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这该死的、无处安放的美国小说!

500

出品 | 外宣微记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全文请申请授权      

这两天,某浪微博上的几件舆论热点着实令文刀君大跌眼镜:清华大学赠新生《老人与海》被骂崇美媚美;奥运冠军买耐克鞋被骂不支持国货,一顶“不爱国”的帽子随时可能扣上。

当年,翻译家巫宁坤先生遭批斗,巫先生从美国带回来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大学生拿来当作荼毒中国学生思想的罪证。

如今,美国经典小说《老人与海》又成了某些“爱国者”键盘下的罪证,真是恍如隔世。

这该死的、无处安放的美国小说!

令文刀君深感不安的是,如今这“爱国”“卖国”大棒挥舞得越来越任性随意,准入门槛越来越低了!盯住别人穿什么鞋,用什么手机,或者握住别人的只言片语,就敢胡乱评判他人是非,就敢从“民族大义”的高度给人定性。

按照这类“爱国者”的标准,历史上的诸多爱国人士都得重新评判了。

甲午之战后,谭嗣同给友人的信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今夫内外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大而寒瘠,毫无利于中国,反岁费数百万金戍守之。地接英、俄……不如及今分卖于二国……每方里得价五十两,已不下十万万。除偿赔款外,所余尚多,可供变法之用。”

这种“卖地”主张毫无疑问是错误的,却是谭嗣同基于变法救亡图存的紧迫性而提出的。晚清若有网络,谭嗣同这样一位视死如归的烈士一定会被骂为天字一号卖国贼吧?凭此“大逆不道”的主张,谭嗣同的其他言行或许皆不值一提了!历史教科书还会把他奉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评价一个人是爱国还是卖国,万万不可“断章取义”,不管这个人是古人还是今人。这顶帽子太沉重,不能扣得那么随随便便。张口闭口便给人扣帽子的人一定要敬而远之。

当“爱国”二字成为召之即来的趁手兵器,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无形间被斩断。若人人负剑而行,则人人无安全感。投机取巧者,会忍不住行断章取义之龌龊勾当,损人利己。

说到底,“断章取义式”爱国,是世界观、价值观残缺扭曲的表征。这样的人应该是少数吧?!心智健全者,当以为耻,勿以为荣。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