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督工,关于保卫我们的现代生活这点,其实可以这么去思考

本人既然怼了马督工关于传统文化的二极管式批判,自然得有破有立。今晚正好在家里跟老婆大人讨论起这个问题,她的一些观点给予了我一定的启发,所以就在这里替马督工好生批判批判我们的传统文化。

此文的起始点,就从我老婆大人对武则天一朝的宫廷内斗观感说起。她认为中国社会这种极为内卷的文化其实是有历史渊源的。

在儒家礼乐制度指导下而派生出的,等级森严、形式主义严重的古代官场文化对于今天中国人居于中心城市地带的内卷有着相同而又类似的逻辑。

500

老婆大人认为,我们当下社会在文化层面所延续的卷的底层逻辑,有着礼乐背后的两个糟粕:

1)形式主义

用物质要素去具现地位和身份,即尊贵一定要形式化,这就导致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必须与特定的物质形式挂钩,要么是房子,要么是车子,要么是LV的包,要么是香奈儿的鞋。。。

2)等级制度

就像天子出行要用金辇,驾六马,与臣子平民形成较大的反差一样。现代社会以房子大小,孩子读书学校好坏,车子洋气程度来界定一个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这本质上来说是儒家礼乐制度中形式主义在现代的投射。

这种儒家传统在整个儒家文化圈都是有着巨大影响的,日本显然是最明显的那一个(虽然按照亨廷顿的区分,日本属于最孤独的那个文明,但根据我的实际观察,我认为日本其实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

19年末我去日本旅游,在日立的日本朋友给我好好吐槽了日本的职场文化。即便是在像日立这样的制造业公司,官僚主义的作风可以说也是非常具体。为了形象说明,他给我看了一张图,大致是一家日本公司内部不同位阶的人该如何盖章。

500

在这幅图里,社长是端正的,后面几个职位根据等级不同,依次呈现出不同角度的鞠躬状。

虽然这幅图有一定的调侃程度,但日本社会被礼乐思想束缚的恐怖,可见一斑。

同为新海诚作品的喜爱者,我们在那一瞬间明白了为何在《天气之子》里,作者不惜让大水淹没东京也要救出阳菜。毕竟这么高度压抑的卷之社会,谁还有心情关心它作为一个整体该怎么光鲜亮丽?

500

《茶馆》里秦五爷那句“我爱国,可是谁来爱我”就是这种心理的具体写照。

500

对于这样的心理,我们先不要急着将其打为公知,请先正视其客观存在性。因为其客观存在,所以就具备了被西方舆论战力量从内部分化的可能。

可以说我所见到的百分之九以上的颜色革命分化,背后都有着“谁来爱我”的疑问,都缘起于反抗“卷之世界”的真情流露。

讲到这里,老婆大人扔出了一个暴论,她认为儒家文化并不适用于今天的中国社会,如果要帮助马督工深刻地批判传统文化的话,一定要从儒家上述关于“形式主义”与“等级制度”的礼乐制度入手。

即:现代化的生活本身是在反抗这种礼乐的。

注意,这是规律,并不是价值判断。因为这种规律的存在,任何在现代社会中强行维持形式主义与等级制度的行为,都会引起人心的巨大反噬。

西方的自由主义也是通过这样的一个通道,进而渗透到了我们的文化心理中来。

老婆大人还说,武则天时期的中国与今天的中国有着很大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在经历近代的被迫开放,新文化运动之后,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也算是在这片大陆上扎下了根。

这时候,人们对于自由与个性的追求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而变得不可避免,因而儒家那套落后于时代的礼乐制度就必然会与之发生剧烈的冲突。

她还指出:马督工之所以反对传统文化,其实是一个现代人追求自由的正常过程。只是马督工并没有将传统文化中到底是那股力量在作妖给理清楚,进而进行了一刀切的粗暴操作。

她认为,要克服落后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思想惯性,需要的是一种全民避卷的意识。这种避卷的意识,不可能从儒家内部来,而应该从道家思想里来。

500

她说道家思想里有与现代精神高度融合部分,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称其为道家思想现代化的三要素:

1)阴阳相济为辩证

辩证性就是阴阳辩证,阴阳相济,对立统一,在矛盾与运动中产生全新的东西。

辩证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思考方式,在任何时代都具备其先进性。因为辩证,就可以避免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进化论般的,先进必然消灭落后的死局。

