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 泛泛地谈一下爱国
这几年,自由派公知几乎销声匿迹,爱国成为了网络主流。但网络并未歌舞升平,反而越来越混乱而失去理智,“不爱国”的人,似乎比公知时代更多了。思来想去,得出了一些想法,不一定对,大家也可以参与讨论。
当我们谈爱国时,我们实际上在谈一个非常抽象的话题。在这个大方向上,我们的立场是一致的。这一点我想参与讨论的各位应该是认同的。但是爱国终究是一个抽象的话题。我们实际日常的谈话大多数会落到一个相对更具体的话题上。
一个事实是,我们聊的话题越具体,这个话题中参杂的要素就越多,而话题要素数,各要素的重要性,对参与话题的各方是不对等的。多种要素的参与,使得不同的人在同一个话题中,讨论的主题实际上是不同的东西。
比如我们俩要谈“你喜不喜欢美国”,那么我们只是在谈美国,无论我们怎么谈,最后的结论也一定会归到“喜不喜欢美国”这个点上;但如果我们要谈“美国炸鸡好不好吃”,我们的话题要素就会扩张到两个:“美国”和“炸鸡口味”。这时候插进来一个在研究美国炸鸡连锁店的“食品工程学博士”,那么他对于这个事情还会有第三个要素“食品标准化”,并且这个要素会是他优先关注的点。而生物学研究生,可能会更重视肉鸡品种。这样最后我们虽然在谈“美国炸鸡”问题,但有的人会说“美国不行”,有的人会说“标准化口味并不会针对个人口感做出调整”,虽然他们对炸鸡的喜好不一,但是使用的视角是不同的。
爱国作为一个潜意识上统一的理念,在遇到拥有多要素的话题时,大多数人就会将它的优先级排后——这很好理解,如果我们的观点一直是一致的,那么交流的目的就无法达到。实际上,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四条对个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按照“重要性”的优先级排列的,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对这些品质谈论的频率只会是倒着排,先“这个人平时骂骂咧咧的”,再“这个人经常出尔反尔”,再“这个人没事旷工”,最后如果前面都没得说或者说的多了,“这个人之前发表过那些言论”。
当通过不同的要素讨论同一话题,而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看法时,事情的混乱才真正开始。人们对于事件的争论虽然是有不同要素,但是要素之间是有层级的。要素的层级越向根要素靠拢,站在自己这一方立场的人就越多。但网络讨论的大多数,为了确保自己的观点成为“主流”,常常会忽略层级关系,而去找“共性”关系。并且认为“我们之间论点上的对立,是某一要素上的对立造成的”。这个“某一要素”,往往就会指到根要素上。而且我们无法排除一类人,他们直接以根要素作为自己看法的辩护,若这样的人形成了组织,那么他们就会无往而不利,因为他们将自己对于这件事的立场等同于根要素上他们所占的立场,用叶子挟持了树根。
在美国炸鸡的问题上(参看同样斜体的字所在的段落),如果我认为“美国炸鸡不好吃”,我自己的原因是“美国油炸方式不好”,然后我去翻看其他人的评论,这个人说“美国炸鸡不好吃”,是因为“美国肉鸡品种不行”,那么我们在一件事上就是天然的共识:“美国有地方不行”。而这时候我看到一个评论,“美国炸鸡特香,因为他们用菜籽油炸”。我们在两个地方有冲突:“美国炸鸡好不好吃”的论点,“美国有地方不行”这一要素。但我用我最具体的观点,“美国油炸方式不好”,是无法通过反驳他“美国用菜籽油炸”从而达到证明我“美国炸鸡不好吃的观点”的,我在食品用油方面的知识又是被他碾压的,那怎么办?这时候我就会去归因,归到一个最根部的要素上,也就是“你爱美国,太平洋没加盖”。
-----------------------------------------------------------------------------------------------------
[补充]
这个文章下, @土豆大战马铃薯 说的很好, 我直接进行一个全篇的引用
其实作者所看到的问题,其中一部分人恰恰是公知网军采用的新型手法,公知销声匿迹其实是一个错觉,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来搞而已。
1.故意无脑地吹中国。
2,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比如美国炸鸡好吃与否)一味无脑地指责、否定外国,当有人纠正时,故意装作大义凛然的说:“你这么爱X国,X国爱你吗?”
