理和预防2型糖尿病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比其他作物能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

500

小米(别名:粟)是最早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的种植作物,也是我国传统粮食作物“五谷”之一,具有5000年的种植历史。在古代时被叫作“禾”,并且一直是我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小米耐旱,因此极易种植。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小米早已被拉下了主粮位,取而代之的是大米、小麦和玉米。然而,小米的高纤维、多酚和抗氧化剂含量的特性是无法被其他作物所取代的。这种特性恰恰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500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考虑到营养需求、糖尿病等非传染性健康问题的增加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应推广主粮多样化。

据国际糖尿病协会称,糖尿病在世界所有地区都在增加。印度、中国和美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从 2019 年到 2045 年,非洲的预测增幅最大,为 143%,中东和北非为 96%,东南亚为 74%。研究人员敦促用小米实现主食多样化以控制糖尿病,尤其是在整个亚洲和非洲。

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小米在改善血糖控制、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上升、降低胰岛素指数和胰岛素抵抗,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方面具有特别的功效。

而且,与其他谷物,如玉米、大米和精制小麦粉相比,小米的血糖生成指数较低。

血糖生成指数(GI)是衡量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对餐后血糖浓度变化速度和程度的一个指标。加强血糖控制的饮食策略是食用低GI值的食物。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回顾了80篇已发表的人类研究,其中65篇符合荟萃分析的条件,涉及约1000名人类受试者,使其成为迄今为止关于这一主题的最大规模系统综述。

大多数研究都是在隔夜禁食后进行的,并在早餐时引入实验食物或对照食物。然后再测量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这种方法不能提供关于适应小米后血糖反应可能发生变化的信息。

有21项以小米为实验食物的研究结果均显示,长期食用小米对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有积极的作用,患者平均降低了16毫克/分升(从134毫克/分升到117.9毫克/分升),餐后血糖平均降低了30毫克/分升(从202到172毫克/分升),降幅15%,接近糖尿病患者的正常水平。虽然隔夜空腹后的测试(短期研究)对空腹血糖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但餐后血糖水平却有显著降低。

500

在6项长期研究中,与食用大米的对照组或干预期的基线水平相比,长期食用小米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有所降低。

500

一些研究表明,小米中抗性淀粉的形成和小米中的高纤维延缓了淀粉的水解,从而表现出低GI和其降低血糖水平的潜力。与大米和小麦相比,小米中含有大量的非淀粉多糖(如膳食纤维)降低了肠道中酶的活性,导致小米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不能被完全水解。因此,推迟了淀粉类多糖的吸收,降低了单糖和双糖的吸收率,从而表现出低血糖反应。

研究人员还发现,所有的烹饪方法都提高了GI值。特别是,蒸、烤和煮,最高增加了分别为18.4、16.3和11.3个单位。这是由于在不同类型的烹饪中添加了其他成分,如脂肪和油。尽管如此,小米的总GI值为52.7,仍比较低。

该研究第一作者、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的高级营养科学家S. Anitha博士说:“没有人知道有这么多关于小米对糖尿病影响的科学研究,这些益处经常受到质疑。我们的分析表明,小米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并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ICRISAT总干事Jacqueline Hughes博士说:“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并存的全球健康危机表明我们的粮食系统需要修复。农场和餐桌上的多样性是转变粮食系统的关键。农场多样性是降低风险的战略农民面临气候变化,而盘中餐的多样性有助于对抗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疾病。小米是缓解与营养不良、人类健康、自然资源退化和气候变化相关挑战的解决方案的一部分。需要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的跨学科研究,以创建具有弹性、可持续性和营养的食品系统。”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3389/fnut.2021.687428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