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七月向东南

    它,是一朵让人看着揪心的“烟花”,一扫如火的烦恼,也将喷涂“城市内海”奇观;它,这次恐怕又是一个“缺心眼”的不速客,扰乱中国东南沿海许多人的双休日。

    不管怎样,它已于7月18日凌晨在数千公里外的太平洋上“点火发射”,大概率绕过宝岛,直达闽浙,放送“雨神”级的大礼包,它的名字叫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

   “烟花”一朵已然让人欢喜让人忧。7月19日,第7号台风“查帕卡”又在南海北部安营,未来两天就近袭扰广东、海南。霎那间,“双台风”格局“血染”大半个东南。

500

    在中国,台风多发于东南沿海,“台风”这一称呼的由来,民间有一种说法是,这种凶猛的大风从台湾方向的海面吹来,故称台风。宝岛常为大陆挡风。但这次缺此担当,大陆要独自迎战俩“风魔”,特别是大魔王“烟花”。

    烟花,这个名字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14个成员国(地区)之一的中国澳门提供,意思是烟花爆竹。

    一百多年前,气象预报员就开始为台风命名。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性的名字,“红颜祸水”这样的偏见在东西方均不能免由此可见一斑。后来,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1979年起,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很快,又陷入了另一个尴尬——两性冲突。

    1997年底,在香港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由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地区)提供的包括神话人物、动植物、人名、地名、星座、珠宝等140个名字循环使用。这些名字大多温柔有加,人们希望台风不负美名多造福而少伤害。

    但是,在当前全球陷入水深火热之际,“烟花”来也不是,不来也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首先,来看中国国内情况。今年入夏以来,全国大部高温高热,尤其东南地区已经被“烤红”了;而华北地区降雨异常偏早偏多。

    气象专家表示,在正常年份受副高季节性南北移动的影响,影响中国大陆降雨的主雨带也会自南向北和由北向南移动,通常在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主雨带会给华北地区带来一年中最丰富的降水。今年强降雨却早早地席卷华北多地,例如北京自7月16日起迎来了新一轮强降雨天气;河北邯郸最近10天的累计降雨量超过113毫米,接近往年同期的3倍;保定易水河现1963年以来最大洪水,全县已有12座桥梁被冲毁。

    “烟花”不是光给东南地区送清凉的,它是一颗不容小觑的“水母弹”,登陆极可能在闽浙沿海部分地区带来“贯穿伤”的剧痛,也将进一步加重北方的水患。

    “烟花”将至的消息刚一发布,就见有网友大呼“计划7月24号中午11点25分福州起飞的航班到时会不会取消”。台风影响交通出行在所难免,就看到时影响波及面多广,持续多久。然而,这都是小事。闽浙沿海地区有人开始担心,“烟花”会不会又是一个“桑美”。

    从预报的路径以及登陆的时间看,火药味十足的“烟花”颇有几分超强台风“桑美”的风采。

    2006年8月上旬,用它子弹般的身躯和恐怖的风眼证明了如今的世界在这种强度的热带气旋面前仍旧不堪一击。“桑美”实在是太强了,是中国大陆五十多年来登陆的最强台风之一。浙闽两省超过500人遇难,多数死于风毁和海难。闽东福鼎市沙埕港内避风渔船竟有952艘沉没,两百至三百名渔民死亡失踪,为世所罕见的避风港海难。当年,我正在现场,全程目击。

    “桑美”因罪孽深重,事后遭到了除名的“处分”。

    21世纪以来,中国平均每年约有8个台风登陆,其中有一半是最大风力达到或超过12级,比20世纪90年代增加了46%。

    2020年,有关权威部门公布数据称,5年后,中国会有1.3亿吨粮食缺口。每年夏秋季节,让人最担心的就是,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农作物倒伏而导致粮食减产。

    近十几年来,影响中国沿海的台风明显具有登陆比例高、强度大;初台登陆早;造成经济损失偏重的特征。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逐步完成工业化、城镇化,遭受台风影响的损失也可能会随之呈一定幅度的增加。

    其次,今年从西半球到东半球,各种极端灾害性天气不断出现,影响深远。

    7月以来,受“热穹顶”这种“Ω”热盖现象的影响,位于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西部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天气,美国死亡谷地面温度更是突破81度,持续的高温天气造成至少700人身亡,而且还导致干旱和连绵的山火,进而引发更多的灾难。

500

    极端高温“漂洋过海”来到中东的科威特和北非的阿尔及利亚等国。在科威特室外,正午太阳照射的区域最高温度突破73度,阿尔及利亚60度,就连骆驼都扛不住了。

    高温未退,洪灾又接连发生。目前,全球的洪涝重灾区当属欧洲中西部地区的德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等四国。德国至少有157人在洪灾中丧生,大量人员失踪;比利时27人死亡,103人失联。

    与此同时,气象专家警告称,中欧和南欧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意大利、希腊等国的部分地区有可能会遭遇不同程度的洪灾。

    全球气候开启众多“异常”模式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

    研究显示,北极地区快速升温,直接导致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的温差减小,影响整个大气环流,气流移动变得缓慢;而全球气温的升高,就意味着蒸发量加大,空气中的水蒸气吸收量就越高,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下暴雨的概率增大。

    如今,气候异常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很多地方已经尝到“恶果”,如果再不节能减碳保护地球环境,任由其恶化,一旦打破自然环境承受的“临界点”,后果不堪设想。

    全球同一凉热。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无法回避自我的渺小。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一波未息一波又起的“疫情风暴”也与气候生态的失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500

    正视问题,不失敬畏之心,积极有力采取植树造林、保护林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对生存与发展带来的冲击,向海而生的人类才能找到未来的出路。

    此“烟花”也许是周末里我们最不想看到的花火。不过,烟是“姻”的谐音字,看台风“烟花”也像是在看一段陆地与海洋的天作姻缘。乐观远道而来的姻缘能多结善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