2)三生万物为复杂

三生万物即为复杂,整体论的思维蕴藏在道之中,而这契合当代前沿的,以整体论为代表的复杂科究。从物理角度来说,弦论已经具备了复杂科学的基本框架,即节律波动+多元结构=涌现的构建。

3)北冥逍遥为自由

与西方基于个体欲望而衍生的自由主义相比,庄子的逍遥游对自由的理解更为深刻。

化蝶作为一种物化现象,超越了象本身,将人与自然合为了一个整体,这正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具现。

500

儒家忙着用各种礼乐去驻相的时候,庄子已经在用逍遥游去破相了。万象尽破则道法自然,这种自由的深刻远比当前侵蚀我们文化根性的西方自由主义要来得酷得多。

然后老婆大人又提到,现代人的特征是什么?理性吗?不不不,是在理性的社会结构下而被极度压抑的个性表达诉求。对此,她提到了领克轿车所展现的“都市对立美学”

500

何为都市对立?因为大都市是一个理性的钢铁牢笼。这是一个被各种规矩,各种严格的时间约束所支配的世界。

当它将极度的理性加给人类这种天人合一的个体时,人作为感性与理性混合的存在,则自然会用一种近乎极端的感性去反抗这种理性。

都市对立美学由此而来,看看领克车那个性十足的前脸吧,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这里有这么一个充满个性的人驾驶着这两充满个性的车。

500

现代人在都市这座钢铁牢笼中的对于个性歇斯底里的追求,正是现代精神的一种具现。

由此,道家思想上述三个特质就非常好地契合了这个趋势,不会像儒家的礼乐制度那样去硬刚所谓现代精神的演化,反而能够与之形成较好的融合。

其中,辩证性解决二元对立与意识形态极端化的问题;复杂性解决的是哲学思想发展前沿的问题;逍遥游解决的则是个性的终极表达。

而反之,儒家思想在礼乐制度上所形成的等级制度与形式主义,则完全站在了现代人精神演化的对立面。

所以老婆大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将儒家的礼乐弱化,将道家的上述三个特质强化。

对此,我给她提了一个相对尖锐的问题,即如何在这样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中,保持一个文明的整体认识相对统一呢?

这个问题让她有些困惑,毕竟儒家这种礼乐其实在传统社会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中央集权的效果。即便到了今天的当下,它仍然在一些大型的社会事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任何文明的任何制度都是在地化的派生,绝对不像公知说的那种“你就是落后的制度”

我们要考虑的不是如何去批判这种制度有多么落后,而在于思考如何用更好的方案去替代它所肩负的职能,进而完成文明的演化。

老婆大人思索了良久,她认为细细想来,从凝聚集体共识上来说,儒家这套在当下尚有余温。但她又认为这种方式不可持续,因为这与愈发强烈的现代精神相悖。

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抹平了大部分的信息差,使得个体的个性表达更加扁平化。这时候,现代精神的威力通过互联网充分地表达出来,这也迫使我们的政府在舆论治理上不得不改变原来的模式。

500

类似的例子太多了,比如49中事件被大家喷到自闭的成都相关部门。

对此,我们要正视思想文化演化的规律,不要再用左和右这种极度偷懒的方式去思考人心的变化。要知道总口难调,多样演化是道运行的客观规律。我们必须顺应道的变化,因此,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她说她很早就意识到,当代年轻人在职场上的卷,在生活上的卷,以及在公知年代对自由主义炽烈的热忱其实从投身于应试教育挤高考独木桥的那天就开始了。这背后是儒家礼乐制度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她认为要改变它。

500

只是如何从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社会的共识与演化动力呢?这点,我给她提供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说中国自古有士农工商的阶层区分。在古代,社会权力偏于士,而在今天,社会权力仍然集中于士,而部分分化于商。

卢麒元所说的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其实就是权力偏重于士之后的一种极端演化现象;而美国那种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则是偏重于商的结果。

我认为这两者都是前现代文明的一种思想残迹。而对于现代文明来说,无论是偏于士还是偏于商,都是不可持续的。

然后我对她说,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上,存在着一个非常特殊时期,即新中国初建立的毛泽东时代。那个时候,中国竟然破天荒地打破了前现代文明要么偏商要么偏士的格局,偏向了中间的农与工两个阶层。