3故意把所有观点的分歧和差异强行引导为爱国与不爱国,人为制造撕裂
@张广才 的私信我也看了,我更喜欢在公开频道讨论, 因为私聊容易走向非理智. 这里也进行一个全篇的引用
你这是理科生呀,太善良了。只有事实可以讨论。意识形态,那只有你死我活。我拿理科思维给你解释一下吧,这是简单逻辑问题。所有命题最终归因于公理,公设。你只可以说服相信同样公理的人,比如,爱中国为前提,讨论具体做法。你怎么可能说服恨国党?
(在大概了解观网的@功能能用后),对于他的私信,我要说的是: 就算是立场相同,在不同的问题上, 根据视角的差异也会有对于这个问题截然相反的观点. 我是一个手游的忠实开服玩家, 假设我同时是手游行业的市场分析师, 我从近2年的市场数据上可能会得出"这游戏不行了"的结论.但同样是该手游的粉丝,他对于这款游戏的感觉就有可能会是"蒸蒸日上".如果这是一个饭圈化比较严重的游戏,我在"xxx游戏是不是要凉了?"下评价这游戏的市场走向的时候,就可能会被扣上"游戏黑"的帽子. 如果我们把一切二元化的观点都与"爱国","爱游戏"这种大议题绑定,最后的结果就只会是永无止境的饭圈大战,想讨论问题的人被赶走,留下一帮狂热者,和阴阳怪气的真"黑子".
对于另两个人.我不想卷入立场大战.对境外势力的话题在这里统一说下.(我不知道艾特谁时会让文章编辑区出现BUG,直接引用文章内容了)
事实上实事求是这点就没有做到,至于允许不同声音,这点上我认为还应该做到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且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所谓好心办坏事,也要承担后果(基于之前成都中学事件后,一堆打着打抱不平,为了所谓真相实际推波助澜给境外势力递刀子部分人群),而不是作者认为的允许不同声音似乎更紧迫一样。
我: 当有人的声音被境外势力利用,不应该把发声者打成境外势力,这只会让境外势力更方便地分化群众。
当有人的声音被境外势力利用,这个发声的人不自己出来道歉,那他就是愿意被被境外势力利用。
哦, 他们都跟境外势力勾搭了,还要国人大度不追究?那要法律和道德何用?当他们站在道德高地肆无忌惮的吃着人血馒头,这叫是我们分化他?统一战线也不是所有歪瓜裂枣都要的。
首先, 我们应该承认一种情况的存在: 若一个人从朴素观点出发得出诉求,但他的声音被境外势力利用. 如果否认这种情况,那么我要说我们60年代发生的一个事情的定性可能存在问题.
在这个情况存在的情况下, 在"境外势力"真的浮出水面之后, 他是否应当被审判, 或他是否应当道歉? 若他可以被审判, 那么最后互联网上只会存在一种声音. 因为谁都不知道, 某件事的某个立场是否被境外势力渗透. 所谓"刑不可知而危不可测".
当自己的诉求被境外势力利用时, 是否就意味着自己的诉求是不正当的? 这个问题请结合上两条思考.
另外, 49中这事我确实是占"求真相"的观点的, 监控录像开放后, 我第一时间在知乎的相关问题下道歉了. 但这件事我依旧认为校方的处理过程不合理. 白银马拉松事件我也是这个观点. 如果认为我是境外势力, 那我想让这么认为的人转告一下境外势力让他们给我打点钱, 我好换个能用鸿蒙的华为手机, 现在这个型号升不了可烦死了.
-----------------------------------------------------------------------------------------------------
[替换结尾段]
看到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在美国炸鸡上,我不得不把这个"类"进行"实例化".
就时事来说,大家可以关心一下马前卒与心医,留学生日报的冲突. 想一想双方现在都很爱国,但他们的粉丝为什么会在具体冲突中互相开除对面国籍? 这个例子并不像 @天下我嘴笨 说的是"国别差异", 也不太像 @guan_15725404452787 所说自由式爱国(总感觉说的我像新教一样, 号召自由解读......). 是妥妥的内部矛盾.
另一个例子就是乌合麒麟和Blood旌旗在"7nm芯片"上的争论. 一个技术问题为什么转化为了爱国问题?
-----------------------------------------------------------------------------------------------------
[以下作废]
由此,我认为我们现在缺的不是“实事求是”,而是“允许不同观点存在”的能力。这个能力我自己是欠缺的(别看我在这说的爽爽的,你让我现在看睡前消息我能提前把明天的抗抑郁药吃了),所以我才能感觉出来。我这人写文章从来不会写结尾,因为我自己的观点是支离破碎的,很难变为一个结论,这里还是辛苦大家自行脑内整理了。