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狂欢聚餐、旅行、拍照……近6成山东大学生花费3000元以上
走进七月,属于毕业季的余温也已经慢慢消退,所有的回忆和感动都留在了6月份。不少学生为自己的毕业花销算了一笔账,有的短短的一个月花销却高达8000元。为此,齐鲁人才网对5000名刚刚经历毕业季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毕业季他们是如何度过的。
毕业生=烧钱季,近6成大学生为庆祝毕业花费3000元以上
齐鲁人才网调查显示,为庆祝毕业,15.15%的大学生花费在1k以下,28.39%的大学生花费在1-3k之间。56.46%的大学生花费在3k以上,其中40.25%的大学生花费在3-5k之间;10.59%的大学生花费在5-7k之间;4.74%的大学生花费在7-10k之间;0.88%的大学生表示毕业生费用在10k以上。
告别学生时代,聚餐、旅行、拍照“三大件”消费项目成“基本标配”
齐鲁人才网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毕业季常安排的项目是聚餐(85.26%)、拍摄毕业写真(73.25%)和毕业旅行(58.19%),其他还有:好友互送礼物(42.84%)、给朋友送行(39.03%)、购买学校纪念物品(32.56%)、租房(31.88%)以及留言寄语(28.17%)等。
与同学聚餐成了毕业生们最为普遍的选择。而其中,“人情消费”可谓独占鳌头,不少人为庆祝自己找到工作或考研成功请客吃饭,而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赴宴就代表着要回请”早已成了不成文的惯例,于是,即使有人还没找到工作,或者考研失败,请客也成了逃不掉的事。
毕业狂欢近7成由父母“买单”,超5成“超前消费”
对于没有稳定收入的学生群体来说,这样的“仪式感”最后由谁来买单呢?齐鲁人才网调查显示,有66.85%的大学生表示毕业花费部分来源父母支持;有53.29%的大学生通过信用卡/借贷方式来解决毕业季开支问题;还有42.73%的学生表示他们的毕业季花费来源于实习或兼职赚钱的工资;30.41%的学生则动用零花钱存款;当然还有通过跳蚤市场低价转让自己的生活用品、书籍等。
从家庭来看,如今多数父母都不差钱,孩子毕业了,父母出于对子女的关心和疼爱,认为大学毕业只有一次,应该给孩子们好好玩玩,享受一下,于是父母们尽量满足毕业季孩子们的消费需求。
毕业季烧钱要理性,超5成毕业生持反对意见
对于为庆祝毕业多花钱的做法,毕业生本身又是如何看待的呢?齐鲁人才网调查显示27.81%的毕业生表示赞成,认为这样更有仪式感;54.22%的学生表示反对,认为学生没有经济实力,应该节俭;17.97%的学生表示不好说。
诚然,毕业季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多年以后它会是一份值得珍藏一生的美好回忆,因其承载着青春的印迹,饱含着师生和同学情谊,但我们在赋予它仪式感的同时倡导一种正确的消费观。也就是说,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留下美好的回忆,也不要增加太多负担。比如很有创意地去拍一个毕业照而不是“高价照”,去集体做一场公益或者志愿服务活动,为自己的青春画上暖心而圆满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