500

我说农与工其实代表着最朴实最根本的人民,也只有教员才有这样的魄力和远见。毛时代官员廉洁的作风,资本只能跪在地上当儿子的现实,虽然具有特殊时代的特殊局的特性。但这种格局却带来了最为强大的国家整体意识效益。

这种效益的具现就是朝鲜战争胜利,中国人民以一己之力力抗西方列强,惊天动地,气贯山河。

500

我对老婆大人说,抛开感动,教员时代的社会现象里所反应出的关乎于思想文化演化的底层逻辑的东西,恰恰就在于社会的重心从传统的士偏向了农与工所代表的广大人民。

这是具有极强的现代意义的,而所谓的政治层面的现代意义,就在于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

民本与道家思想的现代化三要素结合,打破了儒家礼乐制度带来的宫廷内斗式的繁琐。就像于敏院士在领导氢弹研究时所推行的科学民主一样。

一个团队里不会因为你是大佬就非要下属给你端茶送水,大家都是平等的人,都为人民而服务,这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讲,就是打破了儒家通过礼乐所驻的那些形形色色的相,最终演化到道家思想“大象无形,大方无隅”的宏大境界。

我为什么佩服教员,就在于通过独立思考以及自己的思想模型的推绎,我发现了教员将马列思想与中国本土的文化非常好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扁平化的,即具有整体意识又能够满足个体避卷需求的文化形式。

虽然这种形式在后续的演化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它给予了我哲学层面的启发。

谈论到这里,老婆大人有了些思路,她认为要解决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性的问题,首先就要深刻地批判儒家的礼乐制度。在这之后,用道家思想的三要素去逐渐取代儒家这套陈旧迂腐的体系。

而她说到这里,我也有了些想法,我告诉她这样宏大的思想变革可能需要反复的试错,对此,中国应该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内外部环境。特别是外部环境,在当下中美矛盾不可调和的当下,这是有些麻烦的。

所以,飘2030的到来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我们应该想办法加速这样的一个过程的到来,对此,陈平老师献了很多“毒策”,虽然大多数人没有get到他的点,但我这样的合川老流氓是有所感悟的。

在与美国的博弈过程中,为了给我们自身腾出解决现代化问题的空间,我们需要摆脱儒家那种“迂腐君子”的形象,把中国诸子百家中能够用于斗争的思想再度激活,顺着规律武器,给美利坚的飘2030添一把火。

500

把儒家的东西批判了一道后,老婆大人似乎又感觉到这样很不辩证,她问我,儒家的东西总不至于都是糟粕吧,那我们该如何去帮助它融入现代人的精神生活里?

我笑了笑,表示这就要问问王德峰老师了。私以为王老师深谙儒家现代化的逻辑,这也是我看他视频最大的收获。从资本主义演化对于生命情感破坏的角度,王德峰老师看到了儒家肯定家庭关系的正面性。

500

即他认为激进的现代化是不应该破坏家庭这个基本的单元的。家庭的作用是为社会储备最基本的人伦,是伦理道德的初生地。当你拥有自己的孩子时,会因为养育生命的五味杂陈而去共情那些同样养育孩子的人。

可以说,当你看到别人的孩子在洪水中被冲走,内心有那么一丝悸动的时候,那恰恰是因为你也处在家庭生活之中,所以你才能理解。

这种心理现象叫共情,而儒家对于家庭结构的维持,恰恰是其进步性,能够稳定现代社会极度游离的人心。

就这点而言,督工所提到的社会化抚养,其实就面临这一种家庭缺失之后的伦理根性断裂的问题。这单单从工业党的技术性思维里很难得到答案。

就像我之前也想象过通过克隆这种无性繁殖来彻底解决生育问题,但这样的话,人类社会的伦理基础又该怎么去树立呢?

这样的一个问题,在我当父亲之前我是没有悟透的。

而从我与儿子初次对视的那一刻起,我突然明白了王德峰老师强调家庭的作用,以及对于儒家现代化的一种理解。

对其中导入思维的结构后,我们可以看到,将儒家思想放在微观的家庭层面,作为儒家思想的边界。在这个边界之外,则是道家思想所带来的以人民为本的扁平化社会结构。

微观层面不破坏家庭结构,中观层面则要避卷。

而避卷在我看来分为下面两个层次:

1)精神破相,靶向躺平

打破驻相的社会心理,避免围绕礼乐残迹所带来物质身份标识的资源争夺。躺平与之有相似的逻辑,但躺平固然是不可取的,我们在该躺的地方躺,不该躺的地方还是不能躺,所以叫靶向躺平

2)物理避卷,逆城市化,非浪

就这点而言,无论是乡村振兴所带来静侧,还是城市去中心化之后带来的郊区效应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当然,像曹大佐那样直接亲赴非洲避卷则更是难能可贵。

上述操作的底层逻辑是:我们的产业经济结构,教育医疗体系能够服务于避卷化的趋势,而不是被消费主义深度绑架。这一点其实很有难度,但是在规律武器面前,总会慢慢呈现。

当然这种避卷行为天然存在着一种副作用,即人们一旦不卷了,社会也许会丧失发展的动力。

或者说,儒家礼乐制度为社会带来的卷如果不存在的话,大家天天宅在家里天人合一,就变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林下清谈的靡靡之风。

对此,我们需要解决这种新思想文化结构的演化动力问题,这种演化动力在教员时代依托的是民族的独立,邓时代依托的是富起来。

而在今天,如果我们要给中华民族树立一个更高位的共识来促进其演化的话,则必须给予这个民族注入两股崇高的使命感,就像新教徒视自己为上帝的选民一样。

而这种使命感的形式其实也很简单,教员在他的诗句里早已提及: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地外的探索与深海的探索,将是人类未来最大的拓展空间,亦是避卷空间。而我们的集体共识应该恰如其分地建立在这两个过程中。当然并不是像西方那样殖民式,掠夺式地去探索,而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有节律,有辩证地去开发。

500

为此,需要给思想文化注入两个核心的要素:

1)辩证性

任何事物只要能辩证的看待,就不会走极端。辩证主导下的社会,即便是持续发展,亦是可持续的。为什么我一直在用力批判二元对立现象,就是因为它阻碍了辩证性的形成。

2)开拓性

我们从西方文明中最能汲取的心能就是这种开拓的精神,这也是变向打破小农思想中固守的成分。但我在这里绝对不是说要消灭小农思想,甚至认为它是落后,记住第一条辩证性。我说的是当我们需要进取的时候,不能被小农思想中的安土重迁所束缚。而一旦我们发展出现问题时,则要能够回到小农思想中,缓一缓,避免膨胀而死。

结语:

跟老婆大人这番对话可谓是启发深远,这让我意识到,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思想文化根源大部分在于儒家礼乐制度的束缚。

从思想文化的发展角度来讲,保卫我们的现代生活应当是将这种礼乐制度淡化。

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能因为保卫现代化而彻底斩断文化之根,毕竟文化从来都不是无根之木。你不要自己的根,也会拿来别人的根。

与其被西方文明植入外来的根,我们不如在自己的文化里寻找具有根性的思想武器,这如道家思想现代化三要素去重新构建我们的社会共识。

话至于此,马督工对于传统文化一刀切的问题应该已经得到了解决。就像老婆大人所说的那样,我们批判马督工,不是说要否定掉他,给他扣上马逆狂徒的帽子,而是应该在跟他碰撞的过程中形成更为辩证的看待文化复兴的视角。

其实马督工所做的事情难道就真的是虚妄的吗?不不不,他身为一名现代人,隐约知道传统文化中某些暗能量在阻碍社会的进步。但问题在于他看得不够深刻,找到的答案过于简单激进。于是乎一刀切地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最终起到了撕裂社会共识的反效果。

500

对此,我们应该帮助马督工理清思路,至少从思想文化演化的层面告诉他,怎样去批判传统文化才有助于守住我们的现代生活。

最后,我想说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种博大不仅在于其过去有多么辉煌,更在于在未来能被我发展成怎样辉煌的样貌。

就像《进击巨人》中连接艾尔迪亚人的光之道标,这是一个没有时间的连续存在。文化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如此,不在于过去,也不在于未来,而在于打破时间限制的生生不息,过去与未来的复杂纠缠,众妙之门的若隐若现!

戏雕!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